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傳統文化是我國幾千年來的文明逐漸匯集成的一種民族特質,體現了先人為人處世和待人接物的智慧。但是隨著全球化的加劇,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不斷涌入使得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小學語文作為傳統文化教學的主要科目,就需要在教學中切實的做好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筆者在文章中總結了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缺失的現狀,然后提出了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有效措施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是我國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而語文除了是一門教學生溝通交流的學科,同時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因此將傳統文化潤物無聲的滲透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能夠有效的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并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方式方法的探討,就顯得很有實用性和研究意義。
一、目前教學中傳統文化滲透的現狀
從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來看,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學習顯得非常薄弱。首先是師生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足,沒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識。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特點,小學生也面臨著小升初的壓力,老師也將工作重點放在了教材內容的教學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升。部分老師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教學中更是鮮有涉及。其次是老師的滲透方式不合理,往往造成了淺嘗輒止的現象。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通常利用一些故事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但是有限的課程講解很難讓學生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因素都使得現在的小學生在傳統文化上出現了缺失,不利于對優秀文化的傳承。
二、在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滲透的有效措施
(一)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深挖教材內容,將教材內容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要像春風化雨般,對學生進行熏陶。比如在學習《荔枝》這篇課文的時候,“母親”因為對“我”的愛而舍不得吃荔枝,等“我”成家之后“母親”又將荔枝全給了寶貝孫子。同學們很是不解,為什么“母親”明明很喜歡吃荔枝,卻從來也沒吃過。筆者給同學們細說了傳統文化中母性的偉大,而且教育學生要好好學習將來孝順父母。
之后筆者又給學生講述了另一個吃水果的故事——孔融讓梨。故事講述4歲的孔融分梨時,將大的分給了哥哥與弟弟,留下最小的一個給自己。作為一個四歲的小朋友肯定也喜歡吃梨,但是卻又像《荔枝》中的母親一樣,寧愿自己少吃。在這個故事中體現出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謙讓,筆者讓學生自己去體悟在生活中該如何與親人相處。在這次課堂教學中,由一個吃荔枝的文章巧妙的引入了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父母親人對自己的關懷,從而使他們積極的傳承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并且更便利了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學習六年級《賽龍舟》的時候,學生固然被文章中描述的熱鬧壯觀的場面所吸引,但是卻對節日的內涵與意義不了解。端午節作為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其中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因此在教學中必要的解讀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筆者在網上下載了一些賽龍舟的比賽視頻,并且將屈原的故事制作成流媒體課件當堂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們了解到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而死,在節日當天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的習俗。在屈原的故事中,漁夫問“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屈子則不愿意妥協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遂投江自盡。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對屈原的紀念無疑是最重要的價值,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筆者在教學生利用了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將傳統的文化故事直觀的呈現給學生,更方便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
(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將傳統文化生硬的強加給孩子,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滲透,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比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筆者告訴學生圣誕節是西方國家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并提問同學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道“春節”。筆者見狀,就立刻開始向同學們介紹春節相關的知識,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節有著及其豐富文化涵義。首先作為辭舊迎新的一天,人們對過去一年進行反思和總結并展望美好的未來;其次,傳承孝道,在各種習俗中慢慢濡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形成了倫理觀念和孝道文化。最后春節象征著團圓,一年之中在外奔波忙碌的游子也將回答家鄉與親人團聚。同學們對此聽得津津有味,筆者就找來了相關的文學作品給學生閱讀,比如《元日》、《除夜》等通俗易懂的古詩,通過本次學習同學們對春節有了新的認識,并會將這些文化內涵繼續傳承下去。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日益更新,在這過程中卻忽視了對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小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翁,自然應該肩負起文化傳承的使命,這就需要當代的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各方面教學手段,將中國傳統文化有效的滲透到具體的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還需要廣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斷的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出行之有效的滲透方法。
參考文獻:
[1]涂明蘭.淺析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讀與寫,2016(09).
[2]張曉玉.中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有效滲透傳統文化[J].課程與教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