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誰是出色的西方現代藝術大師?“畢加索”—敏捷的人馬上會脫口而出。是的,畢加索的繪畫幫助西方藝術跨過了一個最難跨過的門檻——模仿現實,把藝術領進了一個自由創作的天地。可是,我們有多少人了解杜尚?實際上杜尚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的地位是更重要的。
【關鍵詞】:杜尚精神;藝術的人生
我們或許只知道杜尚的幾件驚世駭俗的作品:他給達.芬奇的傳世肖像名作《蒙娜麗莎》畫上了胡子。他把小便池送到了展覽會當作品展出。我們哄然一笑,以為那只是一個玩笑。
杜尚的玩笑卻不是一時的,而是長存不朽的。他嘲笑的不只是藝術的陳舊和拘泥,而是人類認識和對待世界的狹義和刻板。所以,杜尚終其一生都在嘴角上帶了一抹優雅的輕笑。由于他偶然落腳在藝術這塊地盤上,他的火眼金睛只那么一瞥就看出,藝術也像人類的其他活動一樣,畫地為牢,而且還自以為是。于是,他拿起一個小便池向藝術發難:藝術是什么玩意兒?我偏要拿非藝術來代替藝術。杜尚的藝術把我們領進了一個生命美的天地。
一、“杜尚精神”的產生
杜尚的一生都在實踐著他的藝術。所以對他來說,他的生活就是藝術。如果單單這么說,一定許多人都無法理解。起初我對杜尚的了解也止于他的那副驚世駭俗的作品:畫了兩撇胡子的《蒙娜麗莎》。這幅作品讓全世界的人都目瞪口呆,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對于這幅作品,我的理解不僅僅是一次惡搞。不,這可能是正常人欣賞一件作品時的一種思考定勢。“有趣”是杜尚生存的原則,這位天才痛恨對生活持嚴肅的態度。在他看來,人生在世沒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這種想法在底層的思想水平上可以體現成胡鬧放縱,在高層次的思想水平上可以體現為幽默。幽默是杜尚看人生看世界的立足點。他的藝術成就,或者說他人生的成就是從這一點不肯煞有介事的幽默勁兒來的。在人人都把藝術奉若神明的時候,杜尚聳聳肩,兩片薄薄的嘴角抿出一抹諷刺的微笑,隨意地在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娜麗莎》上畫兩撇胡子,讓全世界的人目瞪口呆!
杜尚早年接觸藝術也同其他人一樣,是從傳統繪畫入手的,而且畫的很好。在杜尚思想發生轉變以前他也算是一個“規規矩矩”搞藝術的人。接著,在1912年,杜尚生活里發生的一件小事,成為了他思想轉變的轉折點。杜尚在這一年參加了巴黎一年一度的獨立展。他送去了作品《下樓梯的裸女》,這幅畫充滿運動感。這個獨立沙龍展是由一批立體主義畫家主持的,當時領導著最新的藝術潮流。杜尚在《下樓梯的裸女》中用分解的方式探索了一種運動感。這對立體主義繪畫來說,是一個新課題。不料,這幫主持評審的立體主義藝術家對于杜尚畫中的運動感的表現卻頗有微詞。他們認為,這次展覽是立體主義巡禮,而杜尚的畫法卻有涉及未來主義之嫌。杜尚回家并不是馬上誠惶誠恐的修改自己的作品,讓自己盡快得到認可,而是打算從此和巴黎的現代藝術家們分手!這個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敏銳地發現,人類的思想的狹隘是一種普通而深入的秉性,不只是平常人有。他認識到,原來藝術并不是一片陶冶人,提高人的凈土,甚至標榜風格革新和思想解放的現代藝術,一樣也可以成為滋生人類偏狹本性的地盤。從此之后但凡是王統、權威、革新為名的活動,他都一概不介入。他獨自踏上一條自由之路,開始他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反藝術”之路。于是就有了后來讓世界震驚的傳世名作。
二、“杜尚精神”的高潮
杜尚最有名的現成品是1917年他送到美國“獨立藝術家展覽”上的《泉》——一個簽了名的小便池。這件作品的意義直到現在還在被人討論。那個年頭,這作品完全是驚世駭俗的,根本不能被人理解。它不僅“俗”甚至是“鄙俗”——一個小便池,下九流的東西,居然被拿來作為藝術,這個玩笑豈不是開得太大了。因此,當時美國的先鋒派藝術家沒有人可以接受這樣的一件東西。雖然。這個“獨立藝術家展覽”的主持者——“獨立藝術家協會”,在當時是一個非常前衛的組織。但杜尚的這件作品還是把他們給嚇住了,這實在超出了他們對現代藝術消化的胃口。他們因此而不肯接受這件作品。
杜尚自己后來在一篇文章中解釋得很明白:這件東西放在一個新的地方,給了它一個新的名字和新的觀看角度,它原先的作用消失了。他這樣做是把一個新的思想提供給了這件東西。顯然,杜尚與美、趣味對立就是與人的育從、局限對立。他想通過選擇毫無審美趣味可言的瑣碎之物表明:藝術可以是隨便什么東西,藝術不崇高,藝術不值得受我們太多的推崇。現成品正好給杜尚的這種思想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它們完全和藝術風馬牛不相及,不涉及美,不涉及丑。如“生活是美的,普通之物也可以是美的。”從表面上看,現成品絲毫反映不了作者自身的藝術能力,甚至可以說是最容易最偷懶的法子——無需動手,把現成的拿來為我所用。然而,在選擇它的做法上卻聯系著一個人對藝術乃至對人世的整個立場。杜尚以他大智大慧的眼光看到人通過藝術這個特別的領域,反映出來的狹隘與偏頗,他找到了現成品這種獨到的方式對人的偏見發難。 所以,盡管現成品看上去瑣碎得很,但反映出來的思想水平是極其高深的。
三、“杜尚精神”的影響
杜尚對西方藝術的影響是持久而深遠的。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幾乎可以說從都在談論他,學習他,而且至今沒有人超越他。然而問題卻在于杜尚的影響雖大,但真正的繼承者卻不多。這也許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中最值的人深思的問題了。人們在學習他,同時也在歪曲他。這一切都因為杜尚給我們貢獻的藝術新境界完全不在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邏輯發展中,而每一個接受者又很難把自己真正從習慣的泥潭里拔出來。所以,杜尚的正風流、真灑脫很難被真正的繼承。
杜尚的這種思想真真實實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達達、超現實,以及后來的波普藝術等等。雖然他們并未完全理解他的思想。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杜尚的忠實的追隨者。盡管這些藝術家在表現形式上各有不同,卻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讓藝術生活化,盡其所能的混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正如杜尚的現成品藝術發出的深思。藝術為什么不能是生活?為什么要人為的劃分藝術與生活的界限?杜尚這種無分別的、合一的思想完全不同于西方一貫的傳統反而接近東方的禪宗。這種不謀而合,只能說明任何一種智慧在最高的層次上是相同的。杜尚為后人的自由探索了一條道路,讓藝術不再是掛在博物館中那冰冷的畫作,成為了可以融入生活,隨處可見的東西,藝術的表現不再只是視覺的享受,更多的是在傳達一種思想。
四、小結
在杜尚身上有一種保持終身的卓爾不群的氣質,這種氣質來自他靜如止水的內心狀態。他的心從來都沒有離開過他那種與生俱來的定與慧。這種狀態使他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夠獨具慧眼抵制巴黎藝術界那種貌似的杰出和優秀,使他終其一生都在抵制一切人類自身的狹隘而造成的規矩和定義。杜尚有一位朋友這樣說:“我每年都要去見杜尚三到四次,我把這個稱為給電池充電,不然,我會信不過自己,為自己的作為汗顏。”
杜尚最好的東西,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人生。如果我們一向以為藝術不同于尋常的活動之處,是在于它能給我們的想象提供自由的話,杜尚則使他的生活盡可能的擺脫一切束縛,呈現了一片自由暢意的人生風景。他把人生變成了藝術。杜尚是西方20世紀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