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淺析了修拉與莫奈繪畫的異同,首先闡述的是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產生的背景,其次論述了修拉與莫奈繪畫的風格,從中來挖掘色彩的炫麗、構圖的形式、用筆以及繪畫質感等繪畫語言之間的關系,以及所展現出的藝術理念。最后就修拉和莫奈藝術風格異同這一論點,進行論述他們在藝術語言上的個性與共性。
【關鍵詞】:莫奈;修拉;光色
1.印象主義與新印象主義產生的背景
1.1 印象主義產生的背景
在19世紀的中期是法國社會相對穩定的時期,當時社會科技的發展為繪畫提供了重要條件,也為印象主義畫家的繪畫創作提供了理論依據,他們走進戶外尋找更美的藝術題材。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也是印象主義畫家繪畫進步的源泉,推動著印象主義藝術家對客觀世界描繪的感情,吸引著藝術家走出乏味的工作室、帶上繪畫工具,來到美妙的鄉間田野、咖啡旅館;用滿懷希望的畫筆描繪真切的生活情景,并抒發著他們內心的強烈情感。“印象主義” 這一稱謂也隨莫奈名作《日出·印象》而誕生,并開啟了現代主義之門。
1.2 新印象主義產生的背景
新印象主義這一詞是在布魯塞爾雜志(現代藝術)上首次使用的。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印象派四分五裂之后,印象主義的表現手法過于拘束單一,隨之而來的是法國新印象主義。該派的畫家對現代光學理論非常迷戀,現代光學理論給了這一派進步的源泉,他們認為莫奈的繪畫理念不夠科學。為了更好的發現色彩與光的魅力,他們進行大膽的實驗,即根據光學理論畫出色點,將色點系統排列。
2.莫奈與修拉繪畫的風格
2.1 莫奈繪畫的風格
莫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莫奈大膽的減弱了繪畫具象寫實的形體,找到了光色炫麗的表現方法,但是他過于追求瞬間印象的光色同時,缺失了對客觀世界的聯系。在他注意到這一問題時,他轉向研究單一的主題,再進行分析它們在不同環境下的變化。如油畫《草垛》就是畫家進行這種色彩試驗常被人們提及的作品,他的這些經過了深思熟慮追求瞬間光色細微真實,科學變化的作品,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睡蓮》這組畫作是莫奈花甲之年的藝術創作,這組作品充分的表現了莫奈對繪畫的全部理解,真實的再現了不同環境下變幻莫測的瞬間印象。用雜亂的筆觸描繪漣漪波瀾,用平整的色彩確定水面的平靜和安詳,豐富了畫面表現方法。在這里豐富的筆觸展現了色彩紛飛的效果,光色的成功組合使整個畫面五彩炫麗而且安詳神秘。睡蓮這組作品在莫奈的筆下描繪的委婉含蓄,只是那瞬息萬變的光與色,內在的表現出了光和影的魅力,自由的抒發情感,酣暢淋漓。莫奈的繪畫再現了世界的多彩,在光色的追求下表現了對生活的參悟。那炫麗的筆法,浪漫的色彩,變化無限的光色追求,都為修拉藝術的創作進行了導向,并對修拉的藝術生涯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2.2修拉繪畫的風格
修拉是法國新印象主義的主將,他在青年時期開始對色彩科學極其癡迷,光學理論的出現使修拉藝術理論及實踐找到了可行的源泉,他認為莫奈的繪畫創作過于感性,而修拉從這里開啟了他藝術實踐的未來世界。為了更好的發現色彩與光的魅力,修拉進行大膽的實驗,即根據色彩科學理論,用科學的理論畫出色點,將色點系統排列。用色點技法表現畫面,在一定距離觀看時,色點就會自行混合,給觀看者留下深刻的視覺盛宴。修拉的作品《星期日午后的大腕島》,是色點技法的代表畫作。在同時代修拉的這種創作技法還很前衛,這幅畫也預示了色點技法將對印象主義的大膽修正。這幅作品參加過1886 年舉辦的印象派最后一屆畫展,并隨即引起了爭論。這幅畫描繪了天氣晴朗的人們在大腕島上愉快郊游的場景。人們集會休息郊游,前景暗綠色代替暗面,草坪則是明亮的黃綠色。衣著時尚的女人們打著太陽傘,身體服飾由曲線構成。在這一刻時間似乎停留在了大碗島的午后,這一切是那么的科幻而真切,光線和色彩告訴人們明暗界限的分明。整個畫面都在修拉的掌控之中,人物被系統的安排在畫面的每個角落,起到了平衡畫面的效果,畫家的主觀處理把人物刻畫的像木偶。整幅畫面用色點來表現,密集的色點是整個畫面構成的形式,色點彼此交錯呼應,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從服裝穿著可以看出不同職業的人們被設計成一個集合,人們在一起交談、嘻戲、沐浴陽光這都表現的那么和諧,但同時又是那么夢幻。
3.莫奈與修拉繪畫的異同
莫奈與修拉都在光與色的世界里進行了偉大的探索。修拉繪畫開始于印象主義的發展時期,也影響了印象主義的發展,修拉對光色科學的專門研究使得他的創作獨樹一幟,而他自己也成為新印象主義的代表。莫奈與修拉都對大自然的光色變化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對物體固有色的減弱而強化自我主觀色彩處理。他們都從安靜的室內走向陽光明媚的室外,開始對外光下的色彩進行深入的推敲分析。他們都是按照光譜科學的理論來選用顏料,拋棄了古典大師老套的用色方法,他們用小筆觸將物體內在的節奏感呈現出來。他們都描繪身邊的生活小景、主題以戶外風景為主、主要戶外光色效果等。如果說莫奈是把光與色完美的結合,那么修拉就是在印象主義的基礎上使光與色的結合更加科學化、有序化、更加經得起推敲。
莫奈與修拉在繪畫創作中的技法與理念有所不同。修拉在創作的時候,精心安排純色圓點的位置,色調依據對比濃淡規律使這些因素如(固有色、光源色、反光色)及其比例取得平衡。而莫奈繪畫筆觸形式是多樣的,同一幅畫面上會出現短小的線條和結實的筆觸,以互補色取得畫面的協調。莫奈的藝術創作主要用光和色來表現轉瞬即逝的瞬間印象,取得五彩紛飛的畫面效果。而修拉認為要“制造有序合理的美”,并給瞬間的光色賦以永恒的形式。莫奈的用筆形式打碎了繪畫對象的本身形體,他繪畫時主要在于表現物體表面的色彩視覺效果,而忽視了輪廓的寫實。修拉運用色彩非常有規則,場景對象的形體都比較具象。莫奈繪畫時更加依賴于現場感受,而修拉在繪畫創作時,大膽的革新了莫奈過于對場景的依賴,修拉寫生是為了收集更多的素材,為接下來的創作提供更科學的參考依據。在莫奈的作品中色彩是混合在畫面中的,對比色的運用讓畫面充滿了運韻律感,又有豐富的色彩變化。走進觀看,色彩明、跳躍、涌動;退遠觀看,色彩和諧統一,顯得特別溫馨。而修拉認為莫奈表現的光和色還不夠科學,過于感性。他為了使畫面的色彩更加科學主張用色點分割的方法代替印象主義沒有章法的色彩。修拉用小而碎的筆法畫畫,通過純度極高的色彩來協調畫面,使畫面帶有靈動的節奏感,色點在一定距離觀看會在視網膜上自行混合,形成科學的繪畫形態,這完全體現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外輪廓鮮明而呆板。
參考文獻:
[1] [美]科爾頓:《近現代世界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年。
[2] 沈煉之、樓均信:《法國通史簡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30 年。
[3] 郭華榕:《法蘭西文化的魅力》[M],北京,三聯書店,1992 年。
[4] [美]魯道夫·阿恩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年 3 月,第一版。
[5] [英]貢布里希著:《藝術的故事》,[M]范景中譯,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99 年。
[6] 韓曉:《印象派繪畫的“攝影性”風格—探究早期攝影術對印象派繪畫的影響》[J],載連云港職業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