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胡巖老師為編導的作品《逼上梁山》作為題材,通過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對人物林沖忍耐、被逼與放下的堅韌性格和核心舞段所襯托的內心獨白的論述。并引申對此類男子英雄形象的古典舞劇目在表演與創作方面的思考進行個人的闡述。
【關鍵詞】:古典舞;《逼上梁山》;人物性格
在我參加2009年文華藝術院校獎第九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古典舞青年組)時,再一次與優秀的青年編導胡巖老師合作。在我參加的上一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少年甲組)時,胡老師就曾給我編創了《孔乙己》這個作品,打破了以往古典舞創作劇目中塑造正面人物,如:英雄、文人等,剛好相反的“丑角”形象來為我量身訂做這個節目,這也讓我認識到了古典舞也可以塑造這類形象,還可以這樣去表演,使我受益匪淺。第九屆“桃李杯”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突破,新的挑戰。因為,我想去表演出比“孔乙己”更成熟,更有難度的人物,我希望自己能塑造出不同形象的角色,因此,我和胡老師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合作、摸索,最后創作出劇目《逼上梁山》。
一、文學性參與下的舞蹈《逼上梁山》創作構思
在排練的過程中我和編導互相探討,共同尋找人物的形象,最終在嘗試中選定了《水滸傳》里家喻戶曉的人物林沖。他相貌如三國的張飛、身手如趙云。在四大名著《水滸傳》中作者施耐庵在描寫林沖這個人物的時候并沒有開篇就寫到他的優點而是先寫到了他的缺點,及其矛盾的心理。因此,我認為這正是這個人物形象最獨特、最有魅力的特點。在我的舞蹈表演中這樣的矛盾心理貫穿始終。舞蹈的開場,外表落魄、饑寒交迫的“林沖”邁著沉重的步伐,慢慢直氣腰桿……從這個落魄、壓抑狀態下的林沖到一個曾經帶領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第一段中音樂穩而沉重,給人一種壓迫感,最有特點的就是開始的第一條直線,它為劇目的“引子”。原著當中林沖是被高俅和陸謙設計白虎堂獻刀所害。編導要求我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如同在朝廷臣子獻給皇上的寶物一樣,而現在我表演的林沖雙手“捧著寶刀”獻上。節目就是以這樣一個形式在矛盾中開始。忍耐、被逼、放下便是這個人物的性格,編導利用身體的語匯來闡述林沖心中的活動。整個節目的層次層層推進,最后的高潮部分以一組最激烈的動作和音樂結束,在高潮的舞段結束后,下一段也就是林沖的雪夜上梁山,音樂悲傷平靜,動作抒情大氣與剛結束的舞段形成鮮明的反差,林沖已經完全被逼到了絕境,舞蹈中雙手顫抖摸著自己的臉,臉上刻著深深的烙印是一個永遠都抹不去的“囚”字,悲憤、無奈、痛苦、無助的站起來,指著蒼天,好像在對蒼天說:“蒼天無情啊!”林沖仰天大笑,這種笑不是悲傷不是喜悅,是一個人被逼到走投無路,家破人亡已經到達了崩潰狀態的笑,最終舞蹈用一個手握緊拳頭放下過去,頭也不回直奔梁山的造型的結束。
二、對于林沖人物形象塑造的舞蹈創作手段
(一)忍耐、被逼與放下的堅韌性格
林沖有著委曲求全忍耐的性格,他內心向往一種平凡的生活,不想去惹事生非,對自己的上司高俅畢恭畢敬。反而命運弄人,越不想發生的事情它卻偏偏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也只能做出一忍再忍。舞蹈用了許多用手掌往下壓的動作,這個動作喻意著心中憤然而起的怒火被強壓至心底,忍耐再忍耐。林沖追求的是一個“清平世界”可是往往惡人高俅破壞了他的世界,他只能選擇忍耐、逆來順受。我心中的林沖就算他有反抗之心他也沒法去放手反抗,因為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份自己忠愛的事業,我相信他已經很滿足了,認為只要我能忍耐過去事情就會有好的轉機,事情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他的忍耐是無濟于事的,這畢竟不是一個“清平世界”反而會變本加厲的迫害,逼到他走上絕路!
(二)核心舞段所襯托出的內心獨白
在舞段的中間部分以馬步提襟手的形式表現了林沖穩如泰山的霸氣,緊接著下一個是雙手張開的動作,好像是在乞求蒼天能給予他平靜的生活。但現實中無形的力量壓制了他心中的乞求,在壓迫中他仍然不失心中的那股威武的力量,在低空間的馬步中再一次架起了提襟手位,充分體現了林沖不屈不饒的精神。接下來一個狠狠踢腿的動作釋放了他內心的壓抑,想要掙脫現實的壓迫,找回自己的那份霸氣。他問蒼天、問大地,為什么他的命運這樣的曲折,抬起沉重的胳膊手心里捧著這顆矛盾的心,掂量著,思考著,自己應該如何繼續活下去。動作的處理、對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充分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并通過動作的反差體現了人物內心的矛盾心理。然而命運永遠逃離不了現實。在內心的沉淀和思考中突然間被現實的“雷鳴”驚醒。進入第二段的表演——現實的逼迫。
這一段分為三個層次,在層層的逼迫中將林沖逼上了梁上。本段,運用了大量的跳躍技巧,例如:旋子三百六、反掃堂接反旋子和地面的掙扎翻滾等動作來體現現實中被逼的反抗與猙獰。在最后的高潮中編導仍然運用了一條從舞臺通往觀眾的直線來表現林沖悲慘的命運。快速后退騰空躍起雙膝跪地,爬起來繼續沖上前方乞求,再一次被打回“地獄”,連續三次的上前乞求,乞求朝廷的容納。在一次次的乞求中擊垮了他的一片忠心。直到最后,在無可奈何中妥協。當每一次跳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的體力、精神、情緒幾乎達到極限了,在我心中,那時的我就是林沖。我心中的林沖對朝廷依然是忠心耿耿,可是朝廷一次次的拒絕,一次次的打擊,將他的斗志和信念完全的擊垮。使他失去了靈魂,直到走投無路。而林沖是多么的想回到原來幸福的生活,可惜這一切已經晚了親人、愛人、事業都已經煙消云散了,這個世界已經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當最后一段音樂在平靜中緩緩響起時,身邊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凄慘、悲涼,自己托起那雙已經抬不起來的手臂輕輕觸摸著深深刻在臉上的“囚”字,回憶著他的過去,嘆息著人生、嘆息著命運。艱難的從地上爬起來,用他最后的力量對著天空長嘯:“啊,蒼天啊!我……啊、哈、啊、哈!”這個聲音在悲壯和慘烈中似乎還夾雜著一絲他內心深處的渴望。冰雪紛飛的雪山上他孤獨的一人邁著艱難且沉重的步伐緩緩向山上走去,木然回頭,他不甘心放下,但現實再一次逼迫,他在內心的猙獰中再一次繼續前行,又一次情不自禁的回頭,卻被他狠狠的克制住了這發自人性的情感和留戀。放下一切、毅然決然的走上了不歸路——梁山。也許,這才是林沖這位英雄內心深處真正的獨白。
舞蹈的表演、人物形象的刻畫就是通過我這樣的分析和理解而呈現出來的,內心的獨白,把我從現實帶到了屬于劇情發生的那個年代,帶到了林沖生活的世界。使我走進了林沖的內心。
三、塑造此類男子英雄形象所引發的表演與創作思考
塑造了林沖這個人物以后,引起了我對塑造人物形象的表演的體會和思考。要想塑造好一個人物,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用舞蹈來表現給我們帶來了相當大的局限性,這只能通過肢體的語言或者是造型上面去著眼,而不會像話劇演員和電影演員一樣,他們用語言就可以表達出他們想要做什么、干什么!我們和觀眾是心與心的交流。舞者想去表演這個人物首先會從人物的內心出發,不管在熒幕上或者舞臺上的話劇演員都是相同的,要達到忘我的境界,去摸索人物內心的世界。但是我認為舞蹈演員用的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是其他人不會的語言,因為我們不能用嘴去說,而是要用自己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去表達,來表達內心深處的語言,所以說表演起來非常困難。表演一個人物一定要注重細節,眼神、嘴巴、手、腳等每一個部位所做出來的表現都可以讓觀眾明白你想要說什么,而不是為了去完成好這個動作,讓這個動作多么的完美。往往一些并不完美、舒展的動作給觀眾極其深刻的印象。記得編導跟我說過,表演人物動作并不是最主要東西,情緒才是劇目的主干!《逼上梁山》這個劇目的創作我認為編導選擇了人物塑造的另一個角度,而不是從家喻戶曉所認識的林沖去下手,可能很多人認為林沖是一個英雄的形象,而真正林沖的內心世界該是樣的呢?他也是人,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有強有弱的人,他的內心也是會逃避、懦弱、忍耐。所以說編導抓住了林沖內心世界的另一面,感情飽滿、復雜、矛盾,并沒有選擇林沖霸氣,威武、英雄的那一面去創作!現在的劇目創作有許多只是看到了人物的表面,沒有走到深處,走到人物內心世界。對于中國古典舞的人物塑造劇目的創作我們應該多方面的思考、揣摩人物形象,真正的去了解這個人物,從不同的角度去闡述,用現代人的眼光去審視古典人物的形象塑造。
舞蹈《逼上梁山》,對我自身表演來說是一次較大的突破。通過我對林沖這個人物的表演實踐,讓我懂得了該如何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尺度,我們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創作、表演這種類型的人物。中華五千的歷史給予了我們堅實的文化基礎也提供了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我相信,今后古典舞的創作一定會呈現出不同類型、不同凡響的人物性格形象的,我愿以此為起點繼續去努力!
參考文獻:
[1]舞蹈人物研究系列之李正一[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05):2-4.
[2]張卉雨.新世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獨舞)精品劇目創作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7.
[3]慕羽.中國民族民間舞創作的話語立場[J].民族藝術研究,2014,27(02):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