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提高雛雞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本文從育雛料選用、免疫程序制定、雛雞體重管理和雞舍管理等方面展開討論,以便為家禽養殖者的生產提供一定思路。
關鍵詞:雛雞;管理;措施
雛雞的健康與否是保證雞只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的基礎,然而,許多養殖戶并沒有采用科學有效的養殖管理方法,在雛雞飼養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溫度控制不當、養殖密度過大、通風換氣不合理等。雛雞飼養管理是養雞生產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認真抓好,以提高雛雞育成率,為整個雞群飼養打下良好基礎,提高雛雞的生產性能和養殖戶的整體經濟效益。
1 科學調配和正確選用育雛飼料
35日齡內的幼雛雞體重及其均勻度與它們日后的產蛋率和蛋重成正相關。雞的體重越大,個體間越均勻,它們以后的產蛋率越高,蛋也越重。因此,我們建議雛雞在前1~2周最好飼喂優質肉用雛雞顆粒飼料,而且飼料必須是新鮮的,在第3~5周飼喂蛋雛雞顆粒飼料。如果雞體重達不到預期指標,應延長飼喂雛雞顆粒飼料的時間,達標后再換為育成料。
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最好根據自己養殖場以往的具體疫情,以及實用的防疫理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時接種疫苗,定期預防性給藥,所使用的疫苗最好是進口疫苗或有國家批準文號的,帶有SPF標志的優質國產疫苗,謹防假冒疫苗和過期疫苗。疫苗是生物活性物質,一般要求在低溫環境中貯藏、運輸,否則極易失效。在購買疫苗時,要特別注意銷售商有沒有疫苗銷售資質和規定的貯藏條件。購入疫苗后,也應及時放入冰箱保存,切記溫度或高或低會導致疫苗失效,以至免疫失敗,給雞群造成危害。疫苗稀釋后必須在1 h內用完,否則應廢棄。如發現疫情,應及時請獸醫診斷、治療。
3 保證雛雞在育雛期內體重達標、個體均勻
蛋雞養殖理論和生產實踐證明,在育雛期內,雛雞體重越及時達到預期指標,雛雞個體間大小越均勻,在開產時,雞群產蛋率上升越快,產蛋高峰期越長。一般來說,雛雞體重不能按時達標,一是雛雞可能患有疾病,應該及時診治;二是雛雞養殖密度過大,應該及時疏散;三是雛雞飼喂所用的料桶和飲水器數量少,妨礙雛雞正常飲食;四是養殖環境(育雛舍內)的溫度、濕度過低或過高,應及時調整,盡量使溫度、濕度達到恒定。保證育雛期內雛雞均勻整齊的措施包括:一是及時嚴格淘汰弱雞。二是雛雞飼養密度不能過大。在平養時,最好隔成小間,每次喂料發現有20%以上的雛雞不能同時吃到飼料,要及時分群。三是設置數量充足的料桶、飲水器。四是免疫或斷喙時要及時大小分群,并對雛雞適當補充營養。
3.1 體重達標
在整個育雛期使用蛋雛雞顆粒料或1~10日齡使用肉雛雞顆粒料,以后改用蛋雛雞顆粒料,顆粒料的優點有:①每一粒飼料都是全價的。 ②雛雞消化功能發育不完全,消化吸收能力較差,而顆粒飼料在高溫下制粒,淀粉糊化,雛雞易消化吸收,35日齡時保證雞體重不低于350 g。如果到35日齡體重不達標,則延長雛雞顆粒料的飼喂時間,確保其體重達到第一體重目標(5周350 g)后改換為育成料,以便雛雞體內儲備足夠的營養,在6~13周齡骨骼、內臟器官發育的重要時期提供足夠營養,以期達到第二體重目標(12周齡)1 070 g,以及標準的體格和合適的頸長。
3.2 均勻度達標
均勻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蛋雞達到產蛋高峰期的日齡、產蛋高峰維持的時間長短和產蛋期死淘情況。均勻度達標等級為(體重在平均體重±10%以內雞數占的百分比)90%以上為特級;84%~90%為優秀;77%~83%為良好;70%~76%為一般;63%~69%為不良;56%~62%為差;55%以下為很差。
3.2.1 稱重的方法
稱重是適時調節和把控雞群體重與均勻度達標與否的關鍵性措施,特別是在18周齡之前,需每2周稱重1次,直到20周齡,每次至少稱重100羽,稱重后做好記號,以后稱重同一籠的雞只,每層不同位置的雞均要涉及。在每天早晨喂料前進行空腹稱重。
3.2.2 分群的方法
雛雞群要隨著日齡的增加逐漸疏散,以降低育雛密度。第1~3周25~40羽/m2,第4~6周15~25羽/m2。在同一日齡的雛雞中,生長有快有慢,體質有強有弱,必須及時按雛雞的大小強弱分群。雛雞群不宜過大,一般每群300~500羽較為適宜。
4 做好雞舍的溫濕度管理
育雛舍內適宜而平穩的溫度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一般提倡高溫(指雞背同高溫度)育雛:第1~3天,34 ℃~35 ℃,第4~7天,32 ℃~ 33℃,以后每周降低2 ℃(冬)~ 3 ℃(夏),直到20 ℃~21 ℃。高溫育雛利于卵黃吸收,對抵抗沙門氏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有一定的作用。還要注意育雛溫度應恒定。在育雛期的前10天,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0%~65%,以后保持在55%~60%。為防止雞舍內有害氣體及塵埃濃度過高,育雛舍要注意適當的通風,最好通過排氣孔或排氣扇通風換氣。控制好舍內小氣候是育雛成功的關鍵,而溫度、濕度和通風是影響育雛舍內小氣候的三個關鍵因素。做好育雛環境需要長時間的經營積累。
5 環境消毒工作
育雛期的消毒要求非常嚴格和周密,稍有疏忽就會造成疾病的發生。消毒工作要特別注意雞舍門口的消毒池、消毒盒,工作人員的消毒和帶雞消毒。要仔細觀察雞群并做好記錄,飼養人員必須在雞舍內細心觀察雞群,掌握雛雞動態,觀察記錄雞群每天的精神狀態、飼料采食量、糞便的顏色和形狀、發病和死亡情況。育雛時最好有專人負責,不得串舍或飼喂其他雞群,以免交叉感染。
6 小結
育雛期是雞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時期,要想養好雛雞,獲得好的效益,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是關鍵。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要注意從營養、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密度和衛生等環節入手。要防止應激現象,保持雞舍安靜,盡量避免外界不良刺激。注意適時做好育雛室清理、衛生工作,保持整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