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信息技術與戲曲相結合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信息化技術與戲曲的相結合,不僅能夠使戲曲藝術得到傳承,還能夠促使戲曲藝術在未來社會中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論述的是在信息時代下戲曲的傳承以及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應當如何促使戲曲在信息時代下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戲曲表演;未來發展研究
一、當代戲曲的傳承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文化的不斷交融與沖擊,特別是在信息化時代下,傳統戲曲受到越來越多的沖擊,使得傳統戲曲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
(1)傳統戲曲受到很大的沖擊
信息時代下傳統戲曲會受到很大的沖擊,這是信息時代下戲曲的傳承以及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信息化時代下,各種娛樂媒體都蜂擁而來,傳統戲曲就會因此受到很大的沖擊。這主要歸結于兩點:首先,傳統戲曲的表演跟不上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使得傳統戲曲很難受到現代社會人的關注與重視,這樣傳統戲曲的發展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其次,現代的信息化時代下,人們獲取娛樂的方式多種多樣,傳統戲曲很難迎合現代年輕人的喜愛,使得傳統戲曲逐漸沒落。
(2)傳統戲曲的表演者越來越少
信息時代下傳統戲曲的表演者越來越少,也是信息時代下戲曲的傳承以及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現代的信息化時代下,由于傳統戲曲表演的特殊要求,以及傳統戲曲表演者的未來發展前景,使得傳統戲曲的表演者越來越少,傳統戲曲將面臨著消失。除此之外,由于傳統戲曲對表演者有特殊的要求,需要表演者從小就開始不斷的練習,但是許多家長考慮到傳統戲曲行業難以使子女在未來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很少鼓勵子女學習傳統戲曲,這也是信息化時代下傳統戲曲表演者越來越少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
(3)傳統戲曲的表演受到很大的局限
除了上述的兩點外,信息時代下戲曲的傳承以及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還包括信息時代下傳統戲曲的表演受到很大的局限。在信息化時代下,由于地區不同,傳統戲曲存在很多的戲種,以前各地的戲曲之間還能夠通過外地的演出進行交流學習,但是在信息化的時代下,傳統戲曲由于欣賞人數受限,資金受限,使得傳統戲曲的表演者只能夠在較為單一的劇臺上表演。再加上傳統戲曲表演者的居住地以及子女生活地等問題,使得傳統戲曲的表演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戲曲表演的未來發展
戲劇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集劇本、導演、音樂、演員(不同行當)、樂隊、舞臺美術、燈光音響設計等為一體,只有在最完美的配合下,才能達到最完美的藝術境界,缺一不可;首先考慮的應是觀眾需求、觀賞價值、藝術品位、社會效益。要追求藝術的真、善、美,以求達到寓教于樂的精神文化境界。其次是出戲、出人、出成效。在穩定的基礎上,對傳統劇目進行重新包裝,融進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同時,創作出謳歌新時代文明、和諧、貼近社會的新作品,讓它們被當代人接受。因此,當代的戲曲想要更好的發展,勢必要追隨時代的潮流,沿著國際化、市場化、影視化、多元化等多角度發展。
(一)國際化。 所謂國際化就是在保護戲曲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同時,將戲 曲的發展推向西方,推向世界。在中華文化復興的今天,西方文 化對東方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全球化的趨勢儼然已經影響到了戲曲的發展,要想戲曲的文化不被國際化的洪流所掩蓋,想要阻止西方文化的入侵顯然是不可能了,那么就只有把握好這個特殊的時期,充分的利用西方做注入的新的血液,有效的結合國際化的表演形式,走國際化的道路,創造出異樣的文化形式,才能不被國際的洪流沖垮,再次獲得關注。
(二)市場化。 市場化的規則決定了當代戲曲的發展前途,在當代,戲曲的發展必然面臨著文化性和審美觀的沖擊,想要發展戲曲,就要擺 脫傳統文化給戲曲所帶來的束縛,就要進行市場化的發展。而所謂的市場化,并不是完全的將當代戲曲的演員和團隊直接的投到市場的洪流當中,任由發展,不做任何保護,而是充分在充分展現中國戲曲的傳統特征和悠久歷史文化的基礎上,使其藝術可以得到良性的發展。要想實現市場化,就要先將戲曲的發展回歸到民間,及老百姓能接受的的階層、將戲曲的表演通俗化、具體化、細膩化。并且對其實施市場化發展的同時,加以合理的保護,根據市場化的需求,加以合理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原則,長期的發展。
(三)影視化。由于戲曲的逐漸老化,造成了戲曲繼承和發揚的滯后,舞臺 的表演也是日益萎縮。伴隨著時代發展與進步,戲曲與影視的結 合也就逐漸步入了戲曲的發展行列之中。戲曲的影視化對戲曲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其的發展有著巨大的推動力。 我國的第一部影視無聲制作就是無聲戲曲片《定軍山》,新中國成立后的所拍出的《借東風》《群英會》等也是屬于舞臺戲 曲的片子,隨后的越劇影片《紅樓夢》更是轟動全國,這些優秀的電影,擴大了戲曲在國內的影響范圍,拓寬了戲曲在影視業的發展之路。為了戲曲的進一步的發展,將其推向影視化是它的必經之路,應當把它看作是順應新時代文化的需要而發展的必然。隨著影視的不斷革新,只有當代戲曲與影視完美的結合,戲曲才不會沒落、衰敗,才會在傳統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得以繼續的傳承下去,吸引更多的觀眾和戲曲的愛好者。
(四)多元化。 中國戲曲所積累的傳統的文化精髓,為了更好地發展,就需要對悠久的文化進行良好地保護,在此基礎上,將多元化的表演 形式、和現代多元化的藝術特點、舞臺風格融入到當代戲曲當中,以保證當代戲曲的新穎獨到。同時對戲曲音樂的形式也要遵循多元化、多層次的角度進行改革發展,將百余種音樂樂器相互結合,充分利用中國傳統的古典樂器,和西方的西洋樂器相融合的手 法,實現戲曲背景音樂的中西結合的美感,多角度,多視野的研 究戲曲的背景變換過程,創造出別樣的戲曲文化特色。并且在追 求市場機制的同時,努力營造多元化、多層次的民間生態藝術表 現形式,將民族的特色以多種形式及表象手法充分加入到戲曲當中,制造多角度的視覺效果來實現戲曲的多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應仙環.當代中國戲曲發展現狀的幾點思考[J].商業文化 (學術版),2010
杜長勝,張文振.當代戲曲教育現狀與改革發展研究論綱[J]. 戲曲藝術,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