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穩定的根基。十九大勝利召開,全國人民激情澎湃,榆林三百五十多萬百姓也同樣如此。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蹦敲?,十九大將到底怎樣影響榆林百姓的生活?榆林百姓最關心的一些民生問題將會得到怎樣的解決?鑒于此,筆者在學習十九大報告及會議精神,結合榆林實際和自己的實際調研,作一淺顯分析。
關鍵詞:十九大;新時代;民生;人民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于10月18日上午9點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內、外社會各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北京。毫無疑問,十九大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節點。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開篇就說,這次大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后面又提到“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p>
找準歷史方位,是準確判斷世情、國情、黨情的前提。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和世界的形勢不同,國家人民的需求不同,黨的任務、方略就不同。那么,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身處何方?——言以蔽之,新時代。對于民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p>
這份信息量巨大的報告中反復強調新時代,那么榆林三百五十多萬老百姓即將步入一個怎樣的新時代?
一、榆林概況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地處陜甘寧蒙晉五省交界接壤地帶。全市總面積43578平方公里,總人口356萬,轄2區9縣1個縣級市222個鄉鎮。地貌大體以長城為界,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占總面積的42%,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占總面積的58%。市情主要特點:
(一)資源優勢突出。全市已發現8大類48種礦產,潛在價值超過46萬億元人民幣,特別是煤、氣、油、鹽資源富集一地,組合配置好,國內外罕見,開發潛力巨大。煤炭預測儲量2800億噸,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氣預測儲量5萬億立方米,是迄今我國陸上探明最大整裝氣田的核心組成部分。巖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約占全國已探明總量的26%。石油預測儲量6億噸,是陜甘寧油氣田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人文優勢獨特。歷史上,榆林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為晉,戰國歸魏,秦統一六國后為上郡地,唐及五代時設夏州、銀州、麟州、府州、綏州,均屬關內道管轄,素有“九邊重鎮”之稱。榆林城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重點文物古跡有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石卯遺址,大夏國都統萬城遺址,西北地區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觀,陜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紅石峽,李自成行宮,陜西最大的內陸湖泊紅堿淖等。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我市8個縣30個村莊戰斗生活過。
(三)區位優勢明顯。榆林地處中西部結合地帶,位于陜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之處,承接東西南北。先后建成神延鐵路、包神鐵路和神朔復線鐵路,境內鐵路總里程達388公里,鐵路年外運能力突破2億噸;公路總里程3100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05公里,國道1098公里,省道254公里,農村公路28647公里,基本建成“兩橫兩縱”公路主骨架和十條公路次骨架。民航新4C級機場已建成投用,目前開通北京、上海、西安等多地航班,成為陜西第二大航空港。
據統計,榆林2016年全年生產總值2773.05億元,比上年增長6.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81764元,約合11787美元。
二、十九大將怎樣影響榆林人民的生活
(一)教育放在優先位置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跟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榆林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53所,其中,高等學校2所;中等專業學校6所;普通中學198所;職業中學19所;小學364所;幼兒園956所;特殊教育學校8所。由于受政治、經濟、文化和地理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市教育發展面臨許多問題,如中小學師生比嚴重失調;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發展極不平衡;幼教師資狀況不容樂觀,教學模式小學化、知識化亟待改善;高校專業設置與地方需求脫節等。
教育是我市發展的重中之重,沒有教育的發展,就難以培養出數以萬計有文化有技能的合格勞動者,也難以推動我市經濟、文化各方面建設。因此,為貫徹十九大精神,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1.針對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積極有序的推進新課改。2.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地方培養出大批合格的勞動者。3.嚴格控制中小學班級人數,創造良好學習環境。4.地方與高校攜手,共同制定專業方向,培養合格實用的專業人才。
(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關于就業,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農名工多渠道就業創業。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目前榆林已進入創新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但就業市場卻存在的問題卻成為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主要表現為:人才資源總量短缺嚴重;人才素質偏低,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結構失衡;人才浪費嚴重等。對此,首先要千方百計促進就業,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及時充實和完善就業政策。其次,加強對重點群體就業的扶持,如貧困大學生,退役軍人,殘疾人等。然后,要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破除封閉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大力地方需要的引進高端人才。
(三)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業、工商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社會保障體系,是民生的保護網,是風險的緩沖器。雖然最近幾年榆林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一定成績,但要清醒看到問題與不足。下一步,應圍繞十九大報告所提出的目標,我市應在“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兜底線,就是要繼續夯實底線,通過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一整套體系,來保障困難群眾生活,化解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織密網,關鍵要把游離在制度之外的人群都納入進來,鞏固普惠性。建機制,應結合社保事業發展和百姓新訴求,進一步完善制度。目前,我國以養老、醫療、低保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制度多為框架性文件,今后應加強立法,進一步細化。
(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報告中提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面對我市精準扶貧基礎不牢、群眾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充分、脫貧工作系統謀劃不夠、扶貧方式不當等實踐困境,提出以下路徑探討:1.嚴格標準,認真篩查,打牢精準扶貧基礎;2.用各種方式動員、教育貧困戶以調動其積極性;3.市縣脫貧攻堅要做好頂層設計;4.健全“造血”功能,改進扶貧方式;5.強化貧困村“兩委”建設。
(五)實施健康中國戰略
報告中指出,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醫療保障制度和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
榆林市屬于地級市,醫療發展水平較低,我市要繼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報告中提到,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鑒于此,我市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打擊和懲治黃賭毒黑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七)更清新的空氣、更美麗的榆林
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百年大計。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健全環保信用評級、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從來沒有哪個政黨像中國共產黨一樣,把建設生態文明寫入自己的執政綱領。建設美麗家鄉,我們翹首以盼。
多年來,我市歷屆黨委、政府堅持“南治土,北治沙”方針不動搖,矢志造林治沙,推動全市生態持續好轉。日后依然要堅持:1.優化造林工作機制;2.政府主導、群眾參與、社會跟進,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資體系;3.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彰顯鄉土種樹特色;4.依法保護成果,懲治污染。
十九大,紅紅火火,不只是看起來“高大上”,它為我們描繪了富裕文明、和諧美好的“中國夢”,也為榆林老百姓描繪了一副美好畫卷。讓我們為邁入新時代,過上美好生活而繼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