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懷斯的藝術萌芽、初露頭角、探索發展、成熟穩定,四個階段簡單的介紹了懷斯的藝術發展之路。懷斯的藝術發展的道路受到家庭環境方面和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時懷斯的藝術對世界以及中國的一些藝術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的作品具有現代性的意味特點,它以內在力量打動著我們,啟迪我們的心靈。同時也向我們傳達著某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非同尋常的體驗,給予我們帶來心靈上一些觸動,散發著一種不同尋常的魅力。
【關鍵詞】:風格;理解;認知;體驗
安德魯·懷斯出生在美國東部賓夕法尼亞州的查茲佛德鎮的一個安靜的小村莊,他的家庭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之家。童年時代的懷斯患有慢性的靜脈疾病,因此不適宜上學。他的父母也就成了他的老師,懷斯受到藝術家父親的藝術啟蒙教育和母親生活品德的影響,擁有較為豐富的知識的儲備。他們全家人生活的信條:從生活中最簡單最平凡的實踐中獲得最大的歡樂。在鄉村生活中他的父母盡量讓他們擁有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適當的田園勞動和各種節日的慶典活動構成懷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父親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體驗事物,懷斯也很喜歡在田野中隨處轉轉看看,體驗大自然的美妙風光,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這些習慣在潛意識中形成了懷斯對大自然特殊的觀察能力和敏銳的感覺。在各種節日的慶典活動中懷斯自己親自動手布置房間,制作一些道具等,這些生活習慣也無形中訓練了懷斯對場面的掌控能力,同時也激發了他的創造想象能力。父母希望他們在這樣的生活體驗中,使他們明白生活的意義。而懷斯對這種生活方式的理解,也為他以后的生活和藝術創造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青年時代懷斯在父親和傳統藝術大師的影響下,通過刻苦的訓練他的藝術才能初露頭角,并且成功舉辦了他的第一次畫展。這個時期他的作品以水彩為主,他比較擅長把握形體,對繪畫對象描繪細膩真實,線條精準簡練。他描繪的題材大多為田野中的野花,野草,落葉,莊稼地等。在習作練習中,懷斯對同一物體通過轉換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視角來觀察研究這些細微的差別。他的習作訓練很明顯是為了他的創作所服務,針對創作中的問題深入研究,目的明確針對性較強。懷斯通過對不同材料、方法分析研究找到一種比較適合他的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在這個探索的階段中,懷斯很多時候借鑒了插畫的一些繪畫語言,因此商業性插畫對他影響挺大。
在與貝特西結婚后,妻子不支持他畫太多的商業性插畫,而他也不愿意畫這些插畫,在妻子的支持下懷斯放下了商業插畫,并對繪畫作了一個全面的分析并認真思索,經過一番深深的思考以后,他有了繪畫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他明白了繪畫不是為了一味地吸引眼球,而是對自己表達題材內涵的一個深度挖掘,探求屬于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表達出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生活體會,對事物本身的一種直覺和內心真實的感受。懷斯對繪畫媒介非常重視,他認為恰當的媒介能和好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畫出自己的東西,自己的味道。他不斷嘗試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用筆方法并孜孜不倦的進行著各種繪畫的探究。他的繪畫境界大為提高,風格統一明確。
就在懷斯春風得意之時,卻遭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與他感情一向較為親密的父親和他的兩個幼侄在一場車禍中不幸身亡。這場車禍給懷斯以沉重的打擊,而且禍不單行,由于懷斯傷心過度原本身體情況就不太好的他又被感染上了肺病,險些因此喪命。他父親的去世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這時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成為了他最重要的東西了。他的畫風也隨之改變。他此時的色彩世界是陰郁的,顏色更加暗淡,并隱約中孕育著些許的不安和危險性。他花了很長時間盡力驅散彌漫在他身體中的陰影。在那次意外之后,懷斯對哀悼、孤寂、死亡等悲涼主題的表達方式開始更加沉穩、優美,處理得當。他對作畫原因有了刻骨的理解,同時也基本確立了他的藝術發展的本質。
受這一事件的影響懷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作品多帶些悲涼孤獨,清冷的氣氛。同年中完成的作品《卡門》、《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公開拍賣》,就是出于對死亡宿命的感慨為進行的創作。之前的那種洋洋灑灑式的,自然抒情主義水彩畫就這樣從懷斯的藝術世界中消失了。他由此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穩定的的階段,進入到客觀、孤寂而又體自入薇的現實主義創作中。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社會背景影響下,他開始有寫實手法表現,而且熱衷于肖像畫創作。例如《愛國者》、《流浪者》、《芬蘭人》、《自畫像》等都是在這一段時間內所創作的。然而懷斯并不是為了成為一名寫實主義畫家,他也很少接受肖像畫委托。他畫出來的東西有些是自己的延伸,有些是很早的過去,使他想起已故的人或幼年時期自己所知道的傳奇英雄。畫面中寄托著自己深深的感情,同時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認知和對人生的一些思考。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懷斯的作品在世界畫壇廣為傳播,同時他的作品也在中國獲得了廣泛的共鳴。當時中國正處于“文革”恢復時期,他的作品和繪畫方式、繪畫觀念啟發了當時中國的一些在探索中、迫切希望轉變的思想前衛藝術家。同時也使得中國現代美術創作發生了巨大變化,從歌功頌德式的“紅光亮”藝術轉變為關注現實生活中來,中國畫壇興起了一股懷斯風。中國的繪畫開始關注現實生活,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狀態,因此自然主義之風興起。1979年羅中立的《父親》就真實反映了農民父親的貧苦形象。1982年何多玲完成了《春風已蘇醒》畫中的那片草地就是畫家作為知青下鄉時曾無數次的躺在上面的那片草坪。作品中流露著懷斯的一些傷感的情調,傳遞著畫家對人生價值的道德判斷與思考。除了何多玲,艾軒也是這一時期在“懷斯風”影響下凸顯的一位畫家。他早期的作品《冷雨》、《也許天還那么藍》等,都能看到懷斯的某些影響。艾軒的作品展現出畫家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探索,洋溢著自己對生命的短暫和脆弱的感嘆。
懷斯的傷感寫實主風格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體現出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注重畫面氣氛的渲染,人物形象保持著寫實化的處理,人物與背景的關系相對簡單。作品體現作者對人類的精神面貌和生命靈魂的的關懷。懷斯的作品具有現代性的意味特點。它以內在力量打動著我們,啟迪我們的心靈。同時他的作品也向我們傳達著某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非同尋常的體驗,給予我們帶來心靈上一些觸動,散發著一種不同尋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藝術巨匠-懷斯》 時光/著 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7月第一版
[2]何瑤·懷斯繪畫對中國油畫的影響分析 陜西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