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松的貨幣政策已經接近尾聲,貨幣緊縮將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這是當下投資理財要把握的大趨勢。
央行行長周小川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說貨幣政策在經過多年的量化寬松之后,已經到達了尾部,這意味著寬松的貨幣政策基本是壽終正寢。他的話音還在,市場上的資金荒已經出現。雖然央行還不曾有正式的加息舉動,但是伴隨著“一行三會”去金融杠桿,開啟的縮表行動,市場資金成本已應聲而漲。而且,隨著美元加息周期的進一步發展,錢貴、錢緊料將成為常態。面對這一切,你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錢究竟有多緊?
進入2017年,過去一直叫嚷的資產荒已經不為人所關注,取而代之的則是對資金的饑渴。
根據央行5月12日晚間發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3月末M2余額為160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比上年末低0.7個百分點。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M2增速放緩意味著流動性收緊。
如果你還沒有切身感受的話,我們還可以看一下6月的數據,你就會明白資金的成本開始變得多么金貴。
來自債券市場的數據顯示,中國1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6月8日漲6個基點至3.66%,超過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3.65%。有統計顯示,這是自2006年以來,國債收益率曲線僅出現兩次倒掛。這種情況第一次出現是在2013年6月資金緊縮的時候。
而銀行間市場的數據也是如此。6月初至今,30天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大漲51個基點,是2013年以來同期漲幅最大的一次。
銀行理財產品在去年的時候,許多預期收益率還低于4%,有的甚至下探到2%。但是在今年年初,這個數據已經回暖到了4%。進入6月,預期收益率達到5%的銀行理財產品比比皆是。類似余額寶之類的寶寶類的基金產品,也隨著資金成本的提升,其預期收益率在近期都超過了4%。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不時有銀行房貸利率調整的消息傳出。限購城市,針對二套以及以上房子的政策不說,就拿首套房,許多地方的利率折扣在悄然之間已經沒有了,基本上都開始執行基準利率。有地方甚至傳出首套房貸利率要上浮1.1倍、1.2倍。據知情人士說,去年銀行可以通過同業存單以2.8%的利率融資,所以在4.9%的貸款基準利率下,即便是房貸利率打8折也有利可圖。但到了今年形勢已經發了巨大變化,今年第一季度同業存單利率升至4.5%,銀行也只有通過取消打折來應對資金的緊張。
近期。還有一個烏龍消息鬧得沸沸揚揚。6月6日。央行進行了4980億元MLF操作,隨之市場上就傳出了“央媽向市場狂撒4980億”“歷史性放水,單日2.49萬億貨幣量投放”等消息。而真實的情況則是,6月6日、7日、16日共有4313億元MLF到期,因此,央行本月通過MLF向市場凈投放為667億元。這消息的出現,說明了市場流動性的收緊,讓許多人變得焦慮。
信用市場開始結冰
諸多情況,說明資金緊張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而許多投資者也很關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資金緊張。要知道在去年,大家都還經常見到許多手里有大把鈔票的人,為無處可投資而發愁,而現在情況卻正好相反。像債券市場,因為資金成本過高,許多產品還沒發出去就已經胎死腹中。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辭,6月是個敏感時間點,這個月份按照慣例是銀行的年中考核時間,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資金緊張的情況出現。但是今年的擔憂似乎更加急迫些。這是因為今年有金融強監管去杠桿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市場流動性波動加劇。
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多部門近日密集召開會議,多舉措掀起了一場金融監管的風暴。銀監會從3月28日開始,陸續對外公布了7個文件。并且配合專項整治。證監會則稱,要結合資本市場實際,準確研判各種風險,并放大招對一些違規現象和人進行處理。保監會則表示堅決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引導行業回歸風險保障的本意。
“一行三會”緊鑼密鼓采取針對措施對所轄金融領域亂象進行整治,強監管已成為影響金融市場的主導因素。比如銀監會發布一系列政策對銀行同業、理財以及信貸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監管,對商業銀行影響最大之處來自同業業務收縮。信用的收縮、負債的收縮,讓資金變得昂貴起來。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4月13日在天風證券第二季度宏觀周期大類資產策略峰會上發表觀點認為,下一步緊貨幣、緊信用是必然趨勢。他還說,今年的市場特征與2013年相似,就是各個層級的信用融資市場,無論是低級的還是高級的,利率都出現了顯著的上升。信用市場開始結冰,資產荒轉化為負債荒。
美國加息,值得關注
全球如此涼熱,此輪錢貴、錢緊與美國加息也有一定的關系。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元打噴嚏全球都會跟著感冒,中國也不例外,只是影響程度的深淺而已。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主導了一輪貨幣寬松周期。而在2015年12月美聯儲第一次加息以來,美元升值周期已經確立。美元走強,也迫使大多數國家跟著要做出應對。
今年3月美聯儲加息后。中國央行也隨即小幅上調部分貨幣市場中短期利率,將7天、14天、28天期逆回購利率全線上調10個基點,6個月及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也較前次操作上調10個基點。盡管央行對此解釋說此舉并非加息,但在美聯儲加息后短短的幾個小時里作出此舉動,也讓市場聞到了些許味道。
有人甚至發表觀點說,盡管我們沒有加息,但是隨著“一行三會”的強監管措施的推進,國內資金利率已經在持續攀升,這就相當于隱形加息了。
6月15日凌晨,美聯儲又宣布將利率上調25個基點。這次美聯儲加息也是在大家的預料中。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說,中國經濟相對穩定,金融去杠桿是主旋律,貨幣政策難言放松。有人預估貨幣市場利率還會有適度的變化,這符合當前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有助于金融控杠桿、防風險。
無論怎樣,美國加息是主流預期。市場上有人已經開始尋找美聯儲第三次或第四次加息的線索。路透社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美聯儲今年將再加息兩次。此前公布的5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就縮減4.5萬億美元資產負債表達成共識。
現金為王是不是一個坑?
面對貨幣緊縮,資金變得昂貴,現金為王是不是最好的選擇也成了投資者關注的焦點,而海通證券姜超和方正證券的任澤平為此還爭吵了起來。
姜超認為,隨著貨幣緊縮,2017年以來現金收益率大幅度上升,對投資者而言,現金為王是短期主要策略。當然,所謂的現金為王并不是純粹的持幣,而是配置貨幣類資產。與他的觀點相異,任澤平則認為現金為王是一個坑。他說,現金只有在危機時期拿一拿,在平時的大類資產配置時,是不能拿現金的。他說,過去這一兩年,北京的房價翻了一倍。隨便一套房子漲個500萬元、1000萬元,手里的鈔票就貶值了,多少人能掙1000萬元?他認為現金為王是個坑。而且這個坑很大。他說今年股市的收益率肯定超過現金,房地產市場也有長期的投資價值。
爭議歸爭議,但是有一點是無疑的,那就如央行行長周小川所說,貨幣寬松時代已經過去。這意味著我們在做投資理財的時候,一定要認清錢貴這個大趨勢,進而控制好風險,在保本的情況下盡可能獲得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