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鴻蒙,誰為情種?都只為風月情濃。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試遣愚衷。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紅樓夢的夢,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亦是石木姻緣的糾纏。它以林黛玉 賈寶玉和薛寶釵的情感糾葛為主線,刻畫了紅塵中形形色色女子的悲劇之美,亦用了“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特殊筆法描述了封建制下的盛世危機。
河畔那一顆飄搖的絳珠仙草,攜水而來的神瑛侍者,山上自我幽嘆的五彩石,成就了一場夢,一段曠世奇緣。曹雪芹先生運用了我國繪畫、音樂、詩歌等各類文學藝術的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林黛玉的婀娜多姿、賈寶玉的傳神眉眼、薛寶釵的優雅大方、王熙鳳的犀利和平兒的識大體,這一切在作者的筆下凝就成古典文學的巔峰。
紅樓夢的出世,引發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大的地震,無數癡迷于紅學的學者大師前赴后繼,只為投入到那壯闊的大觀園之中,一覽曹雪芹筆下的波瀾壯闊,封建時代的悲歡離合。著名紅學家、散文學家俞平伯曾經點平《紅樓夢》作者第一本領,是善寫人情,肯說老實話,做的是一面公平的鏡子,細細看去,凡寫書中人沒有一個不適如其分際,沒有一個過火的。《紅樓夢》底一種大勝利,大功績。是的,《紅樓夢》是一本公正的,會呼吸的巨作,大觀園里的生命在紅樓夢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有了自己的靈魂。他們具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成為不朽的藝術典型,放眼中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亦是屈指可數之光芒。
藝術源于生活,如果說寶釵黛在封建社會里的愛恨情仇是紅樓夢的文學成就,那么其中的詩歌、服飾、食譜以及種種生活中的描述就是《紅樓夢》最突出的藝術成就。《紅樓夢》的每一段故事拿出來都能令紅迷廢寢忘食,種種的細節經過作者日日夜夜的雕琢,描寫得非常出色,而它最有價值的研究就在于那個封建盛世的生活與習俗。它的故事在夢中進行著,而封建時代在現實中進行著,它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都超越的前代傳統小說,成為后世取之不盡的素材。
其中值得注意的便有紅樓夢中的美食文化。提到《紅樓夢》中的美食,火腿燉肘子、糟鵝掌、牛乳蒸羊羔、蝦丸雞皮湯、酒釀清蒸鴨子、雞髓筍、牛奶茯苓霜這些光聽名字便讓人垂涎三尺。而曹雪芹的精致描寫更是讓讀者們食指大動。但這些美食背后卻還有著其他隱含的意義。
例如第四十九回,賈母吃的菜里有一道“牛乳蒸羊羔”。賈母自己是這樣說的:“這是我們有年紀的人的藥,沒見天日的東西”,所謂沒見天日大概指的就是還在胎胞里未出生的羊羔。這一道膳食可謂充分體現了賈母這個處于貴族階級頂層的老人日常生活的細致、精養。而且賈母更偏好吃新鮮瓜蔬,對劉姥姥二進榮府所帶來的“豇豆、扁豆、茄子”,賈母十分滿意,說道“我正想個地里現擷的瓜兒菜兒吃。外頭買的,不像你們田地里的好吃”。賈母作為一個府中最尊貴老人家,她的飲食清單體現了她作為貴族大家長對于菜蔬的挑剔。不光是新鮮菜蔬,賈母還喜歡吃些野味,比如“野雞崽子湯”,賈母吃了兩塊,不僅心里很受用,還囑咐再炸上兩塊,就著吃粥有味兒。而對于四十一回提到的螃蟹餡兒小餃,賈母卻嫌棄它“油膩膩的”。這些都體現出賈母這個歷盡了富貴生活的老人獨特的品味,與一般人的不同。
再說與賈母地位處于兩個天地的劉姥姥,細看第四十回“賈太君兩宴大觀園”中劉姥姥在宴會上的表現:先是拿“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劉姥姥見了,說道:“這個叉巴子,比我們那里鐵掀還沉,那里拿得動他?”后來鳳姐兒給她端來一碗鴿子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還發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人的見識都是與其生活環境、生活經歷相關聯的,劉姥姥家境貧困,與賈府天壤之別,從這個地方就可以見微知著,且劉姥姥開朗、熱情、善機變的性格也在這次飲宴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紅樓夢》中飲食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還有很多很多:比如,經典有名的小吃,像碧粳粥、豆腐皮包子、糖蒸酥落等常常都是長輩賜予寶玉的,體現了其“鳳凰般”的地位,從日常飲食展現出這位“富貴閑人”生活之精致。又如,書中提到黛玉“十頓飯倒有五六頓不吃的”,眾人也不再見怪,就從胃口方面展現出黛玉的柔弱。
再如薛蟠,《紅樓夢》中雖常常展現其“呆霸王”仗勢欺人的一面,卻也寫道他在生辰之時將程日興進給他的“這么粗這么長粉脆的鮮藕,這么大的大西瓜,這么長一尾新鮮的鱘魚,這么大的暹羅國進貢的靈柏香薰的暹豬”孝敬給母親及諸位長輩,展現了這個“呆霸王”也有的孝順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就不再贅述。
《紅樓夢》的各大美食除了體現人物性格,它還從各方面體現出賈府用度之精,毫不夸張講,這也為四大家族日后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譬如書中四十一回中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所品嘗到的“茄鲞”,可以看到賈府飲食之精細。劉姥姥向王熙鳳請教茄鲞的做法時,鳳姐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凈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肉脯子合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兒,拿雞湯偎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樣,盛在瓷罐子里封嚴了。要吃的時候兒,拿出來用炒的雞瓜子一拌,就是了。”由此可見賈府飲食之精細豐盛。
又譬如同樣是劉姥姥進府吃的鴿子蛋,她拿起箸來只覺不聽使,就說“這里的雞兒也俊,下的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攮一個。”這時鳳姐兒就告訴她“一兩銀子一個呢,你快嘗嘗罷,那冷了就不好吃了。”劉姥姥初次吃這個,自然是很難夾起來,果不其然“好容易撮起一個來,才伸著脖子要吃,偏又滑下來滾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親自去撿,早有地下的人撿了出去了”。這時劉姥姥嘆道“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鳳姐卻覺得沒什么,以當時的物價看,一兩銀子也不是什么小數目,可對賈府來說,不過是一只一不小心會掉地上的鴿子蛋,其用度之精可見一斑。
除了精細,《紅樓夢》中還講究雅致,一眾姐妹吃蟹時,“藕香榭周景色極佳,四面有窗、左右回廊,跨水接峰、曲折通橋;正值清秋,池水碧清、桂花極盛。此情此景,更兼”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詩“,才子佳人相聚,螃蟹美味尤勝。”林妹妹還因著身子不好不能多吃,吃前還“又命小丫頭去取了菊花葉兒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子來,預備洗手。”便是拿來洗手去除螃蟹腥氣和油膩的綠豆油面,也要拿菊花桂花蕊來熏。
《紅樓夢》中關于飲食的內容分散于各個章節與細節之中。如果要仔細研究這部飲食寶典,又豈是三言兩語能總結,代表著封建社會最高水準的精品佳肴,以詩意的生活方式和高雅的文化內涵,在《紅樓夢》中相輔相成,賦予了文學巨著一個新的靈魂。
作為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之最,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紅樓夢》的意義已經超越純粹的小說。昔日的繁榮不過是一場煙火轉瞬即逝,縱有千言萬語留到后世去評說。夢里的紅樓,現實中的曹雪芹,半夢半醒憶平生,到留戀處揮灑筆墨: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