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服飾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縮影,它又稱之為民俗服飾或地方服飾。每一種民族服飾的圖案、色彩搭配等,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同時也因此變的與眾不同,我國的服裝設計要想在世界的舞臺上綻放光彩,則必須要扎根于傳統民族服飾,汲取其設計精華,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服裝業的發展,促進現代服裝設計國際化。
關鍵詞 民族服飾 現代服裝設計 影響
引言
地域造就了民族文化差異,而民族文化差異,又使得民族服飾產生了不同,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因此,在服飾上也各有不同,若將傳統的民族服飾元素融入到現在服裝設計中,必定會使我國的服裝更具特色,本文將就民族服飾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進行分析,望以此推動我國服裝設計的個性化、國際化發展。
一、民族服飾的特征
1、圖案特征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服飾風格迥異,不僅與生存的環境密切相關,也與地域、民族文化發展有很大關系,這其中以文化與宗教的影響最為密切。 民族服飾的特征中以民族服飾圖案最為突出,以民 族服飾上的圖騰為例,如古羌族喜愛帶有羊圖案的服飾,匈奴人對帶有狼圖案服飾的情有獨鐘,都是源于對圖騰的喜愛。古代由于生產力低下,人類的祖先希望本族人能受到這些圖騰動物的保護,因此產生了圖騰崇拜,還有些圖騰是由于人類對自然界的認知能力有限,把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歸咎于神靈而想象出來的,這些民族文化對現代服裝設計有重要借鑒意義,即使在古時也對服裝設計起到重要影響,如清朝官員服飾上的蟒、鶴圖案等,這些服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種動物圖案在滿族人心中的地位。
2、色彩特征
服飾色彩是服飾的靈魂,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最為明顯,而我國民族服飾的色彩也是復雜多變,給現代服裝設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作用。以扎染、蠟染為例,云南白族的扎染通過繩、線等對織物進行夾、敷、縫、扎等工藝后對織物進行染色,使織物色彩 變化自然,暈色豐富,即使采用同一種扎結方法,染 色出來的花也千差萬別,這是機器規模化生產難以達到的效果。而布依族、苗族等擅長的蠟染工藝則是使用蠟刀蘸熔蠟繪于布后,再以藍靛浸染,使織物染色成白底藍花或者藍底白花的圖案,蠟染圖案往往給人一種清新悅目、樸素大方的感覺,尤其在染色過程中由于作為防染劑的蠟龜裂后使布面圖案呈現的冰紋,更具魅力, 彰顯出獨特的民族特色。不同民族對服飾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同時對就地取材的色彩原料的使用也千差萬別,也正是這種差異造就了各民族服飾色彩的差異與特點。
3、環境特征
蒙古族服飾與苗族服飾等民族服飾除了受文化、宗教影響,也受到其生活地區地理環 境與氣候的影響,其在服裝設計上也能夠更好的融合環境。總體來說,民族服飾的環境特征可以分為北方與南方的差別:即北方長南方短,北方寬南方窄,北邊厚南邊薄。
蒙古族服飾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年四季的長袍, 根據季節的不同,可以分為冬季的皮袍、棉袍,春秋的夾袍,夏季的單袍,男袍款式設計一般較為寬大, 盡顯豪邁奔放,以棕色最為常見;而女袍以修身為主,突出女性的健美與苗條,顏色多以綠、紅、粉為主。南方以苗族服飾為例,男性服飾多以大襟袍式為主,即左襟大,右襟小,袖、領、襟、底邊一般鑲有珍貴皮毛或綢緞,而女性以短上衣和裙子為主,這與南方丘陵地形及溫濕多雨的氣候有很大的關系,這 樣的服飾更適合山林的生活。
二、民族服飾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1、現代服裝設計對民族服飾元素的借鑒
我國民族服飾造型多變,色彩豐富,給現代服裝設計提供取之不盡的素材。在現代服裝設計對民族服飾色彩的借鑒中,不僅包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也表現了一個民族的審美觀。在色彩科學高端發展與細化的現代,設計師將民族服飾的色彩進行細化后,將色彩搭配理論應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中, 設計出不失傳統,又表現出時尚特點的服飾,充分反映了傳統與時尚、世界與民族的關系;現代服裝設計除對民族服飾的色彩有大量的借鑒外,對民族服飾的造型也有很多借鑒。民族服飾在造型上多采用直線裁剪成裁片后組合,使得服裝整體寬松、舒適,如右衽、交領等服飾具有該特點。在現代服飾設計的過程中,借鑒了 民族服飾的裁剪與衣片的組合方法,使得服裝造型線條更加流暢、飄逸與簡練,與現代舒適、健康、自由的生活理念不謀而合。
2、民族服飾與時尚元素的融合
時代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審美觀也在悄然發生 變化,因此在現代服裝設計過程中應充分把握民族服飾與時尚元素的交匯點,只有牢牢把握時尚潮流才能將民族服飾元素更好的融合到現代服飾設計中,打造具有民族特點的時尚化、國際化服飾。現代服飾的時尚元素主要發展方向為:年輕化、功能化、 休閑化、輕便化、舒適化等。把民族服飾元素充分應用到時尚的發展趨勢之中,這就要求對民族服飾的特征有深刻的了解,在現代服裝設計理念、現代審美觀都瞬息萬變的今天,只有將民族服飾元素與時尚元素更加的有機結合,才是民族服飾走向世界的出路。
3、民族服飾制作工藝在現代服飾中應用
民族服飾制作工藝多以手工藝為主,如挑花、手 繪、刺繡、盤扣等,這些制作工藝的使用能夠更好的彰顯服飾的民族特點,如現代服裝設計中常通過手工刺繡、扎染、蠟染等手法完成服飾的曲直、虛實、明暗設計,取得了很好的視覺與實用效果,但是由于無法實現機械化生產,因此很多制作工藝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有在設計高檔服飾時,才會大量的使用。隨著加工技術的進步,民族服飾的制作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機械化,如電腦刺繡、打籽、仿桃花等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極大的降低了成本,節約了勞動力。只有使民族服飾制作工藝機械化,才能真正做到將民族服飾元素普遍應用到現代服裝設計,使民族服飾的設計元素更好的與現代服飾進行融合, 打造具有民族服飾特點的國際化服裝品牌。
結束語
每個民族的服飾均具有各自獨特的審美價值與藝術設計理念,其為現代服裝的設計提供豐富的參考資源和創作靈感。設計師只有扎根民族服飾,汲取民族服飾設計的精華才能設計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服飾,進一步促進民族服飾向國際化邁進的腳步。
參考文獻:
[1] 周潔.民族服飾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融合應用[J].戲劇之家,2017(5)
[2]易莉莉. 現代服裝設計中民族服飾元素的有效應用分析[J].大眾文藝,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