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三彩,中國古代陶瓷燒制工藝的瑰寶,全稱唐代三彩釉陶器,盛行于唐代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有黃、綠、白、褐、藍、黑等色,而以黃、綠、白三色為主。色彩交相呼應,美觀雋永。本文著眼于中國龐大的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唐三彩文化,進行了通俗的調研,采用了相關的當代設計方式,深入現代社會的需求,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采用相關的設計經驗來驗證文章的研究成果。
【關鍵詞】:唐三彩;創新;產品;文化
本文通過將文化創意產品與唐三彩的藝術本質、造型要素和創作要求進行論述,以及對唐三彩與文創產品目前的現做了簡要的分析,做了一個相對比較系統的闡釋,從多方面對具有唐三彩藝術特征的產品造型進行總結。對唐三彩在文創產品中的運用所表現出來的表現手法進行了探究,通過對多方面的探究的找尋文化創意產品與唐三彩相結合中的多元化、藝術性和審美觀點等等,為文化創意產品和唐三彩的結合供應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給文創產品增添了更多時代特性和藝術風格,同時也充實了唐三彩的藝術創作方法。
一、唐三彩的相關概述
1.1唐三彩的藝術特點
唐三彩俑的外形圓潤、飽滿。并且與唐朝的豐滿,健壯和寬廣一致。其類型繁雜,主要是人物,動物和日常生活器具。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中。自然,平滑的線條,生動活潑。仕女俑高髻寬袖,亭亭玉立,悠閑優雅,非常飽滿,特別是臉上給人圓潤的感覺,這反映了當時人們仍然有著尚胖的審美傾向。動物主要是馬和駱駝。唐三彩的人物造型一般堅強強壯,瀟灑別致。在人物俑中,經常意圖夸大肌肉的壯碩,怒目圓睜。對于動物,如馬,駱駝等形態最多的是充滿脂肪,充滿活力,力量強大,特別是馬,使人有了馳騁疆場,決戰千里之感。這些都充分體現在唐代經濟繁榮,國家社會形勢強盛。
1.2唐三彩的分類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分為人物、動物,生活用具,其中大多數為動物俑。大多挖掘出土的唐三彩,從目前的分類主要分為動物,器具和人物三大類別,大多以動物為主,這可能與時代的背景有關,在中國古代,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戰場上也需要馬匹,農業也需要馬匹,運輸也需要馬匹,所以唐三彩出土的馬匹相對而言多余其他類型的俑器,其次是駱駝,這也許與當時的外貿有關,駱駝是一個長途旅行的交通工具之一,那么人們可能從東到西,從南到北的經商之路需要駱駝作為交通工具。所以工匠們把它反映在工藝品上。
1.3唐三彩的藝術魅力
在中國歷史上,漢、唐的陶藝已經將馬的形象塑造到了高峰。如果漢馬一個沉重山,那么唐馬是一條快樂的河,既有莊嚴的感覺,又似乎很愉悅。在藝術風格上,雖然豐富和美麗,但不是粗俗,雖然裝飾品繁雜卻又明快。當前出土的唐馬俑,形態多樣,變化豐富,每種形象都給人一種大膽、浪漫的感覺,這種簡單大方的形式基本形式形成的“骨架”,用準確,生動雕刻裝飾,使唐馬俑達到獨特的藝術效果,也充滿浪漫色彩。
藝術是相互聯系的。在唐三彩器物中,工匠們在陶塑的創造上使用了很多繪畫技巧,使唐陶俑在風格上表現出新的風格,較少的工匠氣,更自然的蓬松感。在表現陶俑時,工匠以“現實主義”來表現各方面的社會生活,以“寫意”作為創作的指導思想,創造“以線身體,以體托線,線體結合”的獨特的陶俑技術。
唐三色是一種低溫鉛釉,由鉛和石英制成。由于鉛釉的流動性特別強,燒制時會向下流動,形成色素從濃到淡的呈現層次。工匠們適當地使用彩色釉這個特征,然后施加裝飾方法形成豐富多彩的唐三彩。
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
2.1文化創意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一般都是以文化,創意思維為核心,是人類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某一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所謂的文化創意產品,就是其從文化產品設計中引起創造力,主要是通過文化器物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轉化為設計元素,以及利用設計為這種文化因素找到一個新的生活形式,并探索其使用后的對精神水平的滿足。
可以說,文化創意產品被“文化”轉換為“創造性”,人與物之間的聯系體現在了產品,有條件和有目的的。根據文化內涵和設計理念,在擴展之外,形成一種生命和心理功能的“有益”的產品。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反映了產品中的本土風格,顯示出與文化符號的其他部分截然不同,在當地文化核心和商業價值中含有產品的意義,即文化創意產品和一般產品最大的不同。
2.1.1文化與創意的結合
創造力不是出于憑空的想象,環境的體驗、生活的啟發、文化的影響、傳統的記憶都是他們的來源。創造力是從現代文化和生活的經驗中獲取的,不僅銷售商品,甚至銷售一種“感覺”、“經驗”,這種體會只能靠文化因素的發揚。
文化和創意似乎沒有直接的關系,事實上,文化是慢慢積累的,是人類發展和進化的共同經驗。一個好的文化產品,不僅要注重外觀,而且還需要很多元素,文化商品有其意義或故事,產品要有一個故事,才能更容易接觸消費者,當產品品融合了文化,就能夠對產品的價值增值,文化創意產品需要通過產品設計的方式結合起來。
2.2文創產品的分類與發展現狀
文化創意產品主要分為欣賞類文創產品和紀念類文創產品。
欣賞類文創產品是指以觀賞為主要目的的產品,如黏土、雕塑、木雕、石刻、陶藝、玻璃制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需要擔心衣食住行,人們把焦點逐漸從物質需求轉移到精神需求上。人們購買這些產品主要是希望通過產品帶給自己感官和精神層面的滿意,這些產品可以放在家里為室內添加文藝氣息,并且可以培養情操,當人們在詳細研究產品技術和文化內涵,就會增長自己的文化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藝術內涵。
紀念性文創產品是指通過旅游,會議和展覽等特定文化活動創造的紀念性創意文化產品。紀念性文創產品反映了特定文化活動的特點,在旅行中購買的紀念品反映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和習俗,每當消費者看到這些產品都會帶來回憶,然后再回顧地方文化的魅力,如有本土特色民間工藝品、裝飾畫、民族服飾等。
2.3唐三彩藝術形式與文創產品的聯系
從現實生活中思考的所有藝術的主題,以不同的材料傳播當時社會的信息。三色陶俑使用現實技術,將唐朝的現實生活與人物的信息和精神一點點地轉化為陶俑的形狀,陶俑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從出土的很多壁畫可以看出,其中侍女的形象和現實生活是非常相似的,有些場景描繪的栩栩如生,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面貌。唐三彩主要針對馬,駱駝,人,鎮墓神獸創造的主題,其中人物和動物形象的角色最為傳神,并在現實中添加了夸張的藝術手法。這個時期的工匠已經有了非常高的技藝水平,他們對生活細節的洞察力和塑性能力,使他們可以使用靈巧的技藝塑造陶俑。
總結
唐三彩的繁榮體現了藝術設計與經濟發展互相融合的關系。在整個大唐王朝發展時期,而唐朝中期是唐三彩發展最為迅猛的時期。當時,國民經濟發達到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水平,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促進了精神文明的發展。“安史之亂”使得國民經濟的快速下降,唐三彩變也漸漸退出了時代的舞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藝術和經濟是密切相關的,這個關系絕不是突然出現的。
市場上沒有長期銷售的產品,市場上任何種類的產品都有一段有效期限,這是由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決定的。產品設計是為了滿足消費者在市場上的需求,不同時期的消費者有不同的消費趨勢,因此產品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產品將存在于市場。過時不,能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將失去市場存在的原因被市場淘汰。同時創新不僅在于材料,工藝手法的創新,而是在于理念的創新,而在未來的市場中,創新將成為主流。
參考文獻:
[1]山崎一雄.世界陶磁全集2.日本古代.小學館.1979:13-23
[2]張丹丹.略探唐三彩的人文價值.長沙大學學報.200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