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民勤縣特殊的氣候條件,對夏季高溫天氣下熱應激對妊娠母豬生產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了綜合防控措施,為切實加強夏季妊娠生產管理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
關鍵詞:熱應激;北方地區;母豬生產;影響;綜合防控
中圖分類號:S854.8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7)10-0052-02
熱應激是指在環境溫度超過動物的適溫區上限的影響下,因體內產熱和散熱失衡而導致的一系列生理與行為機能上的負面反應[1]。持續的高熱應激常常引起家畜生長發育停滯、采食量下降、飼料報酬降低、生產效益下降,引起嚴重的經濟損失[2]。民勤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西、北、東三面被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圍,冬寒夏熱,多風沙、少降雨,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3]。近年來隨著農業種養結構的調整,生豬規模化養殖成了助推畜牧業發展的主力軍,得到了長足的發展[4]。受民勤縣三面被沙漠包圍的特殊氣候條件影響,夏季妊娠母豬的熱應激防控成了全場的焦點,影響著養豬效益的提升。結合民勤縣氣候特點,本文就夏季高溫熱應激對規模化豬場妊娠母豬的影響進行討論,提出了綜合防控措施,為全面加強妊娠母豬飼養管理提供一定的技術指導。
1 熱應激對民勤縣妊娠母豬生產的影響
民勤縣三面被沙漠包圍,夏季6月下旬到7月中旬,局部地方氣溫高達35 ℃,在最高時期甚至達到了40 ℃。豬屬恒溫動物,皮下脂肪厚,汗腺不發達,不耐熱,不善于通過皮膚蒸發散熱來調節體溫[5]。尤其是進入妊娠期的母豬,腹圍增大、行動不便,營養消耗增加,如遇夏季高溫天氣,嚴重影響著生產性能的發揮,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造成采食量下降
母豬進入妊娠期胎兒和母體營養消耗增加,在維持正常機體營養需要的同時還要保障胎兒的發育[6]。高溫天氣下,妊娠母豬食欲降低,采食量下降,維持胎兒發育和母體的營養物質得不到充分的供應,胎兒生長發育受阻,胎兒出生后弱胎、死胎率偏高,影響母豬的生產性能[7]。
1.2 引起激素分泌失調
熱應激干擾妊娠母豬正常的內分泌機能,使母豬子宮內分泌功能失調[8],外周血清黃體酮水平偏低,雌二醇水平偏高,黃體酮和雌二醇失衡,排卵數量和質量明顯下降。同時外周血液循環加強,使身體內部的血液供應量減少,影響蛋白質合成,使胚胎營養不足,導致胚胎存活率下降,出現早期死亡的現象[9]。
1.3 誘發妊娠期便秘
在高溫天氣下產生熱應激,母豬體溫調節中樞產生加速排泄促進散熱的自我保護反應。在直腸中的大量水分被吸收排泄,直腸內糞便干結,排出困難,引起母豬妊娠期便秘。大量的糞便在母豬直腸內蓄積干結并發酵產生吲哚類、氨類氣體,被直腸黏膜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系統,極易引起母豬中毒。
1.4 造成促黃體生成素和黃體酮分泌失衡
妊娠初期的8 d、10 d~20 d(胚胎附著期)和100 d(妊娠后期)是妊娠母豬最怕熱的敏感時期[10]。受長時間熱輻射和高溫傳導的刺激,母豬體溫升高,靠體溫調節中樞難以維持機體自身熱平衡,使母豬的生理機能發生一系列的病理變化,促黃體生成素分泌抑制,黃體酮分泌減少,最終導致流產[11]。
2 防控妊娠母豬熱應激的措施
受地域特點和氣候條件的制約,在甘肅省武威市的民勤縣規模化養豬場夏季發生熱應激不可避免,如何防控夏季極端高溫天氣對妊娠母豬產生的熱應激,筆者認為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飼養管理。
2.1 完善設施設備,突出傳導散熱
夏季高溫天氣下產生熱應激的根源在于太陽光強烈,熱輻射大,要注重完善豬場的降溫散熱設施設備。對于規模化程度較高的豬場,可在妊娠母豬舍設立濕簾風機,加快空氣對流置換,降低豬舍溫度的同時帶走一部分熱量;對于半開放式豬舍,在開放區域加掛遮陽網,圈舍內設置噴淋降溫裝置。據報道,在豬舍屋頂粉刷白色涂料能有效降低太陽光熱輻射,可進行豬舍屋頂隔熱涂料的粉刷[12]。推廣種養一體化生產模式,在半開放式豬舍的前墻處種植樹冠較大的蘋果、梨、桃等果樹進行遮陰,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條件的養豬場在豬舍四周種植爬山虎、忍冬藤等藤蔓類植物,夏季藤蔓長成攀附在豬舍外墻和屋頂,可起到良好的隔熱效果。
2.2 優化日糧配方,提高營養濃度
夏季熱應激下,豬為維持散熱自身營養消耗大,高營養濃度的日糧,能克服因熱應激降低采食量而造成的營養損失[13]。在妊娠母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新鮮油脂、降低纖維含量可降低產熱量,提高日糧能量水平,防止母豬的營養狀態下降,保證妊娠后期胚胎正常發育[14]。高溫天氣下,豬排泄量增大,體內鉀和碳酸鹽排出量增加、鈉和氯排出減少,在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鈉可提高血液緩沖能力,維持機體酸堿平衡,提高抗應激能力[15]。
2.3 改善管理條件,減少應激因素
熱應激狀態下,添加維生素A、E、C有助于抵御動物機體的熱應激損傷,減少熱應激帶來的危害[14]。水具有調節動物體溫的重要作用,通過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C,有效緩解妊娠母豬的熱應激反應。降低飼養密度,將妊娠母豬舍內的飼養密度控制在3頭/m2~5頭/m2。改變飼喂方式,改喂干粉料為稀粥料或顆粒料,在16:30溫度下降時進行飼喂,減少妊娠母豬采食產生的熱量加劇。加大嫩苜蓿草、白菜、西葫蘆等青綠多汁飼料的供應,在補充維生素的同時攝入一定量的水分、粗纖維,防止熱應激引起妊娠母豬便秘。
2.4 添加中藥制劑,調節生理機能
要注重妊娠母豬體溫生理機能的調控,形成較好的熱應激耐受程度和較高的抵御能力。在妊娠母豬飲水中添加卡巴匹林鈣能調節環氧化酶活性,使前列腺素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緩解熱應激,實現調節體溫的作用,且不產生免疫抑制,無毒副作用。中獸醫認為熱應激是由于高溫產生,以氣分實熱為主,發展為營、血熱證的病癥,按照“熱者寒之”的治則[16],在飼料中添加香薷散等中草藥散劑,可有效增強妊娠母豬對高溫的適應能力,調整機體免疫功能,緩解熱應激反應,改善生產性能,且無殘留、無抗藥性、無毒副作用[17]。□□
參考文獻:(17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