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4月28日下午3時,《漢字草寫百年》首發式暨草書名家邀請展在成都榮寶齋公司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書法家、嘉賓近百人出席了此次活動。省內諸多草書名家也有精彩作品在現場亮相。《漢字草寫百年》是我省著名書畫家、藝術評論家田旭中的又一部大作,日前由四川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漢字草寫百年》以1911—2010年百年為時段,收錄了國內230多位在漢字草寫領域有影響的人物。其中四川藉名家如趙熙、郭沫若、謝無量、劉孟伉、徐生翁、張大千、陳毅、張愛萍、李一氓、劉東父、呂洪年、陳無垢等。作者在對這些作品進行系統梳理的同時,還對他們的藝術特色與成就進行了精準評點,可謂是一部兼具學術性、史料性、可讀性和鑒賞性的著作。
漢字草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形態,是中國文人書寫生命情調,承載個體生命體驗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既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既是形而下的技,更是形而上的道。它是書家生命形式的最直觀的體現,也是書家精神世界最完美的展現。一部書法史就是一部漢字草寫的歷史。漢字草寫是中國書法的正脈。中國書法史上最卓越的人物都是漢字草寫的大家。
漢字草寫何以收到古往今來的書家青睞,一往情深,樂此不疲,最基本的原因,是這樣一種藝術形式看似最簡單,卻包孕著最復雜的技術和最豐富的情感。所謂“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漢字草寫作為一種人格化的符號,它經過書法家之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線條運動,而是具有一種特殊象征的意義。它透露出來的是書者的全部生命信息,包括技能訓練、學識儲備、審美情趣、人格精神。試問,除了漢字草寫,我們還能在世界上找到第二種這種的藝術形式么?如果說書法是中國的國粹,那么漢字草寫就是國粹中的國粹。
縱觀漢字草寫的整個歷史,由筆法、字法、章法、墨法構成的矛盾運動自始至終推動著藝術的發展。而一切所謂最新的東西似乎都擺脫不了規范性、時間性和空間性三大創作法則的制約。因而,對法的遵循,對勢的崇尚,自然成為書家們理性地選擇。戴著鐐銬自由地跳舞,形象地揭示出漢字草寫的全部奧秘。
《漢字草寫百年》首次從藝術審美與書法鑒賞視角對現當代漢字草寫作了一次又意義地梳理,盡管這種梳理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補充和拓展,但畢竟開啟了一個讓我們走近藝術家個體生命,窺視其心靈世界的路徑。形形色色的草寫樣式,反映出來的是那些視漢字草寫為第二生命的書家對神圣藝術的膜拜,以及對不朽生命的渴求。
我們只需記住一點,漢字草寫永遠與自由美好的生命為伴,與不知疲倦的創造同行。一個被束縛和異化的生命永遠不可能催生出偉大的作品。一切無端的忌恨,無謂地爭斗、無聊地攻訐、無底線地顛覆,最終如云煙俱散,唯有生氣勃勃的創造和震撼心靈的藝術才是永恒的。
創造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