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八”國際婦女節是有著百年紀念歷史的世界性婦女節日,這一節日的產生與傳播離不開近代世界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變化。隨著社會主義婦女運動的發展,國際婦女節以爭取勞動婦女普選權的宣傳手段被許多國家的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所接受,進而在世界范圍內傳播。隨著社會主義婦女運動的分裂,共產主義婦女運動扛起了解放廣大勞動婦女的大旗,并最終將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日期統一于每年的3月8日。
【關鍵詞】: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國際婦女節;克拉拉·蔡特金
一、社會主義婦女運動的產生與發展
近代世界婦女運動主要有兩種走向:一種是在資產階級革命的基礎上產生的資產階級婦女運動,活動對象僅限于資產階級上層女性及知識婦女,主要目的是爭取選舉權、謀求允許資產階級婦女從事如律師、醫生等職業的斗爭運動,因此又被成為資產階級女權運動。女權主義者把整個男權為中心的社會作為斗爭對象,從各個方面要求社會上的男女平等,包括廣泛的就業權、經濟平等權、高等教育權、制法權、遺產繼承權等。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些社會權利在歐洲部分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獲得承認,資產階級婦女進而在新的背景下提出參政權的要求,并將資產階級女權運動推至高峰。另一種是指世界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包括前期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和后期的共產主義婦女運動,活動對象擴大到整個勞動婦女,目標是為爭取廣大勞動婦女的解放。與資產階級女權運動不同的是,世界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并不強調男女兩性的對立,而是把婦女解放的落腳點放在社會制度的變革上,后期的共產主義婦女運動更是明確強調以階級斗爭的方式推翻現有的制度,使廣大勞動婦女從無償而又繁重的家務勞動和階級壓迫中解放出來。而“三八”國際婦女節從產生到最終確立,則間接反映出社會主義婦女運動到共產主義婦女運動的發展變化。
社會主義婦女運動與十八世紀的資產階級女權運動相比,十分重視國際間的聯合,這與其深受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密不可分。第二國際成立以后,各國的工人運動加強了橫向聯系,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了有組織的蓬勃發展的狀態,社會主義婦女運動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國際最初幾次的代表會議上,通過了一系列關于進行勞動婦女工作的決議,部分國家開始出版專門的社會主義婦女報刊,社會民主黨和工會在自己的組織中聯合大批勞動婦女,進而動員組織女工進行斗爭,特別是各國社會主義婦女代表自己起來要求加強國際性的聯系,而這期間的領軍人物是克拉拉·蔡特金,她也是最早提出設立國際婦女節的人。蔡特金身為德國社會民主黨的核心人物之一,多次以代表身份出席第二國際歷次代表大會,并在會上提出多項反映婦女問題的決議案。1896年第二國際倫敦代表大會期間,在蔡特金的努力下,舉行了非正式的女性社會黨人的首屆國際會晤。1907年第二國際斯圖加特代表大會期間,在以蔡特金為首的德國女社會黨人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此次會議上,各國婦女社會黨人為了建立固定聯系,互通情報和交流經驗,通過了成立國際婦女執行局(又稱國際婦女書記處)的決議,蔡特金當選為國際婦女執行局書記。第一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聽取了各國社會主義婦女運動的報告,并且明確——爭取婦女的普選權即打破一切財產身份及教育程度的限制為勞動婦女爭取選舉權——是各國社會黨必須付諸實踐的責任。為此各國社會黨應積極動員組織婦女,為爭取勞動婦女的選舉權而斗爭。正是在此決議的影響下,許多國家的社會黨回國后積極領導本國女工進行各種斗爭活動。其中比較典型的是1908年美國紐約的女工斗爭。1908年3月8日,紐約有1.5萬紡織女工為改善自身的勞動、生活條件,爭取選舉權而舉行規模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動,同年5月美國社會黨宣布將每年2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定為全國的婦女節,當時稱之為“社會婦女日”。于是在1909年2月28日和1910年2月27日,美國社會黨領導舉行了全美范圍內的國家婦女節紀念。
二、國際婦女節的產生與確立
1910年8月,在第二國際哥本哈根代表大會前夕,蔡特金以國際婦女書記處書記的身份,主持召開了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會議聽取了各國代表們對本國社會主義婦女運動的報告,并且對無產階級婦女爭取選舉權的斗爭時機和有效方式等問題做了認真的討論。最后,會議通過了蔡特金提交的《關于爭取婦女選舉權基本原則決議》。這項決議案的規定包括了若干爭取婦女社會平等和政治解放的實際宣傳鼓動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各國無產階級有覺悟的政治組織和工會一致同意;各國社會主義婦女每年要有一個節日,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婦女獲得選舉權:必須按照社會主義原則并連同整個婦女問題一起對待婦女的選舉權要求。婦女節必須具有國際性和認真地籌備。”這樣,國際婦女節以幫助、號召社會主義婦女爭取普選權的一個宣傳手段被提出,并在1911年得到各國社會主義婦女的廣泛遵循。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決議案的內容可以發現,第二屆哥本哈根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并沒有對各國開展國際婦女節紀念的具體日期作出規定,也沒有要求不同國家的社會主義婦女要在同一天紀念國際婦女節。因此,首屆國際婦女節紀念的日期是3月19日,而不是3月8日。
德國在1911年3月19日首次開展了慶祝國際婦女節的盛大活動,因為國際婦女處的書記蔡特金及其機關報《平等報》都在德國,因此這次活動從籌備到進行都受到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及其領導的工會組織的大力支持。在蔡特金和德國社會黨的影響下,1911年3月19日丹麥、奧地利、瑞士、荷蘭、法國、瑞典等國也以示威游行的方式加入到紀念國際婦女節的行列中。之所以選擇3月19日,是為了紀念1848年的德國三月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1]。此后國際婦女節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紀念日期,直到共產國際成立以后,在1921年的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上,才最終將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日期統一為每年的3月8日。
1920年7月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為促進共產主義婦女運動的發展,決定于7月30日至8月3日在莫斯科舉行第一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1920年11月2日,共產國際執委會婦女書記處在莫斯科成立。蔡特金當選為書記處書記。1921年9月9日至15日,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會議在莫斯科舉行。總共有28個國家82名代表出席,蔡特金以共產國際婦女處書記的身份出席并主持了這次大會。會上,各國的共產主義婦女重提國際性婦女節紀念的事宜,為與社會民主黨領導的改良主義運動相區別,保加利亞代表提出,以紀念俄國女工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的英勇斗爭[2],將每年的3月8日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節,并得到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會議的一致通過。此后,各國的共產黨都在每年的3月8日領導本國的無產階級婦女舉行各種“三八”節紀念活動,為廣大勞動婦女的徹底解放而奮斗。
注釋:
[1]1848年3月18日柏林人民起義獲得勝利,1871年3月18日世界上第一個工人階級政權——巴黎公社誕生,但因為1911年的3月18日不是星期日,因而在3月19日進行。
[2]1917年2月23日(公歷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一天,俄國女工響應布爾什維克彼得格勒委員會的號召,上街游行示威,反對沙皇專制制度。全市工人用總罷工來支援女工的游行示威。到25日,政治總罷工發展成反沙皇制度的政治總示威,示威人數達20多萬。參加游行的工人群眾高喊“打倒戰爭“打倒沙皇\"等口號。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及時號召和領導了武裝起義。26日武裝起義開始,27日彼得格勒駐軍參加起義。起義的工人、士兵占領兵工廠,沖進監獄,釋放政治犯,拘捕沙皇的大臣和將軍,沙皇政府被推翻了,當晚,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宣告成立。
參考文獻:
[1]孔寒冰、許寶友:《國際婦女節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2]孫新、王濤:《三八國際婦女勞動節百年錄》,青島:青島出版社,2010年
[3]祖波克主編:《第二國際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4]童健挺、王學東主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文獻(第22卷)第二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文獻》,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