摘要:教育智慧是教育良好的教學行為體現的一種品質,是教為人師表的新境界。做好一個班主任,僅僅具備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更多的智愛而有度,愛而有嚴。本文的幾個案例,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班主任;教育智慧;案例
一、問題的提出
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么智慧就是教育的力量。所謂教師教育智慧,是指教師在其專業領域深刻體驗與執著思考的基礎上,對教育本質與教育過程所持有的一種深刻洞察、精確理解、迅速判斷等成熟完善的心智思維品德。
智慧意味著以最佳的方式求更高的目標。教育智慧是教育良好的教學行為體現的一種品質,是教為人師表的新境界。做好一個班主任,僅僅具備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更多的智愛而有度,愛而有嚴。缺少方法缺乏智慧的愛是愚愛,只會事倍功半。有時不是我們不夠愛學生,而是我們沒有找到愛的紐帶。在農村小學進行教育,我們班主任如何掌握一些愛的智慧,優化愛的方式?
身為一名班主任,我努力追求充滿智慧的教育境界,也時刻感受著學生純凈的智慧和靈氣。我欣喜地發現,在我不斷運用教育智慧提升自己的同時,孩子們正在日益聰穎和成熟。在探索班主任教育智慧的過程中,我實踐了以下幾種形式: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一)找準興趣焦點,形式可以多樣化。
教育就是要培養人的智慧。每個人的智慧猶如休眠的火山,一旦點燃便有無窮無盡的創造能力。在平時的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尋找學生的興趣作為切入點,把教育方法融入于知識性、藝術性與趣味性的活動之中,引發他們的審美情趣,開發他們的潛在智能,從而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豐富溝通形式,師愛可以透明化
教育家陶妙如曾說:人們說要讓教育充滿愛,我說這不夠,要讓愛充滿智慧。育人的方法除了簡單的說教明理,還可以從細處著眼,另辟蹊徑。做到師愛透明化,也就意味著真正的延伸了愛的教育。
有心載花花盛開。用心,才能構筑起了解學生的橋梁;用心,才能真正呵護關愛學生,而引導教化學生是要用“心”來設計的。而這些,都需要智慧的方式。道理講多了,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這時就需要另一種教育方式。
作為班主任,我采取周記、便條等這些簡單而又有效的方式與學生溝通。學生用書面的形式把當面不敢說或不好意思說的一些話與我交談,我再根據他們的自身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事實證明,這種方式效果顯著。
(三)協調各門學科,實現教育均衡化。
在班級管理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學生對班主任所教學科放主要位置、把其他任課教師的學科放次要位置的現象。這不但不利于任課老師開展教育教學,而且還造成了學科成績的失衡。班主任是班級教育的核心,協調各任課老師,形成教育合力,是班主任責無旁貸的任務。
三、案例內容
案例一
每個人都需要愛,但要得到別人的愛,首先得學會愛人。作為班主任,更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真心地愛戴自己,得到一份真愛。但是,如何才能使學生信任你,把你當作朋友呢?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期末考試,那天上午考數學。由于我不監考,就在辦公室里寫評語。突然,我班的女同學楊某慌慌張張而又膽怯地走進辦公室,我奇怪地問她是否已考好數學了,她低著頭輕聲回答:“我還沒考”。我以為我聽錯了,現在已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頓時大為惱火,忍不住大聲批評她。從她驚疑的目光中,我頓時感到自己教育失態了。
回到辦公室,我發現自己做得不理智。因為我沒有了解事實情況,再說她不是一個多事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她自己肯定很害怕了,我不應該再批評她,而應安慰她,她這種心情怎么能考好試呢?我是怎么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很可能毀于這種失態的教育。
如果我們能好好利用每一個教育契機,心與心之間的一堵堵無形的墻往往在這里被消除,師生情就在這里建立。
案例二
新接手現在這個班級之初,我開展集體性的表彰活動,在班級后墻統一制作每個同學的“評比欄”,希望通過這種競爭機制,在班級中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但是一學期下來,效果不是很明顯,學生的紀律自覺程度和衛生習慣還是不夠理想。
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點燃他們心中對自己對班級爭章的熱情呢?針對這一問題,兩個月后我改革了班級爭章制度,在班級里開展了“小組評比”活動,。活動每天一小結、每月一總結,統計出“月小組先進”,并發獎狀,同時也統計出“個人先進”,并指出小組主要存在的問題,點名幾個拖小組后腿的同學以作警示。一學期多下來,他們參加活動由被動變成了主動,他們管理同學由班長監督變成了組員監督,直到自己督促自己,他們甚至為了榜單上一個小小的箭頭而追根究底,小小榜單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小學生積極向上、爭強好勝的心理在此項活動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顯然,通過找到學生興趣的焦點,豐富教育的形式,既點燃他們的熱情,又提高了教育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四、效果和反思
特級教師竇桂梅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還在于教師能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挖掘潛力,激發他們當一個好學生的愿望。換句話說,如果每一位學生都學會賞識自己的時候,教師的任何擔心和嘮叨都是多余的。所以,我的主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把各門學科放在一起統盤考慮。經過和任課老師和全班學生的商討后,新制度產生了。
首先,強化學生思想意識。我加強了學科均衡的教育,要求學生重視每門學科;其次,制度上完善。各門學科在班級“評比”活動中均以考核。在期末考核中,各學科的成績也要成為評選先進的條件;對學科偏差的同學,采取一定的措施。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地和任課教師交流了解學生情況;利用班隊活動請任課教師一起參加活動。通過一系列措施,學生對學科更加重視了,而任課教師也多了一種了解學生的渠道,教學更加得心應手了。
我想,“為師之道”,愛是根本,要發自內心的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用智慧的愛,采用恰當的方法,感染教化學生,這樣才能收到比較滿意的效果。我相信,智慧的師愛永遠是教育廣深的根基,有了這樣的根基,才能一步一步走向智慧的巔峰,享受到更新更美的教育視界。
參考文獻:
[1]梁崗著. 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M].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梁崗著, 2012.
[2]趙國忠. 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學[M]. 江蘇人民出版社:趙國忠,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