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基本方略,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當前社會經濟進入新時代,新的市場環境使法治在企業管理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大力建設企業法治理念不僅可以提升企業人員法律素質,還可以全面降低企業法律風險,不斷推進企業做大做強走向行業前沿。因此,現代企業應將法治理念的建設融入企業管理,不斷增強在市場競爭中的自我實力。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企業法治建設;法治理念
前言: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而法律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著引導、規范和安全保障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在宏觀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如果缺乏法治觀念,就會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那么,如何進行企業法治理念的構建呢?企業法治理念的構建主要體現在制度制定和對法治理念的雙重把握上。
一、建立規范有效的法治企業管理制度
(一)管理的基本原則就是建立企業制度。在企業內部營造“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環境氛圍,實現企業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在企業的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都要將“法治”的理念根植于日常工作中,形成法治思維在先,規則思維、契約思維在后,自覺以“法治”標準衡量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做到先“法”而后行事。“決策前先問法,如違法不決策”對現代企業管理非常關鍵。一個企業發展的好壞與決策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決策者不怕不懂法,就怕決策不問法。決策者心中時時應有法治意識、底線意識、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善于將法律意見和公司決策結合起來考慮問題,善于利用“法治”這個重要資源。
(二)依法建立健全規范的法人治理制度和科學高效的工作流程?!肮芾砜糠ā眲t是法治企業建設的基石。企業要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并通過檢查督辦、考核機制確保制度的落實, 形成依法管理的良性循環。企業制度執行力決定企業的興衰。一個車間對管理制度執行力如何,反映出車間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個班組對各項制度執行力如何,體現出班組建設基礎的扎實穩定。法治化管理的實現要贏在執行,要堅持規范化執行、標準化操作,達到運轉有序,只有制度流程貫徹落實才能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規范企業的行為。
(三)樹立法治觀念,用制度建立和諧勞動關系。依靠股東、經理人、員工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共同來治理企業,實行參與式、互動式的民主管理。人員素質的現代化是企業治理的根基。制度都是靠人執行的,說到底每個人也是制度的組成部分,只有經過個人向上向善的努力,制度才會日臻完善,制度力量也才會加倍彰顯。人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是強企戰略的關鍵,保護員工就是保護企業。因此,企業要嚴格遵守關乎員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完善各項員工權益保障制度,為員工排憂解難,構建“愛崗敬業,以企為家”的和諧勞動關系。提高企業各類人員,包括經營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員工等的思想素質、文化素養、工作本領、工作能力。尤其在當前勞動力已經從無限供給轉變到有限供給的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建設一支適應企業創新發展和治理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個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
二、倡導民主、平等、誠信、多遠的法治理念
在市場和企業的環境中,企業的法治理念對企業管理者來說非常重要,具體來說要做到五個法治理念。
(一)多元化理念
企業在市場經濟里的利益是多元的、主體是多元的、投資形式也是多元的。多元化理念是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生存必須要擁有的理念,因為在過去的市場經濟建設中,用所有制來給企業貼標簽,以辨明哪些是公有、哪些是集體、哪些是私有。現在的市場經濟正轉變為按照出資形態和出資責任來劃分企業的標準。 多元化理念從企業主體來說,對擁有不同法律地位的企業,所適用的法律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市場經濟今天已經進入到轉型時代,要從所有制的劃分轉型為按照出資形態,出資者的責任劃分企業。
(二)自治理念
企業需要加強自治理念。企業自治范圍不僅從公司法的角度來看,還是要看章程里面如何規定。企業自治的文件就是章程,章程就是企業的憲章。企業可以在自己的章程中規定經理可以有多少權限、可以規定股份應該如何轉讓、也可以規定法定代表人究竟應當是董事長擔任還是經理擔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企業可以自主決定的事項,可以利用章程詳細地加以規定。物權法的頒布增強了人們對于權利的意識。如果是屬于自己的財產決不允許別人侵犯,政府也不能侵犯。企業應當擁有這樣的權利意識,只要是屬于自身的合法權利,就可以自主決定,任何人不能夠干預。但如果不屬于企業能夠決定的,而是政府有權決定的,企業也不應該違反。企業擁有哪些權利,有哪些自主的權限應該明確。
(三)民主理念
企業的活力來源于它的民主決策。而所謂民主決策,應當和企業民主管理的概念區分開,在企業中決策權和執行權應當分開。執行強調個人負責,而決策應當強調民主決策、集體決策,而不是一個人來決策。公司法設立了明確的機制保障執行。公司有權利決定要不要設立CEO,可以決定經理能夠擁有多大的權限。這些都可以在章程中加以規定。從民主決策的觀點來說,決策的機制和執行機制的分開是企業風險降低非常重要的內容。
(四)誠信理念
德國民法典中將誠信條款叫做帝王條款。誠信作為帝王條款,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怎樣解決好市場秩序的問題。上世紀30年代美國的經濟危機,因為出現了問題,人們開始懂得市場應當有秩序,如果市場沒有了秩序,大家肆意兼并,形成壟斷將是不利于經濟發展的事情。因此,規范市場秩序在當今中國也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改革開放30年以來,企業得到很大發展,但是我們另一方面也看到,有一些企業為了贏利,不顧起碼的商業道德和法律規范設定的底線,坑蒙拐騙,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地存在。除了政府能夠積極、主動地做一些工作外,企業也應當自強,從法律的層面來看,主要有兩點:第一企業要學習法律,遵守法律,要守法經營。第二要有維權意識,要懂得怎么樣維護自己的權利。這兩點非常重要。
(五)社會責任理念
法律中分成公法和私法,市場經濟屬于私權的范圍,企業也仍然是私權的主體。法人,尤其是對社會有影響的企業,對社會負有重大的責任,因為這個企業已經涉及到社會的利益、公眾的利益、全民的利益。從這一個層面上來說來說,企業的社會責任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黃蓓蓓.企業法治文化建設初探——以“依法治企”為視角[J].法制與社會,2013(02).
[2]黎曉武,張昌武.論企業家法治理念的培育[J].企業經濟,2010(10).
[3]習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19(04版).
[4]江平.五大法治理念應當貫穿企業管理始終[N].法制日報,200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