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辦學條件、資源配置、生源等方面和部署院校存在較大差距,地方院校的材料物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著重于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構建以實際應用能力為重點的課程體系,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從此觀點出發,對地方型本科院校材料物理專業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上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高校;材料;物理;人才培養
隨著中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演進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持續推進,人才市場的需求模式也由計劃分配體制向雙向選擇轉變,從目前光伏類企業等需求來看,材料物理類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但是企業招聘不到足夠的材料物理類人才,很多材料物理類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當前矛盾的出現說明了一個問題,當前本科院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材料物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不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因此,當前的材料物理專業傳統的教育模式亟需改革,應從當前的模式向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轉型。
1. 完善課程培養體系
傳統材料物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已無法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應適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培養思路和培養方案,從而為自身贏得更多機會和空間。在材料物理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首先應結合地方實際需要,在專業的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目標與教學規劃上,認真思考,充分調研,在此基礎上不斷總結并調整現有的課程培養體系。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也要在教學和學生應用能力上著重著力,培養畢業生的動手能力、邏輯與抽象思維能力等為主的實際應用能力,根據社會和市場需求進行改革,結合課程設置和專業結構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進行有機結合,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中心建立起較為完備的課程體系。具體來說,應對課程體系進行分類,建立不同的課程群。首先,材料物理專業需要較好的數學基礎,在公共基礎模塊課程群中設置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積分和微積分等系列課程。其次,加強學生專業知識訓練,在材料學、物理學、光學、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等授課過程中有目的的加以引導,增加與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選修課程,將更多的新技術新應用搬到課堂教學中。最后,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設置。
2. 改進教學方式
以移動智能終端、云計算、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新新技術新應用迅速崛起,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國內高校,尤其地方本科院校,在材料物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新技術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有機結合,使新技術成為促進人才培養的催化劑,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師、學生能利用智能終端設備對授課過程、考核方式等進行有機互動,實現課上課下、傳統教學方式與新方式方法相互融合,多種手段多種方式提高授課效果,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材料物理是一門實用的技術學科,在教學方式上應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及材料物理發展的最先進技術發展水平,以實用技術為主導,充分利用網絡陣地建立課程教學網站,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增加學生課外學習時間,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從而充分培養學生在材料物理領域的工程設計、管理、應用和維護能力。
3. 調整優化課程設置
培養應用型的材料物理專業類人才,應該根據社會需求設置課程,因此應加強學校與企業的聯系和互動,通過分析人才市場需求情況、走訪調研企業等方式及時掌握用人單位的需求,從而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及時做出調整,把新技術新方法及時補充到課程中去。以強實踐、重創新為出發點,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和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在學生學好基礎理論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在原有實踐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使實踐學分達到總學分的三分之一以上。按基礎、應用、創新的形式設置相應的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訓練等實踐教學環節。條件具備時,可安排學生到材料物理類相關的企業和公司進行一年左右的工程實踐鍛煉,也可采用“3+1”的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從而使學生的培養與用人單位的生產實踐環節能夠有機結合。
4.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優化教師結構。首先,積極推進引進來的政策,一方面從材料物理類高校排名靠前的學科中引進教師,從企業引進有行業經驗的教師,提升專職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聘請具有高學術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和教授作為兼職教師、客座教授,參與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并給學生講課,直接承擔教育教學任務,特別是技術性、操作性較強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這樣既可使學生獲得大量最新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強化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其次,積極推進走出去的戰略,根據專業培養規劃和師資計劃,定期選派優秀的教師到高水平境內外高校進修,到校外的實習基地進行實戰培訓,通過這樣一種特殊的進修培訓方式,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從而積累寶貴而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提高實際的理論應用水平。最后,鼓勵雙師型教師,組織教師參加材料物理行業的相關執業資格考試,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書,為實現較高層次的實踐教學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撐。
5. 結束語
本文對當前地方高校材料物理專業在人才培養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對材料物理專業教學體系、教學方式方法、優化課程設置、師資隊伍水平等方面進行了充分的探討,提出了合理、系統的建議。
參考文獻:
[1]張雅恒. 新時期材料物理專業教學體系改革探析[J]. 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1):56-57.
[2]歐梅桂,楊春林. 材料物理專業材料物理化學課程的定位與教學改革[J]. 教育教學論壇,2014,(43):115-117.
[3]彭順金,李新,周怡,侯婷平,劉宏玉,李云寶. 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武漢科技大學材料物理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的思考[J]. 大學教,2013,(12):14-15+18.
[4]汪大海,付強. 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綜合性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0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