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母豬乏情的病因多種多樣,本文將介紹乏情的病因和處理措施,以期減少乏情情況的發生,提高繁殖效率。
發病范圍:全球。
發病對象:后備母豬、經產母豬。
病因:生理或激素異常;營養不良;管理不善;妊娠。
影響:后備母豬發情診斷失敗、返情失敗或斷奶后10 d內不發情。
1 病因
發情行為伴隨卵泡的成熟和排卵,表示配種準備就緒和接受公豬。對于性成熟的母豬,發情一般每隔21 d發生一次,除非因妊娠、分娩和哺乳而導致中斷,同時在斷奶后4 d~10 d發情。因此,妊娠是不發情的原因之一。后備母豬不發情可能是原發性的(該母豬可能先天或生理性無法產生卵子),或是繼發性的,在飼養過程中因正常發情行為受到抑制引發因身體或行為的原因導致乏情。經產母豬乏情可能是由于卵子產生或排卵完全失敗,或者由于無法產生充足的激素來觸發可監測到的發情行為。最常見的原因是營養不良以及妊娠和哺乳后體況變差。產生孕酮的黃體(卵泡排出卵子后殘留在卵巢中的組織)可能會持久存在,并抑制卵子的成熟,尤其是在子宮感染(子宮積膿)時。早期斷奶可引發卵泡囊腫,這也會阻礙排卵。極端寒冷和缺少公豬刺激也可能會抑制發情行為,光照不足可能會造成發情鑒定困難。晝長縮短可能會造成季節性乏情。
2 傳播方式
發情可能在生殖道感染后發生,這是經產母豬最常見的情況。大多數生殖道感染是個體損傷的結果(如分娩時子宮受損后引起的積膿),同時乏情也可能發生在傳染性疾病(如流感)造成的體況變差后。乏情通常是非傳染性的,但是可能在群體中以個案形式發生,或者相同管理因素條件下持續發生。
3 臨床癥狀
性成熟母豬的發情可以通過該動物的行為鑒定出來:該母豬允許其他母豬爬跨,且受附近公豬的吸引。母豬背上可能見到蹄印和抓痕是被其他豬爬跨的結果,母豬外陰通常會腫脹且呈淡紅色或粉紅色。當發情母豬被帶到公豬旁時,母豬會允許后者爬跨和配種。發情的后備或經產母豬對背壓會表現出呆立不動的反應(壓背反射),但是乏情的母豬不會有此反應。乏情的后備或經產母豬均不會表現出發情的行為特征。由于無這些征兆的母豬也可能處于正常的生產周期(產生卵子)中,因此它們應在21 d或斷奶后至少10 d后鑒定和監測發情癥狀。乏情的母豬可能處于妊娠中,雖然沒有配種記錄,但是妊娠檢測可以確定其是否懷孕。當問題持續存在時,乏情可以通過超聲檢測卵巢和子宮是否有靜止卵巢、囊腫、持久黃體或者子宮積膿的跡象。后備和經產母豬過瘦、過肥,飼養在光照不足、寒冷、沒有公豬的環境中,或單獨飼養,發情可能會出現但檢測不出,且真正的乏情可能不存在。發情期間雌激素(由發育中卵泡產生)水平超過孕酮(維持妊娠的激素)水平,因此血液檢查可以確定母豬是否處于發情周期中。在子宮感染造成的乏情案例中,外陰分泌物可能會出現。對于出現問題的豬群,獸醫應檢查淘汰母豬的生殖道來確定其是否正處于乏情,并對其定性。
4 剖檢病變
當豬群出現問題時,問題母豬通常要進行尸體檢查,且最好在屠宰廠進行。剖解時可以判斷體況,并由獸醫檢查淘汰母豬的生殖道來確定其是否正處于乏情期,一旦確診要對其定性。平滑、靜止的卵巢,無卵泡發育,卵巢有黃體囊腫或卵泡退化,這些都表明該母豬正處于乏情期,因此可以對問題豬群進行治療和控制。生殖道的任何異常或局部感染均可在剖解時得到確診。
5 治療和預防
乏情的后備和經產母豬可以通過注射能夠啟動或促進發情的促性腺激素來治療,但是對于在過去的14 d內已經排卵的母豬無效。未達初情期的母豬應該在170日齡且體重達100 kg時進行處理,但是應在第二或第三個發情期才能配種。斷奶母豬應該在斷奶后24 h注射,從而減少季節性乏情的發生。乏情的經產母豬應該注射促性腺激素,每天進行檢測,持續7 d;隨后在第12天再次注射,并進行監測。乏情還可以通過糾正一些相關的管理因素來進行治療。要讓母豬表現出發情行為并能進行配種,那么光照和溫度應當處在最適宜的狀態。母豬應當以4~6頭的小群方式飼養,從而能使其表現出發情行為,且應該可以嗅到、看到且接觸到公豬。發情有時可通過改變其在群體中的身份或者將它們從一個豬欄轉入另一個豬欄來刺激發生。對于沒有公豬或者只有幼齡公豬的豬場,可以使用帶公豬膻味的氣霧劑。后備母豬乏情可能與初情期前的管理有關,于配種前在沒有公豬的情況下飼養一段時間可能會有所幫助。乏情母豬的體況應當達到且保持在體況評分2.5~3.0之間,以此增強發情表現。
6 特別注意
單純的乏情不妨礙受影響母豬送屠宰場作為肉豬使用。原題名:Anoestrus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