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尤其是對鄉下教師的培訓,也曾令人困惑。但國家培訓重心下移,卻帶來轉機。而送教下鄉,則給鄉村帶去希望。
[關 鍵 詞] 培訓;送教下鄉;“六個四”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21-0189-01
一直以來,教師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對鄉下教師的有效培訓,就存在諸多問題。一線教師確有職業倦怠者,但更有如久旱望云雨而渴盼示范引領者。他們渴望觀摩名師的精品課堂,渴望那種零距離互動,渴望經歷洗禮而提升。鄉村信息閉塞,亟待雪中送炭,但畢竟煙水茫茫、山高路遠,也有各種困難。另一方面,如何有效培訓,也有諸多問題。好在恰逢國家培訓重心下移,我們搶到了吉林省A類項目縣送教下鄉培訓項目,便迅即梳理、研究主要是課堂教學的困惑,統籌組織,依托本地培訓團隊,整合區域外專家資源,希望為城鄉尤其是邊遠鄉校提供教學示范和專業支持。
一、憑“四師”資源領駕引航
一師為省市各級專家資源。培訓伊始,我們聘請專家講座和全程跟蹤,在專業理論與實踐上給予科學的指導,他們高屋建瓴而能醍醐灌頂,或深入淺出而能循循善誘,或一語中的而撥云見天,對一線教師融納先進理念等,正是雨中送傘。
二師為本土專家資源。其每學科分層設計選拔,由教研員、校業務副校長、主任、輔導員及各有所長的學科骨干組成。意在緩解置換脫產之工學的矛盾。
三師為校本資源的確立。我們所到學校都有校本經驗交流,以激發動力并生成本土資源。
四師為學員資源,是以分層、分年級選拔。這就使培訓內容與教學緊密聯系。
縱向將學員分為骨干學員與優秀特崗教師,通過考評評選。這樣兵教兵,就能充分發揮輻射作用。
二、憑“四級”管理保駕護航
一級為市縣管理團隊。組長由進修學校校長擔任,小組則由副校長、培訓部、總務處、各教研部室主任組成。
二級培訓者管理團隊。每個成員有任務分解,有分工合作,有培訓管理及考核制度。
三級校級管理,由各個學校的業務副校長組成。
四級骨干學員管理。他們負責片區學員的診斷、分層示范與磨課、研課檢查等。
三、憑“四維”課程直掛云帆
一維課程為專業理念,包括教育情懷、師德、職業規范等;二維課程為專業知識,聘請專家對學科核心素養詮釋并與教育實際結合,對教學目標的確定及實施策略培訓;三維課程為專業技能,如思維導圖的設計及制作,LICC課堂觀察法的運用,培訓管理工具箱的使用等;四維課程為信息技術、美篇及微課的制作,幻燈片等高級技術的研究,旨在注入高科技含量。
四、憑“四段”培訓乘風破浪
一段為初始診斷。使用工具測評、師生訪談、課堂觀察對學員進行“望聞聽切”式診斷。使用微信、QQ群、教師研修網、教師工作坊等多渠道來實現,意在示范或引領。
二段為分層示范:集中示范與分組示范。前者基于學科研究主題及學員的共性問題,兼及說課、示范課、研討、反思等,要求學員認真梳理明確改進要點。分層示范以學區為單位,由骨干學員關注個體問題。
三段研課以培訓者團隊指導為主,以組為單位研課:研究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四段磨課為校本研修。則以校業務領導及骨干學員為中心,在校內組織實施二次磨課,以有效緩解工學矛盾。
五、憑“四單”落實揚帆致遠
一為主題研究單。即主題研究團隊計劃在個人計劃中體現,兼及步驟方法。
二為課堂觀察單。即診斷與示范:學員診斷單要體現課程性質。示范課運用LICC范式課堂觀察單,側重課堂文化的形成等方面,關注教師的聽課與課堂觀察。
三為教學研磨單。即給學員方法,重點在同課異構設計的原理與課堂情境的適應。
四為成果展示單。采取微課設計、微案例、微故事、微報告等形式對學習前后變化展示。
六、憑“四方”變化駛達彼岸
一是教研員的變化。教研員的認識發生了質變,對研培一體化操作步驟方法已駕輕就熟。二是培訓者的變化。他們通過置換脫產與送教下鄉,由參與培訓角色到能獨當一面的培訓者的轉變。三是學員的變化。學員能反省自身,并能運用所學。這樣,有精彩示范而在觀摩中欣賞,有精到點評而在聆聽中思考,有各鳴己見而在交流中共享,有實踐行動而在嘗試中成長,專業素養有了跨越式提升而其樂融融。四是學校的變化。“綠樹陰濃夏日長,滿架薔薇一院香”,送教下鄉帶動了校本研修,形成了本土化生成資源,骨干力量在迅速成長。這種最接地氣的培訓,為師生展現了全新世界。拉法山下,松花江邊……我們將實現校本與縣級培訓的有效對接而實現全覆蓋,引領教師重塑“學習、實踐、研究”的成長方式而達成愿景。
“送教下鄉”活動是促進城鄉交流、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形式,雖然山重水復,終歸柳暗花明。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山高水長,送課下鄉路正長。
參考文獻:
[1]韓永平.關于送教下鄉活動的若干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2(10).
[2]沈毅.課堂觀察法: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王鐵軍.名校長名教師成功與發展[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