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的字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大氣、有力、充滿生機,且在一點一橫中,蘊藏一股無窮的力量,彰顯大家風范。
認識李樹榮老師,是在2016年10月22日參加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上。為了填補自己的孤陋寡聞,我第一時間百度了這個名字,介紹并不多,倒是土豆網上一則李樹榮用九把拖布綁在一起邊跑邊寫五米大字的視頻讓我驚艷,那風采,那神韻,實在無法與對面這個八十八歲的耄耋老人聯系起來。李老很謙和也很時尚,認識后立即送上他的名片,上印著:書法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并告訴我,這個職稱是他85歲在北京文化部,教育部專門學習后考取的,我不由對李老師產生一種敬意。
年少志大 自制抓筆練榜書
李樹榮在中國書法殿堂行走了近八十年,作品被掛在或被雕刻在世界各地的石壁上。李老在回想創作它們時,熱情是火燙的,衍生出的一筆一劃都曾灼燎過自己最敏感的那條神經。不同版本的書寫,發散著歲月久遠的墨香。
李樹榮生于中醫世家,本名李長秋,成人后改名李樹榮,排行老五,父親李清泉是樂至縣名醫,酷愛書法。李樹榮耳濡目染,從小就喜歡抓父親的毛筆亂寫亂畫,隨著年齡的增長,書法成了最大的愛好。
練字所用筆、墨、紙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李樹榮家無此閑錢供養他這個奢華的愛好,李樹榮實在不甘心,一陣抓耳撓腮中靈光一閃,房前屋后那一百多塊大青石板不是可以當紙嗎?于是抓來奶奶養的山羊,把山羊胡子、牛的尾毛、棕等偷偷剪下來做成一只抓筆,把泥土加水合成黃泥湯,一大早便提一只木桶,沾著黃泥湯在石板上練字,在一百多塊石頭上寫完字后已是通身大汗,就這么寫了洗,洗了寫,天長日久從不懈怠,練成深厚的書法童子功。
其父見李樹榮確有書法天分,讓其先后師從胡通權、謝無量、徐無聞、馮建吳、印詮等書法名家,至此,八十年來風雨不輟,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勉精神、手不釋卷的自學和不斷地求師問道,使他在文學、藝術、歷史等方面造詣精深,為他的書法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攢錢買筆 十五出道寫號匾
李樹榮喜歡川劇臉譜,尤其是花臉臉譜的表現形式。花臉臉譜線條夸張,明快,極具個性,這種表現形式與李樹榮的性格不謀而合。十三歲時便隨老師給人寫春聯賣,就這樣練出了膽量,十五歲開始給人寫號匾,俗稱店招。第一個號匾寫在樂至縣雙河場一家三人合開的診所,名叫《三益藥號》,此號匾掛出后,該診所生意極佳,由此震動了樂至周邊的很多鄉鎮,許多生意人上門邀請李樹榮給他們寫各種號匾。從此,李老的書法的路子越寫越寬,十七至十九歲期間便成了安岳,樂至及周邊縣區的名人。
李樹榮飽讀詩書,無論《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孫子兵法》《易經》以及有關中醫方面(的)書籍都認真去學,私塾的學費是三個大洋,李樹榮便寫字掙錢為自己交學費,同時不忘進一步研習書法,攢錢買筆墨紙硯供自己進一步練習。
李樹榮先生寫了八十多年的書法,作品獨具自己的風格,由于有兒時在青石板上用黃泥湯練字積累下來深厚的童子功,手臂的運筆力道很特別,擅長榜書,幾十載臨池揮毫,艱辛磨礪,終于成為一名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書法家。書作數十次參加省、市和全國展覽,并屢獲殊榮。
此外,他還多次參加韓國、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書法展,相繼獲得優秀獎、一等獎。書法作品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相繼被國外愛好者收藏。書法作品入編《奧運之歌》《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全集》等書。小傳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中國名家藝術大典》《當代書法家大辭典》等多部辭書。
筆墨留聲 國界難隔翰墨香
李樹榮日日揮毫不輟,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豐富、充實自己。在筆力遒勁的字里揉進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融入了自己的性情和氣質!他的字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感覺,大氣、有力、充滿生機,且在一點一橫中,蘊藏一股無窮的力量,彰顯大家風范。既透出他集眾家之長,創己獨特之格,也能在所寫字中,看得出他已經刻苦習書多年。
其書法作品力求不拘一格,學古而不拘泥古,傳承與創新并舉,功力與技巧兼容,凝練厚重,飄逸灑脫,賞心悅目,很有藝術感染力。人生的歷練使李樹榮先生的書法創作與現實之間有了更多的親和力,也使得他的筆墨有了更多的時代性和廣博性。
交談中,李樹榮先生說:書法創作是充滿個性色彩的創造性勞動。一個優秀的書法家,他的書法應當而且必須有其個人的鮮明特色。書法家先要繼續前輩的優秀遺產,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融會貫通,發揚光大;其次要在內容方面有新的開拓新的奉獻,時刻體現書法家的人格精神,使之情通筆毫,意凝筆端。
人們常說,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書為心畫,字體亦性格。李樹榮先生的榜書作品,似一首浪漫的抒情詩。特別是那雄勁奔走、飄逸灑脫的運筆形態和筆意相連的意境,傳達出一種創造美的信息,使人心曠神怡。其榜書的獨特魅力在不同地域、不同國籍人的心中產生共鳴,真是筆墨留聲,國界難隔翰墨香!
我們以近原生態的形式呈現了李老坦誠為人、灑脫習字的風采,以及他形成的一種飲譽海內外的魏碑和顏體相融合的獨立書風。李樹榮先生不只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感人至深,而且人品也堪稱楷模。他在不斷致力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書法苦旅,使我們肅然起敬的同時,彰顯并感染著為藝術而耕耘的生命圖騰!
虛靜恬淡 是李樹榮的藝術境界
李樹榮無疑是書法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74歲時還為成都青羊宮寫下“道觀諸天,道法自然”巨型匾牌,如今依舊掛在青羊宮。
全國各地著名景觀,寺院,道觀,名樓,都有李樹榮先生的墨寶,這些字被刻成各種材質的藝術品陳列。文殊院、大慈寺、琴臺路、昭覺寺、杜甫草堂、文化公園等都有他的墨跡。青城山的前山到后山,從山腳到山頂,二王廟到青城山就寫有20多道匾牌,“上善若水” 、“道德”等幾個匾牌最為吸引眼球。“道德”二字,每一個字有2.4米,書寫現場被幾萬人圍觀,中央電視臺還為此做了全方位報道。另外,廣州中山大學旁的純陽觀,有李樹榮先生寫的四十米長的黃帝玉錦經石刻碑墻,浙江黃崖的凌霄寶殿,也掛著李樹榮先生寫的各種匾牌……
觀李先生寫字會被深深吸引,那一筆一劃力透紙背的勁道,彰顯他摹眾家之長的功力。李樹榮先生認為:習書,要從娃娃抓起,練字時凝精氣神于心, 對孩子練就一種儒雅的氣質非常重要。
李樹榮先生的書法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一種書寫技巧,更是一種“道”。他的作品充滿道法自然的神韻,具有剛健的“乾陽”之力度,又有素樸的“坤陰”之柔美,剛與柔,動與靜,蘊涵著道家的陰陽對立統一思想,陽剛之力與陰柔之美在李樹榮的書法中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道家認為,“虛靜恬淡”是大道的境界,也是書法藝術的境界,李樹榮先生的書法,正是這種境界的體現。
撰寫這篇文章時,李樹榮老師來電話讓我分享他的一個喜訊,北京某出版社一本名為《中國離退休干部文選》編輯部給他發來用稿通知,李老師的一篇“流水前波讓后波——我學習書法的回顧與展望”一文被該書收錄。
在此,讓我們恭祝八十八歲的李樹榮老師:書藝青春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