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尚自然,與自然交朋友的美國作家梭羅的隨筆《瓦爾登湖》里有這樣一段話:“大多數人,在我看來并不關愛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們會為了一杯郎姆酒出賣他們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謝上帝,人們還無法飛翔,因而也就無法像糟蹋大地那樣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們暫時還是安全的。”
梭羅的這段話震聾發聵,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生態平衡的破壞和環境的惡化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保護自然,回歸自然,與自然融合的生態關懷成為當代人必須迫切關注的實用理想,在自然的安謐中尋求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
藝術家范黎明從2010年開始關注人性的回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本題,從繪畫語言上找到回歸和平衡。《雨中》《天地間》《等待》《霧》《岸邊》《紫馨》等都是意象油畫的探索與創作。這些作品的視覺背后是藝術家純粹的思想境界,通過干凈剝離的色彩,再現藝術家內心的回歸自然的情懷。范黎明在創作重中經常使用藍色與灰色,使作品呈現了難于言傳的溫情詩意。
接觸范黎明,給我的印象是他對藝術的熱情執著、虔誠,每幅作品都在認真的探索。繪畫語言的背后是他藝術審美的思維結晶,是個人藝術修養的表現,是寫,畫是其次。如今經濟變革、思想變革,人心動蕩不安的年代,難得的是范黎明能沉得下心來,創作不跟風也不獻媚市場,創作屬于自己的風景,自然與心靈對話的風景。
“親近自然就是親近自己的心靈,遠離自然就是遠離了自己的心靈。”范黎明從小就喜歡繪畫,熱愛大自然,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經常去黔靈公園寫生。有一年冬天,大雪紛飛,范一早就背著畫具去城邊沙河橋畫雪景……時間在畫筆下一點點過去,手腳都凍木了,但還是堅持畫完,才回家。一路上,哼著歌,高一腳低一腳的慢慢欣賞著這個小誠的大風雪,心里是暖融融的……
在藝術創作里,藝術家一直在對立中找平衡的關系。最近兩年范黎明的繪畫創作方向更邁出了大膽的一步,抽象思維的語言表達更加不受約束,找到自我的精神出口。那些斑駁琉璃的色彩,似萬象奔騰的思想撞擊,又似徘徊觀望的心思重重……這里面蘊含中西哲學思想的交叉與融合:平等、博愛、自由的西方人文觀念與中國文化的“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