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積極投入的學習必然收到極佳的效果,而消極被動地勉強接受必然是事倍功半。所以,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是我們每一位小學數學老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一文中說:“在學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如此說,“樂趣”和“認識”應是“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來源。
【關鍵詞】:小學數學;樂學;積極性;興趣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來展開主動的認知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機械地傳授知識,而是要重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與培養,帶領學生走進數學探究的世界,讓學生成為快樂的學習者、真正的發現者與探索者,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同時更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智力探究的樂趣、自主學習的樂趣,更能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學習,愛上數學學科。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
一、重視學習目的教育,誘發學生學習動機。
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并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
二、建立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愿意親近教師,才能主動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對教師的情感會直接影響到對學科的學習態度。因此要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要贏得學生的尊重與好感。教師要改變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與接受的師生關系,努力建立一種和諧的朋友關系,換來學生對教師的認可與尊重,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將對教師的喜愛轉移到學科的學習上來。愛可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能夠能夠進入彼此的心里,成為親密的朋友。作為教師首先就要有一顆愛心,要將愛的陽光均勻地灑向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沐浴在愛的陽光下,這樣就可以在無形中拉近師生關系,帶領教師走向學生的內心世界。因此數學教師要面帶微笑,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情感與心理,成為學生的大朋友。
三、正確評價學生。
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數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爭取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學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可見教師正確的評價也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重要因素。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區任教小學一年級,在第一節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老師沒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贊道:“你真利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教師一句贊賞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教師還要承認學生數學學習的個體差異,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一進步。例如有的學生用課余時間完成了書上帶*的習題或思考題,就及時在課堂上表揚鼓勵,稱贊他們愛學習,能自覺學習。學習較差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動力,教師不要過多的指責他們不努力、不認真學,對他們既要曉之以理,更要注意發現他們的微小進步,予以鼓勵,如告訴他們“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斷努力,一定會學得很出色。”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使學生從評價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進。
四、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培養學習興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從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學生,凡是學生的才能興味,一概不顧,專門勉強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學生苦惱多”。課堂教學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發現、探究新的知識。
1.要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創設最佳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課上教師要善于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進行中,教師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在知識的生長點、轉折點設計有趣新穎的提問,以創設最佳的情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解乘法分配律內容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給他們講了高斯用很短的時間內計算出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這個故事立即引起了學生們的極大興趣。這樣,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了,從而對要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
2.要抓住學生“好勝”的特點,創設“成功”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和學習興趣。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在每一個主動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鼓勵、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獲得成功。讓學生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這樣再從樂中引趣,從樂中悟理,更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習積極性
現代信息技術徹底改變了以往的教學,不再是以語言來講解抽象的數學知識,而是以圖文聲像來創設直觀而生動的教學情境,將情與境結合在一起,這樣的教學更具趣味性、形象性與情感性,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從而激起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向學生直觀而動態地播放小動物騎著各種形狀如三角形、圓形等形狀車輪的自行車的場景,這樣的教學更加生動活潑,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引發學生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在動態的畫面中直觀而深刻地認識圓。在此基礎上再利用信息技術的動態模擬功能來向學生實時展現圓形車輪中車軸處于不同位置的情況,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而深刻地理解圓心與半徑等。為此,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來更加靈活而生動地呈現原本抽象而深奧的數學知識點,將學生帶入直觀的教學情境之中,激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與思考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成為數學探究的主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五、創設情景使學生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
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在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盡量利用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學習創設一種愉快的情境,讓學生感到每節課都有新意,保持新鮮感。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時,其基本方法是通過剪和拼,使新學習的圖形轉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學生一旦掌握了這種基本方法,就能舉一反三,很容易學會這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節課,專門讓學生動手剪拼圖形,觀察剪拼成的圖形與原圖形的關系。這樣,學習以上三種圖形的面積公式時,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動手操作”這種學習方式由于能吸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所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
六、結語
教師的工作是偉大的,也是非常辛苦的。在工作中需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如果學生看不到學習成果的社會價值,我想老師的所有工作都是徒勞;老師們也將喪失積極工作的動力。難道不是這樣嗎?教師與學生是整個教育系統中的兩個基本原素,它們與教材一起構成系統,又受制于這個系統。所以我想,能否在更高的層次上將教育這個系統很好的融入社會這個大系統中去,教師才有可能在小系統中充分調動學生那一方面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