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各家銀行都要備戰MPA大考,壓力之下攬儲的弦再度緊繃。為了應對年中大考,各家銀行都可謂費盡心思,各種花式攬儲博眼球的戲碼又重新上演。
“現在我行貸款額度有點緊張,貸款利率都上升了。雖然存款利率也同步上漲,但最近拉存款的任務有點重。”前不久,鄭州銀行一網點業務客戶經理對《理財》雜志記者感慨道。
事實上,有著同樣感慨的不止鄭州銀行一家。中原銀行、平安銀行等銀行也都面臨攬儲的壓力,玩起了花式攬儲。
今年備銀行攬儲壓力大
近期,金融監管整體趨嚴,在銀監部門各項風險排查如火如荼進行的背景下,今年的“中考”對商業銀行來說可不容易。
資料顯示,近期各家銀行為應對MPA考核,流動性趨緊的銀行間,開始打起了攬存款價格戰。
例如,目前央行確定的最新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活期存款利率為0.35%;定期存款中,整存整取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分別為1.1%、1.3%、1.5%、2.1%,三年、五年均為275%。
除此之外,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也普遍有所上浮。有統計數據顯示,一批股份制銀行存款利率上浮了15%~30%,部分城商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利率上浮了30%~40%。雖然國有銀行存款的利率浮動較其他銀行要略小,但是存款利率也上浮了7%~22%。
除了一般存款,記者還發現不少銀行的理財產品和大額存單的收益率也有明顯的提升,少數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甚至已“破5”。例如,記者從一家股份制銀行官網看到,該行今年加大力度發行3年期的個人大額存單,且產品門檻包含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對應的利率為3.80%、3.88%、3.905%。
一般來講,每年6月底,銀行會有存貸比等流動性監測指標,所以銀行間往往會出現攬儲爭奪。但不同的是,今年年中銀行間攬儲更加激烈。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期的監管檢查和同業拆借的高利率等因素也對銀行的存款利率有影響。
例如,一些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其發行的理財產品大量是同業理財。在今年受到監管檢查、資金成本上升雙重壓力下,期限、資金都存在缺口,尤其是遇上年中考核。因此,在多座大山的壓迫下,如今銀行間攬儲的爭奪較往年更激烈了,任務也更重了。
花式攬儲博眼球
不得不說,近期金融監管整體趨嚴,在銀監部門各項風險排查如火如荼進行的背景下,要想度過今年的“中考”對商業銀行來說并不容易。因此,大額存單、保本理財、結構性存款、提高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各式各樣的攬儲戲碼也開始齊上演。
例如,不少銀行想要通過銀行理財產品來吸引資金,因此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節節升高。去年,3%的收益率實屬正常,而如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5%已不算罕見,更有部分銀行6月新推出的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高達7.00%。
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銀行在提高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同時,還推出了不少花式理財產品。
例如,中信銀行新推出的兩款“樂盈穩健”系列的“新客戶專屬”產品,期限都為92天,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9%和5.0%。分別對應5萬元和50萬元的認購起點金額。與同類型理財產品相比,這兩款新客戶專享產品要高出20至45個BP。除了新客戶專享,不少銀行還抓住各種節日,推出節日專享理財產品。例如“六一兒童節”“母親節”等,大到各類節假日,小到某天的特定時間段,都可以被銀行拿來包裝成定制理財產品。
備銀行攬儲花樣多
1.中型銀行偏愛同業存單
近期,對于銀行來說,不僅要面臨MPA考核,還要完成銀監會要求的銀行業自查自糾收尾等工作。同時,受資金面趨緊導致利率上升影響,部分銀行負債端壓力持續加大。特別是負債能力小的中小銀行相較于國有大行,當前壓力只會更大。不過不同的是,面對此次大考,不少中小銀行除了上浮個人存款利率外,還主要依靠同業存單來緩解吸存壓力。中小銀行的攬儲壓力可見一斑。
2.大中小銀行存款送禮有差別
季末考核對每家銀行來說,更是一種壓力。因此記者經過調查發現,為了爭搶客戶,現在很多銀行都會采取存款送禮的方式來攬存。不過,銀行規模不同,送禮也是有差別的。
例如,大銀行多會選擇送購物卡、禮品券、高檔禮品等這些非現金禮品來回饋客戶,而中小銀行則會送存款客戶食用油、電話充值卡、超市購物卡、雨傘等常見生活用品。
3.商業銀行愛上專屬理財
與國有大行相比,股份制商業銀行更喜歡以花式理財產品吸引客戶,特別是推出專屬理財產品,以吸引客戶。例如中信銀行、浦發銀行推出新客戶專屬理財產品,而光大銀行和民生銀行則推出兒童節專屬產品。各家股份制銀行推出的專屬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較高。公開數據顯示,“五一勞動節”和“母親節”期間與之關聯的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64%、4.58%,大幅領先于全市場產品的平均收益。
投資者:貨比三家抓機會
不難想象,在當前金融監管、貨幣趨緊形勢下,銀行攬儲的壓力更甚以往。那么,面對銀行頻頻示好,居民該如何把握機會?
有理財專家建議,居民除了根據自身投資風險承受能力和偏好來決定資產配置的比例之外,由于銀行存款面臨年中大考,熱衷穩健收益品種的投資者近期不妨多去幾家銀行的網點走動,了解存款、理財以及投資的最新動態,適時出手提升資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