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發展歷經60年取得了輝煌成績,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策向重工業傾斜,為了加快國家進步,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對極端落后的工業基礎,我們在上世紀60年代,全國各地工人不斷堅持艱苦奮斗,我國實現了對工業,尤其是石油化工行業的主導性優勢。在大型廠區的興建以及以后的發展中,形成了這樣一群人、一種團體,在各個生產廠區的包圍下,數以萬計的員工以及數以十萬計的家屬,他們在這里工作生活。本篇論文,作者以齊魯石化為例,結合其工業發展與廠區建設為前提,通過調研場地以及使用人群現狀,來分析其中居民戶外交流活動場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關鍵詞】:老工業區;居民;活動場地
第一章 緒論
1.1選題意義
隨著人類現代文明的進步,工業進步的腳步下,形成的這樣的一種現象更是一種工業文化遺產的象征。齊魯石化公司作為山東石油化工企業聚集地的核心主導大型國有企業,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石油化工建設事業做出過重大貢獻。如今,當地企業員工為了更好的教育資源,生活質量紛紛搬離老廠的生活區,空間資源供給不平衡成為該地區居民戶外活動場地日漸荒廢凸顯的問題,對工業老區建設帶來了一系列與現代發展不符合的情況。為改善工業老區的生活環境,提升老工業區居民的幸福感,借助此次對戶外活動場地的調研,對該地區原有戶外活動場地進行更新改造,達到充分挖掘老工業區工業文化遺產價值的目的。
1.1.1 研究背景
齊魯石油化工公司是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直屬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聯合企業,位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凈占地22平方公里。齊魯石化工業區涵蓋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為一體的特大型煉油、化工、化肥、化纖聯合企業。
齊魯石化是以各分部廠區為主建設的活動場地,每個較大的廠區都有自己的居民生活區,下設建設有電影院、游泳池、操場以及便民活動廣場。本次研究重點放在三大活動片區,分別是一化生活區的戶外活動場地、煉廠生活區(圖一)的戶外活動場地以及新公司大樓區域的戶外活動場地。通過老工業生活區的戶外活動場地歷史的發展變遷解決其規劃結構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后、不適于現在社會發展,將一些閑置活動空間再利用,提升工業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
1.1.2 城市再生意義
現如今提出的城市再生是對舊城復興,適應新的時期進步的一個階段性概念。城市再生是在城市化進程中應對經濟發展地域不平衡以及空間結構不適應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社會轉型時期必須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在上世紀大力發展工業,行業變遷下的老工業區在衰退,甚至于慢慢在被社會隔離。老工業生活區的戶外活動場地是一個突出的研究點,通過調研與研究,可以分析出城市再生的核心價值與意義。
1.1.3 老工業區場地實際改造需求
三大片區的居民活動用地,以齊魯石化三個較為中心的戶外居民活動場地點進行分析,分析其為何興盛一時到人煙稀少直至廢棄,我們在現有的活動場地中經常適用人群,使用方式,如何平衡現有模式下活動場地的使用情況,對現有活動場地有更高的改進方式。
1.1.4 居民活動場地精神要求
老年人較多的老區活動場地便要符合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要求,通過此次調查,中老年人的需求繁多,不同特征的人群又有不同的需求。面對這種老區特殊情況,一部分是生活在廠區附近生活區的職工,一部分是退休在家的老年人,這些老年人基本上生活作息時間固定,每餐飯后都會到戶外活動場地進行鍛煉,相互交流。居民需要有一個綜合的戶外活動場地,這樣的場地要滿足于居民的精神生活要求,在基礎活動鍛煉的基礎上,符合交流條件,視覺上滿足色彩感,建設體現工業文化遺產內涵底蘊。
第二章 老工業區室外活動場地改造意義
上述所提到的煉廠生活區的戶外活動場地主要是分布在菜市場附近的噴泉公園、小觀園以及虎山林地公園。場地基本是由廠區包圍在中心,臨近生活二區、三區與石槐生活區邊界,交通聯絡點的中間位置,路線規劃合理,方便各生活區的居民進行活動。調查中使用群體多為老年人,他們一般使用時間在早上6:00——9:00,下午14:00——16:00,晚上19:00——20:30。早上活動區域是噴泉廣場,練劍等早間活動,在早活動后,他們會就近去菜市場買菜。下午一般活動在噴泉旁邊的小樹林,里邊設有競走石子路,具有按摩功效,一些木質游樂設施,如悠千、轉盤、高空吊橋、高空轉椅等,但這些具有挑戰性、危險性的設施基本以前都是給小朋友或者年輕人玩的,現在的利用率不高,基本荒廢,無人修理,有些懸掛在半空中極易發生墜落。晚上活動時基本上是在體育場或是爬虎山,慢行消食是老年居民的首選,但老區以前的規劃中并不涉及虎山的林地照明系統,只能靠遠處的廠區燈塔的微弱光線進行照明,大部分林地路上有管線穿過,臺階邊長滿雜草,各種現有條件都對老年人的活動產生了不安全因素。小觀園的地面鋪裝大面積使用了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在雨后和雪季地面濕滑的狀態下很容易發生危險,水面與路面基本持平,沒有護欄遮擋物,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落水發生危險。
當時建設這些室外活動設施的時期,是老區居住人口鼎盛時期,職工、青年、小孩、老人各年齡層次的均衡的狀態下,其需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比較偏重年輕職工家屬的活動要求,但隨著城市化進程,老齡化逐步的突出,年輕人為更好的生活環境質量、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逐漸的搬離老區生活范圍,留下了老人,他們大多是老區退休職工,作息時間規律。但他們對生活環境,尤其是活動場地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很顯然二十年之前的活動場地必須經過改造重新規劃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二十年前的設計標準拿到現在來說很多都已經不能實用,比如公園與林地之間大面積的樹木進行遮擋,不僅對視線造成一定的破壞而且對進出路線太多,極容易出現安全隱患。
第三章 老工業區活動場地的發展方向
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老工業區在逐漸沒落,但仍然有居民在使用活動場地,城市化進程下的老年人社區亟待解決。因此老工業區的生活區應該從解決現實問題入手,從未來可遇到的問題考慮,綜合調整活動場地的利用方式。
老工業區的活動場地要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需求,建立完善的社區活動服務體系。從物質和精神層次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活動場地改造應主要以提供合適老年人的活動場地、活動設施以及一些必要的科學監測設施。老年人在活動期間極容易發生身體問題以及一些客觀因素造成的傷害,往往這些傷害都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危險。所以,我們要引進先進的科學監控管理以及應急服務系統,充分保證老年人的活動安全。在主要路口、指示引導牌中要放大字體大小,方便老年人看清,在每個主要聚集活動地點設置身體監測系統與應急藥物,覆蓋活動場所每個角落的監控系統,以防在活動中老年人會發生意外情況,失去意識時由監控中心的人員撥打緊急電話。
服務設施提供方面可從細節處入手,在活動場地中放置休閑座椅,為其提供相互交流、休息的地方。購置乒乓球、門球、臺球、健身球等設備,豐富活動種類的選擇。在交流休息處可設置報刊欄,影視屏幕,提升活動場所的文化內容。有些老年人有業余愛好,活動場地應在周末為社區老年樂團、老年書畫團等提供場地,配置娛樂設備,讓其發揮娛樂,帶動老廠區節日氣氛。
在規劃改造方面,要落地可實施,就地取材,符合老工業區的特色化設計。比如,老廠區裸露的管道、流水線下來的廢棄的工業產品,已經退役的小型設備、充滿工業元素的雕塑小品以及具有工業歷史遺產記憶的節點等,我們都需要通過人性化的創意改造,在不沖擊老年人審美的觀點下,引導其情感化投入。在改造為工業遺產的戶外活動場地后,可引導中小學生、年輕人了解工業精神知識,提供一次課外學習的機會。讓年輕人融入后,更能通過工業旅游引導老年人戶外活動的積極性與良好心態建立。
第四章 可行性、必要性及未來發展模式
作為老工業區的戶外活動場地的研究,通過對齊魯石化三大生活區戶外活動場地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后,我們通過分析形成原因以及改造場地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存在的問題和適用人群所面臨的困境。工業旅游是老工業區未來發展模式的重要轉變,結合現實使用情況,多從功能需求出發,結合老年人身體和精神狀況,打造合適的活動場地模式。在老齡化加快的今天,逐漸沒落的老工業區的未來都值得我們進行思考,如何轉化為新的遺產價值,再提起對老區建設的重塑魅力,都應該從現實出發,為未來丈量。
參考文獻:
[1]周嵐,宮浩欽.城市工業遺產保護的困境及原因[J].城市問題,2011(07).
[2]蘭瑩.城市工業遺產旅游地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07.
[3]符星辰.合肥市舊居住區戶外環境適老性改造研究[D].安徽建筑大學,2014.
[4]婁本輝.西安老舊社區有機更新與可持續發展對策[D].西北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