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導演李滄東用他的作品相人們凸顯了韓國現代進化過程中個人悲劇性遭遇,同時他的作品代表了韓國的不敗精神。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李滄東眼中的悲劇命運。通過分析李滄東電影中畫面色彩所體現出的悲愴來試圖分析其影像風格,這些影像風格對于更淋漓盡致的展現故事的內容起了重要作用,故事內容更突出的呈現了人物悲劇命運。
一
如果說色彩能體現出導演的情感方向,那么法國波蘭籍導演基耶斯洛夫斯的紅、白、藍分別代表了他對人性中博愛、平等和自由的追求,李滄東導演的主旋律卻是定格在了綠色,這個充滿希望、充滿生機的色調上。李滄東的《薄荷糖》、《綠魚》和《綠洲》三部作品常被人稱作“綠色三部曲”,由此也可見綠色在李滄東整個電影序列中的重要作用。綠色是最適宜人眼的色彩,所以它給人一種安靜沉穩和安全感。同時綠色也寓意著在李滄東的眼里不管現實社會有多么的殘酷,在他的心里總有一片綠地。那片綠地代表的是金永浩永不再來的初戀情懷和過往歲月中的美好自我,是莫東永生難忘的家門旁的垂柳,是洪鐘都和韓恭洙渴求的現實社會沙漠之外的盎然綠洲。
在《薄荷糖》中,綠色似乎成為了金永浩和他初戀女友美好回憶的代表色。從影片中他們之間的幾次會面不難看出。
第一次是在醫院里,金永浩去看已經病危在床的初戀女友,那個病房里,吸管是綠的,護理服是綠的,連飾物都是綠的,這時的綠色代表的是對過去的懷念和對兩個人之間愛情的一種埋葬。第二次是在他們兩個人在酒館里會面的時候,酒館里的杯子是綠的,酒瓶和花朵也都是綠的,這時的綠向我們交代的是兩個戀人之間的感情危機。當感情受到危機的時候,誰又能去控制它不發生?第三次是也是在他們兩個人會面完后,金永浩送別女友,那個火車站里的火車皮是綠色的,那里也有穿綠色軍裝的戰士,當女友進火車的那一刻,當他轉身的那一刻,綠色已經意味著了他們戀情的終結。這是誰人想阻卻又無可奈何的事情。第四次是女友去軍營探望金永浩的時候,那坐在車上戰士的綠軍裝,當他們看到金永浩女友自己一個人在路上行走時,他們心中的那種興奮和調戲女人的欲望和金永浩看到自己女友心中的苦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時的綠代表的是金永浩和女友純真的愛遭受踐踏。第五次是金永浩和女友在郊外郊游初次的相遇,那時的背包是綠的,花草是綠的,連那時的水都是綠的,這時的綠代表的是那種純真的眼神和美好的相遇,同時也與最后兩個人之間愛情的埋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通過五次的色彩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綠色貫穿了他們之間的相識、相知、相愛、危機和對愛的埋葬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金永浩服兵役歸來后“會面”這一個段落中,兩人面前擺放的是綠色的杯子,遠景之處還可以看到綠色酒瓶和花朵。金永浩不熟練且刻意的撫摸服務員的身體讓他和初戀女友的戀情關系岌岌可危。同樣是在這個段落中金永浩去火車站送行女友,在車站出現了身著綠色軍裝軍人匆匆跑過, 還有綠色的列車。紅色列車指示燈標志著兩個人的關系也亮起了紅燈,徹底的宣告了他們關系的終結。
《綠魚》中的綠色其實并不多見,但是在開頭部分的莫東和美延的相遇就是在綠色列車上,而莫東一直忘不了的也是家門口那綠油油的垂柳。在即將結束自己的生命的那一刻,他忘不了的還是小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在溪邊釣到的草綠色的小魚兒。一開始時是莫東穿著綠色的軍裝,自從回到家中后,莫東衣著色彩便以黑色為主色調,而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色彩則更為明亮。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他內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即是家人可以其樂融融的在一起,讓家庭不受外界的因素的影響和支離破碎。
《密陽》并沒有延續“綠色”風格,藍色成為了《密陽》的主色調。影片的第一個鏡頭便是車窗外密陽的藍天,白云朵朵,陽光燦爛,非常具有美感,干凈美好得近乎不真實。這主要是和申愛這種具有藝術細胞的藝術女性所設置。車窗外的藍色一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就出現在影片的一開始,坐在副駕駛位置的俊兒的主觀鏡頭,天真的孩子看到這樣一片干凈的藍天,他心中雖然有些不樂意,但是內心還是憧憬著即將在這片藍天下開始的新生活,也許這里的生活會更美好。第二次則是孩子俊兒在被人綁架撕票后申愛的主觀鏡頭,申愛在失掉兒子而傷心不已,在丈夫死去之后兒子已然成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她的傷心和淚水沒有人來關注和慰籍,換來的卻是大聲地謾罵。俊兒的奶奶大聲的質疑和詢問著申愛:你沒有眼淚嗎?送走了丈夫,又送走了兒子,你沒有一滴眼淚么。殊不知真正的眼淚都在申愛的心中。在喪子的一刻沒有家人的安慰卻只有一個外人宗燦站在她的背后。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申愛一定在困惑,這樣美麗的藍天下的人寰怎會如此慘絕?
二
《綠魚》是導演李滄東最早創作的一部作品,是“綠色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影片中的莫東雖然在27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影片的一開始導演就向我們交代了這個年輕人的美好愿望,即和全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在一起,而不是受到社會外界各種原因的影響而使全家支離破碎。結尾雖然莫東犧牲了,但是最后的那一個長鏡頭陽光明媚,腦神經麻痹殘疾病人的哥哥不再悲愴,雖然草綠色的魚兒再也不可能見到,但是全家人能不受現代城市化進程的影響重新找回其樂融融的家庭的溫馨,這就是莫東最大的、最美好的心愿,同時也是導演留給我們的最后的一絲溫暖。
《薄荷糖》是導演運用倒敘的手法向我們講述的愛情故事。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先向我們交代了故事的結尾,似乎是達到了故事的頂峰,然后再分成一個個的章節向我們仔細介紹金永浩和女友之間的愛的埋葬、愛的終結、感情危機、遭受踐踏的愛、純真美好的相遇。導演將最初純真美好的相遇恰好放在了影片的結尾,這樣別具匠心的敘述方式就是向我們展現的另一種可能性。也許過去了的事還可以重新開始,就像剛開始金永浩在鐵軌上喊著:我要回去!我要回去!
《綠洲》向我們展示的是一段不為世人所接受,或者說是世人以為像洪忠都和韓恭洙這樣的殘疾人之間不會有愛情,可是在他們之間卻偏偏向我們展示的是最純真美好的愛情。當洪忠都再次被世人誤會,然后入獄后,韓恭洙在用她殘疾的身體打掃房間,畫外音是洪忠都寫給她的信,信中的內容字字深入人心,溫暖著韓恭洙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那天的陽光明媚,當韓恭洙全身沐浴在灑下的陽光下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片光明。他們兩個人都在期待著,期待他們美好的未來。
《密陽》中的申愛在故事前史中經歷了喪夫之痛,然后來到丈夫的故鄉,她以為那里充滿陽光,她也努力的想生活的和別人不一樣,但是她努力融入當地的舉動卻換回了兒子的死訊和信仰的缺失。雖然所有的努力迎來的是不斷的打擊,但是就在這不斷的打擊中,她始終不曾放棄自己,最后一個鏡頭是一片頗具生活質感的土地,上面雜物陳列,小草在風中搖曳,但是卻充滿陽光。宗燦拿起一面鏡子,欣艾在鏡子中再次審視自己,這同樣也給我們一絲希望,在他們兩人之間或許有些期許,他們之間或許可以有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美)大衛.伯德維爾,湯普森主編,曾偉禎(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版。
[2]朱光潛:《悲劇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程孟輝:《西方悲劇學說史》,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9年版。
[4]邱紫華:《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周春生:《悲劇精神與歐洲思想文化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美)羅伯特.麥基主編,周鐵東(譯):《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版。
[7]《文藝美學范疇研究—論悲劇與喜劇》,佴榮本,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