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蘭香》作為一部以研究女性命運為主題的優秀文學作品,其主要圍繞傳統家庭關系中的夫妻關系、妻妾關系而展開,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描述與闡釋將傳統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真實狀態生動形象地顯現出來,其不僅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于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更是使得大多數讀者受益匪淺。而就當前形勢而言,我們更應當去深入地探析女性在社會關系、家庭關系之中的生存之道,因此,本文便是圍繞《林蘭香》的主旨內容而展開對于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以期可以為社會關系中女性生存之道的發展進步添磚加瓦。
【關鍵詞】:情與理;《林蘭香》; 女性;生存之道
通過一系列的閱讀與分析后,我們并不難以發現《林蘭香》的主旨在于探析女性命運,其將夫妻關系作為整篇文章的核心,自各種層面來描繪傳統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所擁有的地位以及其所存在的真實狀態。作者更是就婦女的實際能力、品德、氣度與見識能力將其分為了三六九等。總而言之,整篇小說通過描述一個家庭中不同婦女的生活情況與性格特征,將傳統女性的真實生活狀態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其不僅側面地體現出了女性在社會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境遇,更是深刻地體現出了作者就婚姻生活中女性生存之道的獨特見解。而筆者便是在作者的基礎上就情與理的沖突與消解展開自己的探析與研究。
一、女性與倫理綱常
燕夢卿作為《林蘭香》這篇小說的真正主角,不僅是小說作者著力于描繪的一個重點性、理想化的女性角色,更是中國傳統女性在社會生活、家庭生活中的真實反映。通過研讀整篇文章,我們發現自燕孟卿出嫁后,她始終遵守綱常禮教,以自己的能力去盡心地侍奉婆婆與丈夫,但是卻始終得不到丈夫的歡心,最終也就郁郁寡歡而亡。就筆者自身而言,燕孟卿所代表的中國傳統女性在其人生進程中始終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被倫理綱常過分地約束,將社會倫理道德置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忽視了自己所擁有的、獨立的“情感”。另一方面,燕夢卿對于封建禮教的拘束一直持有較為消極的態度,其自覺地以封建禮教的標準來規范自己的婚后生活,對于丈夫的冷淡、他人的攻擊她始終堅持著自己所謂的原則,無力反抗,這也就使得她既不能隨波逐流,更無法有效地適應于耿家的基本環境??傊谥袊膫鹘y觀念里,綱常禮教觀念之根深蒂固是我們難以想象的,而女性作為綱常禮教的主要約束對象,其所遭受到的磨難與挫折更是不容小覷。
二、男女與情理
作者在小說前文中便明確指出所謂的兒女之私情應當勝于夫婦之正理。雖然眾多讀者以及作者本人都對香兒持鄙視態度,但是仍然改變不了耿朗對香兒的愛慕、思念之情。究其本質而言,筆者認為這更是自側面反映出了一種社會事實——男女之情和社會道德之間互相獨立、互無干涉,在傳統的夫妻關系中,愛情的力量往往大于所謂的社會道德之“理”,愛情的力量往往可以逾越社會道德的力量[1]。筆者認為這與傳統的敘事方法具有極大的差異,這種敘事方法將所謂的社會道德力量拋出在外,以所謂的男女之“情”作為整篇文章的線索。
三、情理并重
情與理的關系自古以來就被給予了較多的關注,一方面,有人認為“理”是萬物的根源,理生萬物,例如宋明理學便將理學上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情乃兒女之情、家庭之情等,其在人類實現自我發展的過程中所占據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林蘭香》作為一部描述女性生存之道的優秀作品,其就情與理的關系展開了不同層次的論述,就上文而言,其將男女之情與情理相結合,展現了男女之情高于社會倫理道德的觀點。而在《林蘭香》中也同時提出了“情理并重”的觀點,在陳述這一觀點的時候作者主要將其置于夫妻關系中去進行實地考察,通過實地的研究與總結深刻地這反映出了一個較為深刻的問題——無論是出于“理”或是“情”,都不應當被視為真實的夫妻相處之道,僅有實現情與理的融會貫通,突出情理并重才能在保持夫妻和諧的同時,促使夫妻之間可以保持情理融合的融洽關系。而就筆者而言,我國的文化環境當中等級制度十分森嚴,女性的社會權利、家庭地位得不到有效保障,例如荒林等先生曾說過,就其本質而言,女性在社會生活、家庭關系之中的境遇并非僅僅表現為表面現象,其更是一種難以剔除的內部問題,僅有通過強有力的外部反抗才能自根本上改變實際問題的實現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女性觀念的解放。因此,就我國的傳統文化而言,實現情理并重刻不容緩。
四、總結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圍繞小說《林蘭香》所展開,通過分析作者筆下的女性角色與具體情節,在描繪“情”與“理”的同時,對于女性的生存之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主要包括女性與綱常禮教、男女與情理、情理病重三個層次的內容,以期能在分析具體故事情節與閱讀感悟的同時,以自我的觀念與思想為女性生存之道的發展進步推波助瀾。
參考文獻:
[1]朱莉華, 唐愛明. 恪守禮教下的人生悲歌——以《林蘭香》中的男性形象為例[J]. 綏化學院學報, 2017, 37(5):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