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地圖”(Vinland Map)是一張世界地圖,描繪了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海岸線。這張地圖之所以這樣重要,是因為關系著人類地理大發現的起點——究竟是15世紀末哥倫布開啟的,還是在1440年前后,維京人就已經踏足美洲大陸,并繪制出這張“文蘭地圖”?
在文蘭地圖的右側,是西歐海岸,包括英國和愛爾蘭、法國、西班牙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大西洋中部到法國西部與西班牙,繪出了一群可能代表亞速爾群島的島嶼。在斯堪的納維亞以西,標繪出冰島和格陵蘭島。有趣的是,在格陵蘭島西部,繪出一個大島,即維京人探索北美時的文蘭,文蘭有兩個大的入口,北部的似乎代表哈德遜灣,而南部的似乎代表圣勞倫斯灣。
地圖配有中古時代的拉丁文圖解,還附有一則發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的傳奇故事,講述了一個北歐海盜埃里克森的冒險經歷,包括他如何發現新大陸,并將綠草如茵的地方命名為“文蘭”。
文蘭地圖首次出現在1957年,擁有者是意大利經銷商恩佐,他聲稱地圖是從西班牙薩拉戈薩著名的圖書館竊取而來,他還因此入獄。1957年,他將地圖帶到大英博物館進行認證,被拒絕。后來,他以3500美元的價格將地圖賣給勞倫斯紐黑文書店。
1959年,耶魯大學校友保羅·梅隆以100萬美元購買了文蘭地圖。然后,大英博物館和耶魯圖書館的三位地圖和手稿專家,在對外界保密的狀態下,對地圖進行了長達七年的研究驗證。三位學者最終相信,地圖是真的。1965年,他們的認證工作完成后,文蘭地圖向全世界發布。保羅·梅隆兌現諾言,將這張地圖捐贈給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
但有關這張地圖的真偽爭議,從沒停息。
有專家認為,文蘭地圖是贗品。科學家沃爾特·麥克羅恩在20世紀70年代通過試驗,在地圖使用的墨水中發現了銳鈦礦(二氧化鈦的一種形態),該物質普遍存在于20世紀20年代后生產的墨水里。麥克羅恩認為銳鈦礦晶體結構嚴密,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2002年夏天,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的一份報告得出了與沃爾特一樣的結論,這份地圖上使用的墨水是在20世紀被制造出來的。
不過,也有很多專家認為,文蘭地圖是真品。有學者推算,這份地圖是在15世紀40年代繪制的,哥倫布1492年可能就是靠這張地圖發現了新大陸。這份繪制于發現新大陸之前50年的世界地圖表明,很可能早在哥倫布開始尋找美洲新大陸之前50年,就有人繪制出了新大陸的地圖。
2006年,已退休的美國史密森協會研究員、化學家杰奎琳·奧林表示,根據她的分析,這份羊皮紙地圖上使用的墨水是在中世紀被制造出來的。她在《分析化學》期刊中發表論文稱:“沒有證據證明這是偽造的含二氧化鈦的墨水。”杰奎琳·奧林和其他研究人員,通過對地圖碳14含量的測定,斷定地圖的制造年份是1434年。杰奎琳·奧林發現,地圖上的墨水中還含有鋁、銅、鋅等礦物質,她認為所有這些物質包括銳鈦礦,都是墨水制作過程中無意混入的副產物,不能作為推斷年代的證據。
因為缺少相關的考古證據,爭論仍在繼續,文蘭地圖的起源問題,至今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