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成長前期的教育對其自身的健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也為其接受后期的教育奠定了根基。然而,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似乎成了當前很多幼教中心的特征之一,開展的教學活動與該階段的學生極為不符,嚴重影響著他們身心的健康進展。本文剖析了當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表現,進而指出了緩解該現象的對策,希望探究對當前幼兒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解決措施
1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造成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我國傳統思想中一直存在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很多家長都認為只有讀書才能成才,他們早早的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這張白紙上隨意涂畫,使得幼兒逐漸失去了自我。第二,教育部門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對幼兒園缺乏嚴格的監管,沒有及時發現幼兒教育中的潛在問題,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成為了約定俗成的教育模式。第三,幼兒園的數量多,管理困難,很多以營利為目的的私人幼兒園設立了讀寫算等特色課程,以此來吸引家長的視線,再加上部分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較低,不能深入了解和把握幼兒心理,對幼兒教育的內涵也缺乏足夠的認識。第四,一些不良專家和媒體為了謀利大肆宣傳早期教育,對家長進行錯誤的引導,讓家長認為幼兒教育等同于早期教育,家長出于從眾心理讓幼兒學習了多門課程,這也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關鍵原因。
2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影響
玩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也是最好的形式。幼兒園作為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幼兒的一切活動都應該以游戲為主的方式進行。小學的教育內容有許多抽象的書面知識,這些內容對幼兒來說難以理解,因此在學習中較多的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使幼兒難以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種方式只會使幼兒對學習產生懼怕情緒,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幼兒階段的孩子身體的各項機能、系統還沒有發展健全,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聽課。如果按照小學生的標準來要求幼兒長時間的坐在教室聽課學習,會影響幼兒的身體發育,嚴重的可能會產生駝背、近視等癥狀。
3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現象寄對策分析
3.1努力將國家的教育策略貫徹到位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在現階段似乎成了常態,卻又未能有效得到改善。教育部于2011年出臺的《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中,清楚規定,需立足于幼兒園時期孩子的成長需求,努力實現去“小學化”目標。2012年,教育部出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中重點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實施禁止。幼兒園教育偏向“小學化”發展受到各式各樣要素的影響,故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現象同樣較為繁雜,首先要做的是營造利于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環境,為其爭取必要的政策優勢,努力將國家的教育策略貫徹到位。可在根源上對幼兒園本身的創立條件進行改進,選聘最適合的校長與幼師,并處理好他們的薪資福利等。其實,幼兒園教育在本質上屬于文化的傳播,需找到最適宜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方能取得一定的成效。目前幼兒園教學的進展任重而道遠。
3.2加強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工作
要有效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幼兒園必須轉變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做好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培訓工作。在幼兒教育中,部分教師教育觀念不正確,很多教師依然把課堂傳播知識作為教育使命,在教育中忽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問題,采用一言堂方式組織課堂。幼兒園要通過培訓,使教師樹立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要能夠使幼兒教師認識到幼兒教育應該以促進孩子健康完善的發展為宗旨開展工作,幼兒教師要能夠幫助孩子初步掌握社會上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更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健全人和,良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品質。要能夠使教師認識到游戲教學應該是幼兒教育的主要途徑。要能夠通過游戲方式使幼兒邊學邊玩,能夠在游戲中感受快樂,探究知識。幼兒教育不能通過單純地知識講解的方式開展教育,而應該通過多種游戲活動開展教育。另外,幼兒園中部分教師的專業素養不高,課堂組織能力不強,活動游戲設計能力不足,另外也缺乏一些教育才情。幼兒園要認識到教師的這種情況,能夠通過培訓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要能夠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幼兒學習積極性調動方式策略,提升幼兒教師的課堂組織引導素養和能力,通過培訓不斷豐富教師的幼兒教育方法,提升他們的教育管理水平。這樣,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
3.3根據幼兒身心特點,開展游戲活動
幼兒園的工作重心應是基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出發點,“為了孩子的發展”而開展活動。幼兒教育以開發智力為主,體現趣味性、動靜結合,“寓教于樂”。游戲最適合孩子們。孩子們最喜歡游戲,沒有不喜歡游戲的孩子,因此,幼兒園的活動應以游戲為主。游戲的開展方式很多,語言課堂上可以開展游戲,音樂、體育課堂上可以滲透游戲,繪本閱讀課堂上可以融入游戲,繪畫、手工課可以開展游戲,甚至一日常規的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時,也可以以游戲的形式而開展。
幼兒們喜歡模仿、喜歡表演、喜歡當“小大人”。因此,開展角色游戲,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群體意識、主人公意識、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發展幼兒的創造力。如“娃娃家”的游戲,讓三個幼兒一組,分別選擇自己愿意當的角色——爸爸、媽媽和孩子,通過不同角色的選擇和扮演,選擇當爸爸的幼兒,了解爸爸在家中的角色,應該怎樣做一個好爸爸,同樣,選擇“媽媽”和“孩子”角色的幼兒,他們主動探討媽媽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孩子怎樣成為好孩子,幾個幼兒一起交流和探討,制定出一定的規則,再進行“娃娃家”游戲。這個游戲的開展,顯然,首先培養創新意識,也發展語言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思想,給幼兒的成長成才造成了巨大的阻礙,為了切實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攜手,主動履行各自的職責,糾正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從而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促使幼兒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艷榮.淺析“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劉冬梅.試論解決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3,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