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對外開放政策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使我國站在了世界舞臺之上,同時,國外的園林設計也傳入了國內,我國園林文化的發展受到了來自國外的挑戰,園林發展面臨著新的問題。十九大提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我國宋代文人園林中意境的營造體現了造園者豐富的精神世界,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景觀蘊含了文人造園家內心豐富的禪學和佛學思想,這是現代園林設計中應該極力追求的地方。
本文通過研究宋代文人園林風格特點,反思現代國內園林設計中的不足和缺陷。最后通過分析總結,旨在將宋代文人園林的造園技藝以及造園理念應用于現代園林造景之中,結合簡約適度的綠色發展理念,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現代園林之路。
【關鍵詞】:文人園林;和諧共生;綠色發展
1.研究背景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逐漸實現共享化,西方文化大批量涌入中國,導致部分園林設計中不恰當的中西文化融合現象隨處可見。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中,宋代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園林文化方面造詣極深。宋代文人園林,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極大地影響了現代園林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研究宋代文人園林風格特點,結合十九大提出的“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發展理念,并加以運用到現代園林設計中去,符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新時代主題。
2.宋代文人園林風格特點
根據相關的園林文獻以及詩文吟詠的記載,我們可以把宋代的文人園林風格特點概括為簡遠、疏朗、天然、雅致四個方面。
簡遠,即景色簡約而意境深遠,這是對大自然風景的概括與提煉,也是對自然風光的縮移摹寫,造園要素像山體、花木、建筑、水體等不追求過多的類別,不濫用造園手法。例如司馬光的獨樂園,面積不大卻又最為簡素,景題名稱都與園中內容、格調相吻合,富有哲理性,可以說是表現意境的深化,獨樂園是非常明顯的。
疏朗,講求園林整體、不瑣碎,不追求景物數量的繁多,筑山講求連綿起伏,山勢平緩。理水則多以大面積水體體現開朗氛圍,如《吳興園林記》描寫蓮花莊:“四面皆水,荷花盛開時,錦云百傾。”【1】植物配置以群植或叢植為主,并留有一定的間隙,于幽奧中見曠朗,虛實結合。
天然,力求園內之景與園外之自然環境相和諧,園內成景多以植物為主要內容,尊重原始自然風貌,因地制宜,因山就水。園內設景考慮到將園外景色融合進來,形成和諧統一的整體,大量的植物配置也是體現園林天然之趣的重點。
雅致,文人士大夫為追求隱逸、雅致的精神寄托,因此不止在文人詩詞畫中大量表現,在園林藝術中也表現頗多。文人愛竹,蘇軾曾說過:“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2】竹作為園林雅致的象征,自然不言而喻。
3.宋代文人園林風格特點的繼承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的講話中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動綠色發展”、“提倡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成為國家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對宋代文人園林風格的繼承符合國家文藝發展策略,緊跟我國時代發展的腳步,可以啟發設計者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的欣賞水平和精神境界,對促進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宋代文人園林的特點應用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在建筑上,理念應充分體現本土文化以及歷史,材料選取綠色環保材質,充分與周邊環境相和諧,建筑要密度低,數量不宜過多,如主要區域放置茶室或展覽館,以個體為主。可依據環境設置屋頂花園或者覆土建筑,鋪裝采用可滲透的材質,便于地下水循環;植物配置應多以大面積叢植或群植為主,多以本土樹種為主,疏密相間,場地既有大面積空曠草原,又有幽謐樹林,游賞節奏有快有慢,游園體驗豐富有趣;水體應尊重現有條件,開渠引水或開挖河灘地等,水面處理往往是園林設計的亮點,應充分考慮景觀效果,做到步移景異,幽奧中見曠朗,水面與駁岸的過渡處可栽植水生植物,涵養水土,促進水循環。【3】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加入宋代文人園林特點,結合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可使園林設計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設計師作為“優秀作品的生產者”,應在園林設計中精益求精,仔細考慮是否滿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否從精神以及功能上真正滿足“以人為本”。
4.宋代文人園林風格特點的創新
目前,在設計界頗為流行的是新中式風格,它是對繁瑣的中式風格的提煉與概括,將代表中式的標志性元素加以總結,形成的符合現代化社會流行趨勢的新風格。而新中式只是一種中式元素的變形與應用,設計師可以吸取和借鑒宋代園林的風格,從精神層面入手,利用造園諸要素,將空間打造成意境深遠的,具有自己獨特語言的藝術作品,使游園者產生美的感受與感動,在情感上與造園者的感受一致,產生共鳴,并從中受到啟迪,引發感想,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與生活中去,這樣這件作品可以得到社會認可,成為具有社會價值的優秀作品,真正做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5.總結
園林藝術是與其它藝術形式相互影響和融合而逐步發展的,它凝聚著中華幾千年優秀的思想與文化,其哲理性、民族性、宗教性都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因此,我們在去研究其每一方面都能發現其精妙絕倫的技藝與智慧。中國宋代文人園林,其簡遠、疏朗、雅致、天然的風格特點,是后人據留下的文獻總結出的精髓,也是數千年來的悠久歷史構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實紐帶,也傳承著人們對于宜居環境和理想信念的不斷追求。當今社會,園林設計師必須抓住機遇和挑戰,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我們應當吸取宋代文人園林的精華,既有發展,又有創新,抓住我經濟、文化不斷騰飛的契機,努力開拓進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現代園林之路。
參考文獻:
[1]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滴3版第1次印刷.
[2]張建羽.宋代文人園林的主題思想和特點探析[J].美術大觀,2012,(7):39-39.
[3]原會秀.武漢生態城市的綜合評價和可持續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