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朱橋明 凌鈞華


摘要:為營造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不同季節、不同風格的花海、花境景觀,以提升公園的旅游特色,比較了廣州高海拔地區(南昆山)與平地區域的氣候、植物、土壤等區別。根據現場實際條件對石門森林公園天池花海和花境項目的種植施工和養護管理技術,包括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花期調控等技術進行總結分析。綜合廣州地區的花海和花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展望。
關鍵詞:花海;花境;建造技術;廣州市;高海拔地區
中圖分類號:S688:TU98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7)04-0089-04
收稿日期:2017-07-24
修回日期:2017-08-03
花海和花境都是運用藝術手法設計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近年來,花海和花境工程在廣州市各地區園林綠化建設中逐漸興起,較之傳統花壇等植物造景形式,具有層次豐富、易于養護等優點。據學者研究的統計結果,目前我國花海景觀按人工化程度(人工花海、自然花海和半人工花海)、地形地貌(高原山地花海、草原草甸花海、平原盆地花海和丘陵山地花海)、群落結構(復層群落式和單一群落式)及功能類型(農業生產類、花卉基地類和景區觀光類)劃分為4大類12小類:而花境景觀按觀賞角度(單面花境、雙面觀賞花境和對應式花境)、應用場地(林緣花境、路緣花境、墻垣花境、島式花境、臺式花境、巖生花境和濱水花境)、植物材料(一二年生花卉花境、宿根花卉花境、球根花境、野生花境、灌木花境、觀賞草花境、針葉樹花境和混合花境)、觀賞時間(春季花境、夏季花境、秋季花境和四季花境)及花色(單色花境、雙色花境和混色花境)劃分為5大類25小類。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其環境因素及文化主題的差異,對于花海和花境工程在植物材料選擇及種植養護技術上具有一定的影響。本文以位于海拔約850 m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2015~2017年的天池花海和花境項目為例,研究總結廣州高海拔地區的花海和花境工程建設技術特點。
1廣州高海拔地區與平地的氣候差異分析
有關部門2016年的數據顯示廣州市的平均海拔約為43.4 m,最高海拔為1210 m,位于從化區與龍門縣交界處的天堂頂,地勢自北向南降低。據研究資料分析總結了廣州高海拔地區(南昆山)與平地地區的氣候、土壤及植被差異(表1)。
2項目概況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天池花海和花境項目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東北部、海拔約850 m的地區。該項目經過近3年的施工與維護,為景區營造了不同季節與風格的花海和花境景觀,大大增加了公園的旅游特色。所處區域的氣候類型為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21.4℃,全年雨水充沛,其土壤隨不同海拔高度而分布著山地紅壤、赤紅壤、黃壤和草甸土4種類型。
3天池花海和花境建設技術要點
3.1土壤準備與改良
本項目所處的土壤以黃壤和草甸土為主,營養程度較低。土壤是確保植物生長的重要基礎,土優則植物生長的效果良好,并能預防其他不良因子的影響,因此種植前進行土壤改良尤為重要。
挖出原有植被或移走上批次無景觀效果的時花,使用小拖拉機翻松土壤;均勻加入土壤改良材料和雞糞,再用小拖拉機翻土混合:撒石灰改良土壤pH值及殺菌;最后根據地形進行分行分列起溝排水。土壤改良在花卉種植后仍要持續進行,若種植后不堅持實施改良,仍然會影響到綠化植物的生長。根據本項目的土壤特點,每年需進行3次上述的土壤改良。
3.2植物種類的選擇與種植
3.2.1植物種類選擇
該區域植物群落屬于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因此造景需選用亞熱帶花卉。結合打造節日旅游特色的目的,為四大節日篩選了不同的植物:“三八”婦女節選用了油油菜花Brassiea rapa var.oleifera;“五一”勞動節選用了醉蝶花Tarenaya hassleriana和秋英Cosmos bipinnatus:“十一”國慶節和元旦打造了七彩時花,選用一串紅Salvia splendens、雞冠花Celosia cristata、紅穗鐵莧菜Aealypha hispida、大花海棠Begonia×benariensis、矮牽牛Petunia×hybrida和鳳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根據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的要求,在四大節日花景空檔期再增加6~8月份超級鼠尾草Salvia×superba和11~12月份七彩時花2個時段的花景。因此全年有6個時段花景,每個花景花期基本保證有2個月,基本達到了常年有花的景觀效果。
3.2.2植物栽種
種植前全面熟悉圖紙,分析好合同和業主的質量要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同時,重視對施工現場的準備,良好的準備工作可最大程度節約成本,甚至縮短工期并完成高質量的工程。
所需的高質量苗木是從廣東各地運輸至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的。為保障苗木質量,通過加強包裝管理,減少水分流失;合理裝車,苗木個體之間預留適合的空隙,保證空氣流通;運輸過程中安排技術人員隨車同行,及時處理可能遇到的技術問題等,保障苗木的成活率。
種植時,根據時花土球大小先用小鋤頭挖約15 cm*13 cm的穴,放入植株并擺正,再填土至植株根莖基部,然后適當夯實土壤。株距和行距約20 cm,行、列對齊。種植完成后清理垃圾,并進行定期充足的灌溉,以保證植株成活率。
3.3種植養護與花期調控
3.3.1花期調控
根據植株的實際生長情況和結合花景旅游旺季節日需達到的景觀效果。
一般七彩時花需提前15 d種植半成品(含苞待放)。醉蝶花提前35 d種植,并進行2次打頂。第1次打頂是為了增加冠幅和花蕾數量,提高景觀效果;第2次分批打頂是打掉老花,讓植株重新發芽開花,延長花期。油菜花從播種到開花需要約120 d,根據場地分3片區域和3個時段進行種植。按照公園要求油菜花花期為1~3月份,則從9~11月分3批進行播種,播后40~50 d起苗種植。
3.3.2水肥管理
該花景項目在石灶景區,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汽油抽水機來進行人工淋水和施干肥(復合肥及尿素)后淋水以水肥管養。營養管理實行“底肥(雞糞)為主,干肥為輔”的原則;堅持定期檢測及分析栽植基質的理化狀況和植株的營養狀況,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及花期調控需求針對性地制定施肥計劃:廣州地區植株的營養生長期為3~5月,其施肥技術應以底肥為主,結合“干肥薄施勤施”的方法為植株提供充足的養分,且選用氮肥含量較高的復合肥,項目選用的復合肥為15-15-15(N-P-K)肥料。其施肥頻率5~7 d一次,一般濃度為1000倍。
在控花階段適當控制時花的澆水。一般提前15~20 d開始控制澆水,做到不干不澆、澆則澆透。在促花及開花時期,選擇含磷鉀高的復合肥和磷酸二氫鉀進行施肥,以水肥為主。時花進入花期時,澆水要及時,水量要適宜,如給水多,植株生長比較旺盛,枝葉茂盛,不利于植株開花,導致土壤內積水植株根部腐爛、死亡。
3.3.3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預防為主,精心管養,使植物增強抗病蟲能力,經常檢查,早發現早處理。每年開春和秋季,是植物病蟲害相對較多的季節,特別是高溫高濕的天氣,病蟲害繁殖比較快,應及時做好防治病蟲害的措施。如發現病蟲害應鑒定并噴施相應的藥劑,如:紅蜘蛛和蚜蟲危害植株可噴施吡蟲啉殺蟲劑1500~3000倍水溶液,第3~5天噴一次,連續2~3次,預防蟲害蔓延,遇雨應補噴。
4結語與展望
隨著生態休閑農業的不斷發展與推廣,花海、花境的戶外休閑農業旅游越發受到游客的歡迎。石門森林公園天池花海、花境的項目建設通過設計建造獨特主題的花海景觀,挑選適宜廣州市較高海拔地區生長的植物種類及精細的配植,細致營造微地形及應用景觀小品進行花海、花境的景觀營造等,大大提高了游客的參與度(圖1~2)。同時,優質的種植施工、管養技術及科學的花期調控使石門森林公園天池花海、花境景觀更加豐富多彩、景區常年有花,為節假出游游客提供去處,受到社會廣泛好評,2017年5月,在廣東省森林公園建設情況通報會上,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成為廣東省首批認定的四星級森林公園之一;據統計,其入園人數從2013—2016年逐年增加,2013年37.3萬,2014年40萬,2015年45萬,2016年50萬,共計172.3萬。
石門森林公園天池花海屬于人工、草甸及丘陵山地、復層群落式的景區觀光類花海,通過對天池花海和花境的建造養護技術的總結,為今后類似工程提供相關技術經驗。為保證花海、花境景觀的可持續發展,石門森林公園及廣東省內各項旅游觀光花海、花境景觀旅游基地的建設應注重融入文化創意元素,在規劃推廣節慶假日、生態旅游主題發展的同時,會展主題及多元化產業的發展應融匯其中;積極推進重點推進花卉產業、旅游、生態建設、新型的花卉功能衍生產品加工“多位一體”的產業模式。同時應研發科學種植模式,具觀賞季的花海景觀營造,在確保不同品種花期的銜接,保證花海、花境景觀的可持續性及多樣性下,避免單一運用1~2年生草本花卉:利用禾草類、苔草類和花卉植物搭配;根據廣州高海拔地區的氣候特性,綜合考慮應用球根、宿根類花卉和一般草花植物播栽結合的方式來建植花海、花境景觀,能有效豐富建植方式、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