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毅
(廣東力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智能建筑弱電系統集成問題研究
蔡 毅
(廣東力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智能化技術作為一種科技發展的產物,逐漸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今,智能建筑的興起引領了居家生活新潮流。對于智能建筑而言,占據其核心部位的弱電系統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使用質量。因而,只有建立起一套強悍的弱電系統,才能確保整座智能建筑的使用性能。而弱電系統的創立,必須通過一種科學合理的控制技術來加以支撐。實踐表明,傳統的用于強電系統的建筑控制模式,無法適用于弱電系統,而只有集成技術才能與之相匹配。因此,現階段只有不斷探索、完善和提升集成技術,才能使弱電系統的穩定性得以保障,確保整個智能建筑物具有優良的使用性能。文章對智能建筑的電系統集成問題進行了研究。
弱電系統;智能建筑;系統集成
通俗地說,所謂智能建筑就是指一種融入了智能信息技術的建筑物。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智能建筑與傳統建筑最根本的區別就在于智能化。智能化是智能建筑的標志性特征。隨著建筑技術的提高,現階段實時控制系統已經被引入建筑領域,這也是智能信息技術與傳統建筑有效結合的產物。而實時控制系統的成功運用與集成控制模式的支撐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弱電系統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集成技術水平的高低。集成控制模式的主要優點就在于能夠明顯降低弱電系統的事故率,確保居民安全用電。
集成化是現代建筑智能化的核心體現,即通過運用集成控制模式實現對弱電控制系統的有效管理,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從而使智能技術與傳統建筑達到完美融合。但是集成控制模式的運用環境需滿足以下幾點要求:(1)必須為之配置一個合理的網絡信息平臺;(2)必須開發和設置一套合理的運行軟件,確保能對各類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輸入和輸出;(3)運行軟件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特性,能夠得到及時更新或升級;(4)智能系統的控制界面必須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便于使用和操作。但集成控制系統無論在怎樣適配的環境中運行,其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即順利完成信息資源的有效處理,及時滿足居民需求,為居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升而提供保障。
從智能建筑的結構上來說,其弱電系統主要由三大塊組成,即:具有基礎性的建筑自動化系統、作為控制核心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以及提供更新支持的網絡信息系統。而這三大系統又由眾多作用與功能不盡相同的子系統構成,這些多級系統全部為集成模塊統籌管理,在集成系統的調度和安排下,各個子系統在各自的位置充分發揮其作用。
當前,根據集成模塊的功能和效用,可將集成方式分為消防集成、安全集成、設備集成等;按照其使用模式可以分為基礎性免費集成和定向收費集成;但是業內最專業性的劃分方式,是按照其結構和性質來劃分的。根據這一方法,可將集成方式分為兩類:一是基礎性的建筑自動控制系統,即樓宇自動化系統(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m,BAS)。該系統通過專用控制器與串行通信技術相結合,確保信息數據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是目前建筑領域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集成系統。其主要優勢表現為:在BAS系統中能夠對電氣設備信息數據進行優化配置,并能夠對智能系統內的設備運行狀況實現動態掌控。但其自身也存在著無法彌補的缺陷,綜合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1)其數據處理結果的開放性受到限制,對外接口需要得到一定的授權后,才能在網絡中進行分布,因此,無法使對外彰顯其數據處理的透明程度,不能及時滿足用戶的需求;(2)在BAS系統支持下,集成控制模式的兼容性能較低,無法與其他軟件實現信息數據有效對接;(3)監控操作軟件的運行靈活程度較低,系統自身以及操作界面的響應速度較慢,更無法根據用戶的需求,創建“私人訂制”模式。二是以系統集成為基礎搭建的內部局域網控制系統。該集成模式采用了智能建筑管理系統(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IBMS)和Microsoft.NET信息技術,能夠更加快捷地對信息資源進行分類處理。對于IBMS來說,該系統又涵蓋了3個運用層面,即核心規劃層、設備配置層和職能管理層。在這種集成模式中,通信網關是局域網的支持硬件,該硬件可以同時負載眾多子系統,并可以對子系統中的不同是數據資料及時進行收納、篩選和處理。另外,局域網的軟件配置是WindowsNT,并得到以TCP/IP協議為基礎的以太網的支持。總的來說,內部局域網控制系統運用了較為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因此這種集成控制模式具有BAS系統難以達到的優勢,主要表現為:(1)能夠實現軟件環境與硬件環境的合理搭配,信息數據的披露比較透明化,運行軟件可以得到及時更新,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從而使建筑物凸顯出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性。(2)能夠對信息數據實行精細化管理,通過對數據的有效篩選和過濾,從而提供適應客戶需要的信息。
從性質上來說,智能建筑實際上就是弱電集成控制系統與傳統建筑的有效結合,從而決定了智能建筑能夠表現出明顯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的特征。從結構上來說,安全防控的建筑系統、便于操作的辦公自動化系統、信息得以高速傳輸的網絡系統以及實時傳遞的通信系統,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所在。這些子系統在各自位置充分發揮其功效,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自動化樓宇控制體系,確保了各類集成數據與信息能夠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行有效的輸入和輸出。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關注集成技術的運用與發展。這是因為,集成技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運用集成技術,能夠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共享,使人們真正步入信息高速公路,體驗到信息科技帶來的樂趣,不斷提升生活質量。
由于集成技術具有智能性和共享性,因此在網絡系統的支持下,可以對各類信息資源進行收集、篩選和傳遞,確保信息資源能夠在用戶之間得到有效共享;同時還能對弱電系統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弱電系統穩定運行。另外,集成技術與智能技術的完美結合,還可以使集成系統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適應各類運行環境。集成控制系統的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為用戶全面操控提供了便利。
當前,我國很多現代化建筑都開始在弱電系統中導入集成技術,從而使得整個建筑物凸顯出信息化、智能化的特性。為了實現對弱電系統的實時控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盡管BAS技術模式是應用基礎,但局域網—子系統控制模式由于融入了現代化的信息科技技術,受到人們的廣泛青睞。當前我國的建筑領域針對弱電系統,主要采用的集成技術模式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對于現代建筑來說,其智能化的體現得益于區域網與集成子系統的有效結合。而這一構成方式也可運用到弱電領域。從結構上來說,區域網—子系統模式涵蓋集成管理層、設備配置層和系統管理層。在集成系統的作用下,各個子系統都能夠及時接收和執行來自于系統發出的各類命令,并對信息數據進行快速地分析和處理。受到這一模式的啟發,弱電系統也可以將以太網的C/S模式作為運行基礎。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代碼重構功能已經能適應網絡技術的發展,而通信接口的開放性能也在不斷提升,網絡自身也在不斷提速,這些都為弱電系統達到全面的集成控制創造了條件。
BAS被人們稱為樓宇自動化,其是以自控系統為基礎而創建的集成模塊系統,這種模式可以使通信對象與弱電系統進行有效連接。從實際運用來看,串行通信是樓宇控制的主要特征,而這可以顯著提高信息數據的傳遞速率。總的來說,BAS的主要優勢可以歸納為:(1)集成化特性更加明顯。在這個模式下,通過實時監控的方式對弱電設備進行動態掌控,可以使弱電系統的技術參數得到合理的優化和調控。在我國的超級城市建筑群中,以BAS技術為基礎的、獨立式的樓宇弱電系統正在興盛。(2)信息資源的透明度得到提升。這是由BAS集成性特性和網絡的開放性所決定的。但是,尚需要對通信接口進行優化。(3)增強了弱電系統的穩定性。由于樓宇自動化采用了成熟的集成技術,提高了弱電信號的傳遞效率,并且一旦出現弱電故障,系統會及時報警,便于工作人員進行維護。
從長遠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將會引領人們體驗更加現代化的生活,目前人們也已經感受到了信息技術提供的各種便利,而新型智能建筑必定能夠使人們的生活產生質的飛躍。與傳統的建筑物相比,智能建筑表現出了明顯的信息化、技術化、智能化特征,而其弱電系統的穩定運行,又能夠避免產生各類供電故障,從而確保居民享受更加舒適的生活。目前,我國的智能化集成技術還不夠成熟,只有對其進行不斷探索和完善,才能使其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1]許毅.智能建筑中弱電系統設計分析[J].南方農機,2017(14):75.
[2]鄭艷晶.智能建筑中弱電智能化系統的設計[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17(6):71-73.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weak current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ai Yi
(Guangdong Li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519000, Chin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s a product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gradually influences people’s daily life. Today, the rise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 leads new trends of home life.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s, weak current system’s performance affects directly its service quality which occupies its core parts, therefore, only set up a strong weak current system, to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weak current system must be supported by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technology. Practice shows that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trol mode used in the power current system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weak current system, and only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an match it. Therefore, only continuous exploration, improvement and enhancement of integration technology can ensure stability of the weak current system, and then ensur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entire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 resarch on integration of weak current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weak current system;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蔡毅(1973年— ),男,廣東珠海人,總經理,學士;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