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漆藝如同一首流淌的長詩,從新石器時代的蕭山跨湖橋文化到八千年后的今天,從承載社會秩序的禮器到日常饌具,從帝王將相的殿宇到尋常百姓之家。漆器于今天的我們而言,不僅是一件件極具傳統韻味的用具,更是一種藝術品,一種時間的替代品,一種飽含懷念的物件。然而,如今漆藝與其它傳統工藝一樣,進入了衰落期,且國人的日常所用幾乎為瓷器或者玻璃器皿,在西方學界更有瓷器在中國、漆器在日本的主流認知。對傳統漆器工藝的回望,意于讓民間的傳統工藝與當下的生活不再漸行漸遠。本文從漆器藝術的概念出發,淺談漆藝的發展歷程。
【關鍵詞】:民間藝術;漆藝;髹漆
一、漆藝的概念
“以漆漆物謂之髹”,漆藝的探詢關鍵是對“髹漆”技藝的關注,“髹”字,字典中做兩種解釋,一作動詞,專指用漆涂在器物上,一作名詞,專指黑紅兩色漆料。髹漆是一項古老的手工藝,戰國時代漆器便已為日常器具,西漢及至鼎盛且造型多樣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漆藝在歷史上的興盛,不僅是新興社會階級價值觀所主導的審美取向,更是中國先民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物化表達和完美詮釋。
一件器物,經過大漆的洗禮,便被賦予了新的美學價值和實際意義。縱觀工藝美術史,工藝品的出現就是造物者對于工藝品的實用功能的需求而產生的。漆藝主要包括漆器、漆畫、漆塑等。漆器是漆藝的主題,它是在各類形態和質地的胎上髹以生漆以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的器物。漆器產生最初的原因就是因其使用功能,但是當工藝美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出現了藝術方向上的轉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統治階級的審美情趣的變化等原因,工藝美術的審美價值愈發提高,從而導致了審美功能和實用功能的漸漸分離。漆器也不例外,漸漸的從實用性工藝品轉向了純藝術的漆畫、漆塑等。
二、漆藝的歷史沿革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和制作漆的國家。商朝的史書上曾記載有:“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涂其外朱畫其內。”漆器藝術的歷史悠久,其品種繁多,技藝精湛,風格獨特,是古老華夏文化寶庫中璀璨的瑰寶。在華夏五千年的文明中,漆器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斷革新的藝術形式表達著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需求,不但在中國文化史上獨樹一幟,在人類文明史上也綻放著奇光異彩。
中國漆器的發展史分為三個階段:初露曙光期、逐漸成熟期和鼎盛繁榮期。第一個發展時期為新石器時期,而至今有據可依的,一是于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距今八千多年的漆弓,它是距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涂漆實物,象征了中國漆文化曙光的初現。一是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中出土的木胎朱漆碗(公元前5000-前3300年之間),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調色漆器。“物有飾而后能享”,基于此含義,在原始器物上髹漆除了有其實用意義外,亦純真地表現了漆器在滿足了人們低層次的需要后,實現了由實用向審美意識的轉化,標志著人類向著精神生活追求邁近了一大步。
漆器發展到商周時期,數量比新石器時代大為增多,而且漆制作工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不僅出現了在花紋上鑲嵌松石的工藝,還產生了在木胎上雕刻花紋后髹涂色漆的方法。這一時期的漆器制作逐漸趨于成熟,漆文化的發展亦隨之日新月盛。
而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漆器制造更是高度繁榮,漆器在工藝、器行和紋飾上均有長足的發展,達到了工藝精湛、器行豐富、紋飾華美,逐漸形成富有特色的地方漆器,中國漆器的發展由此進入了持續的鼎盛繁榮期,并在漢代遠播海外,譜寫了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篇章。唐代的金銀平脫漆器,宋代的素色漆器,以及元、明、清的雕漆器,均獨具特色,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漆器發展史上的鼎盛繁榮期。
三、思考
一件手工漆器的制作至少要經過二十五道工序,是如此的漫長且繁復,從大漆的熬制開始,塑胚,髹漆,打磨,反反復復,不疾不徐。每一件獨一無二的器物上都會有匠人手作的印記,每一片漆層亦都要等它在漫漫光陰中凝固。時光荏苒,這種飽含手工藝師傅精巧技藝的手作品正慢慢成為了收藏品,而這不禁引人深思,為何昔日尋常之家的器物,已于當下的生活漸行漸遠。我想,對于漆器這一民間藝術的關注,不僅是因筆者對之特有的一種喜愛之情,亦是因為漆器行業的發展狀況折射出了整個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結語
漆之源也遠,流當更長。八千年來,漆的使用綿延不斷,聰明智慧的先民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漆藝珍品,成為中華遺產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發明與創造,隨著歷史的腳步慢慢遠去,是不斷面世的古代文物讓我們淡忘的記憶又漸漸清晰起來。在傳承與創新、強國與富民并重的今天,我們端詳著中國古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發明創造時,感悟到的是創造發明源于生活而惠及世人的真諦。現今,漆藝在藝術家的手中再次回歸,中國的漆藝匠人理應緊抓時代機遇,以自身的點滴實踐來尋找漆器在當下的傳承和發展之路,創造出既可反映中國傳統歷史文脈、又富有日常生活氣息且具有人文時代生命力的漆藝作品,為中國的工藝美術爭取更高的榮譽。
參考文獻:
[1]喬十光,主編.漆藝[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0.
[2]聶菲,張曦,編著.鑒賞與投資 辨藏中國古代漆器[M].百花文藝出版社,2013.
[3]徐乙.大漆司器 開啟漆藝新生活[J].上海工藝美術,2017(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