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是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作為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著作,《周易》歷經幾千年仍然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了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深遠影響。“乾”卦象征著天的純陽至健的性質,乾卦的特點是元始、發展、成熟和收藏。本文嘗試從意象之美、陽剛之美和中和之美來探析乾卦中所蘊藏的美學思想。
【關鍵詞】:周易;乾卦;美學思想
《周易》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國著名的哲學著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周易》之所以歷來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是因為它的哲理性、科學性和美學思想。《周易》之《乾》卦和《坤》卦歷來被尊為“《周易》之門戶”,因此儒家作《文言傳》來進一步闡釋乾、坤二卦所蘊涵的哲學思想。《周易·乾卦()是天道的代表,是《周易》最為核心的部分。
“乾”卦的卦象是乾上乾下,由六條直線疊合而成。乾卦象征著天是至高至大的,覆蓋著萬物而又不偏不倚,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
初九:潛龍勿用。初九位于卦的最下方,說明陽氣最弱,時機尚未成熟,所以不宜急于有作為,而應該養精蓄銳,做好充分的準備,蓄勢待發。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二地位不高,位于在下卦的中間,也是陽爻。龍已經在田野上顯現,這個時候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華。
九三:君于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三居下卦上位,處境不好。這個時候應該居安思危,自強不息。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周易》認為第三、第四爻比較難處。三位在下卦之上,四位在上卦之下,容易下受抗,上受壓。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個爻位在上卦之中,象征事物發展的最完美階段。
上九:亢龍有悔。“亢”字有窮盡至極的含義。龍到了極高之處,其趨勢必然下降,知進忘退會后悔的。
從這乾卦的卦辭中我們可以看到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至極而生變,生生不息,循環反復。這是符合天地之道的,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亢龍,有悔”是說亢龍(飛向盡頭的龍)雖然當世無敵,但力終有盡時,力盡則悔,悔不可及。亢龍有悔,盈不可久的道理,此招重悔不重亢,后盡無窮。
我們可以將此比喻為人生的六個階段,即:韜光養晦—嶄露頭角—勤學苦練—把握時機—夢想實現—功成身退。人的一生就是在這六個階段中不斷循環往復,能真正做到這幾點的人生是完美而幸福的!
《易經》一共六十四卦,其中“乾”卦位于為第一卦,說明《易經》強調陽剛力量在決定事物發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這和強調陰柔為主導力量的商易《歸藏》恰好相反。強調陽剛,不等于不要陰柔,不等于說陽剛的表現沒有起伏變化。“乾”卦六爻,從初九到上九,就顯示了陽剛力量從萌發到成長、旺盛以至衰弱的起伏過程。卦的讀法應由下往上讀。成卦的時候也是由下往上成,一爻一爻的成,最底下的一爻叫“初爻”,最上面一爻叫“上爻”。一卦的構成是從下到上,依次為“初二三四五上”六個爻。
每一卦由三部分組成,符號表示叫做“卦象”,卦的名字叫做“卦題”或者“卦名”,另外還有“卦辭”。
乾卦的卦象是六個陽爻,卦辭是“元亨利貞”。這四個字的意蘊非常好。《周易程氏傳》:“元亨利貞,謂之四德。元者萬物之始,亨者萬物之長,利者萬物之遂,貞者萬物之成。”開始、發展、成熟、收藏,反映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貞下起元,循環往復,體現天行健的旨意。
對于卦辭中的“元亨利貞”至圣先師孔子是這樣理解的:“元是眾善的魁首;亨是眾美的集中;利是道義的統一;貞是事業的基干。”就是說,以龍自喻的“君子”應該是這四種美德的統一體。
一、意象之美
意象是中國古代美學范疇。“意象”常用于分析研究詩歌。“意”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象”是指詩人感受到的客觀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詩人的情思的形象,用康德的話說,即灌注了生氣的形象。
意象最基本的審美特征,在于意與象的混融統一,即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相互滲透,契合無間。一首詩從字面上是詞的連綴,從構思上看是意象的組合,詩人不僅要用意象進行感受的思考,還要要意象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榮格“集體無意識”理論認為“意象”往往是形而上的超人的:每個意象中都凝聚著一些人類心理和人類命運的因素,滲透著我們祖先歷史上按照同樣的方式無數次重復產生的歡樂和悲傷地殘留物。
榮格認為這些意象,一旦經歷時間的錘煉和文化的認可,最終將濃縮成為一個極具符號意義的“原型意象。”
龍意象是乾卦中貫穿始終的意象。《易經》六十四卦,以乾為首,而乾卦全篇爻辭都在以“龍”為喻講如何順應天道,在乾卦中龍的進退變化體現了人生的豐富和宇宙哲理的深奧。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被稱為龍的傳人,來源于古代的圖騰和傳說。在龍的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對完美的追求與渴望。在中國文化中,龍意象是各種具體優秀形象的完美組合:鹿之角,是雄壯美麗的象征;馬之頭,是疾馳不疲的象征;蛇之身,是善于變化的象征;魚龜之鱗甲,是自我保護的象征;鷹之爪,是兇猛飛翔的象征。龍意象體現出天人和一、自強不息、銳意進取、奮發圖強的精神。
在中華文化形成時代,受《周易》卦名的影響,“精簡為美,濃縮為美”的深層觀念應運而生。比如中國傳統繪畫所追求的意境與西方傳統繪畫完全不同,中國畫是“觀物取象”的象,不是照像的像而是精神的象,不是形似的像;是“天人合一”的象,不是歌頌自然的像。《周易》的文辭大多采用寓言、比喻等形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王弼用這八個字簡明扼要把意、象、言三者的關系表達出來。如果說易象是《周易》的骨骼,那么,意象就是《周易》的肌肉。乾卦的六爻以龍為意象,乾卦六爻設置六位,取龍為象,通過龍在六位上的潛藏、顯見、警惕、飛躍、騰飛、亢奮這六種不同的狀態,即潛龍、見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群龍,來闡發不同條件下的升降變化,表現發展變化的內在規律。乾卦六爻以龍為喻,從潛龍到現龍、惕龍、躍龍、飛龍、亢龍,生動而形象地展示了陽氣萌生、增長、盛壯,直至窮極衰亡的發展變化,暗示了人生奮斗的六個階段的行動指南。
乾卦闡釋了宇宙創始萬物,大自然的法則,至大、至剛、至中、至正,具備創始、亨通、祥和、堅貞的偉大功能,周而復始、無窮無盡,是人類至高無上的行為典范。乾卦包含的六個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
“見龍在田”就是指龍出現在田野里,會出現一個新的環境;“利見大人”就是能得到一種支持,表現在事業上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這就是告訴你能夠大干一場,不要再潛在水里了,要把握時機。這個“時”在《周易》里也非常重要,如果該表現卻不表現叫“失時”。《周易》“時行則行,時止則止”;“動靜不離其時,其道光明。”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從九二的有所表現到現在的繼續表現。“終日乾乾”就是說勤奮不知疲倦,不能松懈要時刻的努力,而且到了晚上要高度地警惕,要防止災難的出現,警惕面臨新的災難,如果這樣做就能無咎,也就是儒家講的三省吾身。不能滿足于你的成績,要防患于未然。
《周易》的整個思想都包涵了一個憂患的意識,不能滿足現狀、不能驕傲,要反省、要隨時準備應對發生的困難和突如其來的災難。可以看出,從一到三都反映了一種德行,對人的行為的一種勸諫。
經過一系列的表現,到了九五,卦辭是“飛龍在天”。就是說到了九五,經過前面一系列曲折的發展和積累,達到人生的頂點。在古代,如果能算到“乾卦”的“九五”就是“妙不可言”了。“九五”也叫“君位”、“尊位”。
二、陽剛之美
陽剛是一種剛強的氣息,是一種由內在的剛毅外化為強勁有力的具象表現,是一種果斷勇敢的個性彰顯,其是男子漢所特有的巨大魅力。
陽爻,在《周易》里象征著“剛”,陽剛積極的、獨立上進的性質。從算卦的角度來講,用數字來代表,一、三、五、七、九為陽數,以最大的“九”作為陽爻的代表。在《周易》里,提到九就是指陽,例如我們講的“九九重陽”也是出自《周易》。
陰爻和陽爻相反,它代表消極柔弱的性質。在數字上用二、四、六、八、十來表現,并采用中間的“六”代表陰,在《周易》里遇到六就是指陰。這就是九和六這兩個數在《周易》里占有重要地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出自《易經》的這兩句名言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的高度概括。這兩句名言的含義是“真正的君子就像天地宇宙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堅持不懈、不屈不撓;君子胸懷大志,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能夠海納百川、承載萬事萬物。”
《易經》一共六十四卦,其中“乾”卦為第一卦,說明《易經》強調陽剛力量在決定事物發展的矛盾中居于主要地位,這和強調陰柔為主導力量的商易《歸藏》恰好相反。強調陽剛,并不是意味著不要陰柔,并不是說陽剛的表現沒有起伏變化。“乾”卦六爻,從初九到上九,就顯示了陽剛力量從萌芽到成長、強壯以至衰弱的起伏過程。
從象征的角度看,“乾”卦勉勵人們應該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自強不息,但進取要注意順應形勢,或向外以齊家治國平天下,或向內以修身養性、提高德行。該向外而不進,被動消極,是沒出息;時不宜卻外進,不知轉向內以充實自己,這叫愚笨。
《易·說卦》:“乾,健也。”乾象征著天,體現的是一種陽剛之氣。乾卦,“六畫皆陽,內外皆乾,乾之純、健之至也”。乾卦之德為剛健,表示天體運行,春夏秋冬四時更替不止,任何力量都難以改變其規律性,故剛強而健全乾卦把天作為象征形象,表述了陽剛之氣和強健本質的特征、作用及其發展變化規律,從中揭示了剛強者的進取哲學。乾為天,至高至大,覆蓋萬物而又不偏不倚。乾卦代表創造萬物的偉大根源,既通達順利又適宜,端正而本固。其性質是健而又健,故稱“至健”。
三、中和之美
中國古代美學的傳統一直崇尚陰陽和合的“中和”之美。從美學角度看,“中”是一種自在未發的狀態,是天地萬物之本原;“和”是一種已發的合宜狀態,人性發于感情而和于禮節法度。只有做到“適中”,才能達到中正平和的審美態度和天地陰陽二氣平衡協調之美。
《周易》體現了“中和”的思想,在卦中的位置,中爻是最重要的,即二、五爻。
“九五”已經“飛龍在天”了,事業達到頂峰,再往前發展就是“上九”了。“上九”爻辭是“亢龍有悔”,“亢”就是飛得太高了,“悔”也是不好的,物極必反。我們看這個卦本身就是一個過程,它體現了一個事物發展的過程,可以將“乾卦”看成一個哲學。所以,我們說卦是從下往上讀的,這是最基本的《周易》思維方式。
就自然界的事物說,“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人類社會的情形也是同樣,世間一切事物都按照中和的規律發展。乾不僅資生萬物,而且還變化萬物,使萬物互相對待、互相轉化,萬物之間竟然是息息相通的。乾卦以天和龍為象征——“潛”是人生奮斗之始,“現”是小試鋒芒之時,“惕”是初獲成就之日,“躍”是一舉成功之機,“飛”是事業大成之際,“亢”是事業極盛時期。這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境界。接下來就到了止進而退的時候,在這時如果進而不知退,往而不能返,必將物極必反、走向滅亡。乾卦的爻辭也是在警示我們水滿則溢、物極必反,因此要益謙虧盈、防微杜漸,“終日乾乾,夕惕若厲”,以此尋求另一個上升狀態,再入巔峰。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的歷程[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
[2]朱志榮.中國審美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張善文.周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王振復.周易精讀[M].上海:復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