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要介紹了屠宰檢測的優(yōu)點及其在疾病預防驗證的重要意義,同時以支原體肺炎、蛔蟲感染和萎縮性鼻炎三個疾病為例,說明屠宰檢測的驗證方法。
關(guān)鍵詞:豬;屠宰檢測;支原體肺炎;蛔蟲感染;萎縮性鼻炎
近年來,隨著規(guī)模化養(yǎng)殖的深入,豬場間競爭愈發(fā)激烈。在疾病的壓力下,屠宰檢測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大的養(yǎng)殖集團一般都有自己的屠宰場,做屠宰檢測更加便捷和高效。
1 為什么要做屠宰檢測
屠宰檢測有以下優(yōu)點,首先,豬場可以了解“正常”豬屠宰后的病理變化特征,判斷疾病流行情況及其嚴重程度,而不會影響經(jīng)濟效益。其次,屠宰檢測結(jié)果可以反饋和評估之前的疾病控制策略是否有效,包括疫苗免疫程序,用藥保健方案等,最終確定是否做出調(diào)整。最后,眼觀的病變激勵豬場負責人提高生產(chǎn)管理水平,降低疾病帶來的損失,最終提高生產(chǎn)效益。
2 屠宰檢測項目
整體來說,通過屠宰檢測可以評估以下幾種疾病,常見的包括支原體肺炎、蛔蟲感染、萎縮性鼻炎、傳染性胸膜肺炎、疥螨、回腸炎、沙門氏菌等。本文針對前三種疾病的評估方法展開論述。
2.1 支原體肺炎的評估
豬肺臟一共有七葉。包括左右尖葉,左右心葉,左右膈葉,以及副葉。當發(fā)生支原體肺炎時,肺臟會發(fā)生“肉變”,主要發(fā)生在尖葉,心葉,副葉。嚴重的也會發(fā)生在膈葉前端。
支原體評估方法有多種,許多文獻也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其中比較常用的有以下幾種[1]。
2.1.1 Goodwin法
左右尖葉每個10分;左右心葉每個10分;左右膈葉每個5分;副葉5分。
2.1.2 Madec and kobish 方法
每一葉從0分(無病變)到4分(肺葉全部炎癥)。
2.1.3 Hannan 法
每一葉1~5分,總分是每葉分數(shù)*權(quán)重。左右尖葉:每個5/7;左右中葉:每個5/7;左右心葉:每個5/19;膈葉:5/8。
以上評估分值越高則說明病變程度越嚴重。在進行支原體評估時,最好兩人搭檔,一人評估,另一人記錄評分。注意評估新鮮的肺臟,評估時需用手觸摸每一個肺臟,實變的肺用手捏時感受不到氣體。由于屠宰線上肺臟流動較快,在沒有助手或技術(shù)不熟練的情況下可以拿攝像機拍攝之后再做評估亦可。
2.2 蛔蟲感染的評估
蛔蟲感染后,蛔蟲幼蟲會移行至肝臟,導致小葉間結(jié)締組織纖維化,門靜脈嗜酸性粒細胞浸潤,最后形成了肝白斑[2](圖1)。因此,通過評估肝臟白斑即可評估蛔蟲感染情況。常見的肝白斑評估方法如表1。
2.3 萎縮性鼻炎的評估
萎縮性鼻炎由巴氏桿菌和波氏桿菌引起。巴氏桿菌引起進行性萎縮性鼻炎,波氏桿菌引起非進行性萎縮性鼻炎。在輕度至中度感染的病例中,腹側(cè)面是最為一致和廣泛的易感區(qū)域[3]。評估萎縮性鼻炎具體操作方法為:選擇堅韌鋒利的手工據(jù),在第一個第二前臼齒之間垂直切開豬鼻子(圖2)。
目前較為常見的評估萎縮性鼻炎的方法有兩種,分別如下:
2.3.1 方法1
參照歐盟藥典評分標準評估腹側(cè)和背側(cè)鼻腔病變,每個鼻甲骨4分,鼻中膈2分,見表2及圖3。
2.3.2 方法2
參照文獻,用尺子測量上下鼻甲骨萎縮后所留空隙的長度,相加求和,對照圖4及表3進行評分[4]。
需要注意的是,兩種不同評分標準評估出的結(jié)果差異較大。
3 總結(jié)
以上評估項目及方法并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公司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可以選擇不同的評估項目及方法,一旦評估方法確定便不輕易更改,這樣有利于結(jié)果的一致性。需要提醒的是,有些疾病如支原體肺炎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痊愈,肺臟肉變消失,因此屠宰檢測時并不能看到。此外,由于屠宰檢測具有一定主觀性,因此需要專人做。若中途需要換人,則需要提前培訓和練習。有條件的公司可以每天進行評估,積累大數(shù)據(jù),為疾病控制提供決策依據(jù)。
參考文獻:(4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