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藝術設計的飛速發展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這種飛速發展帶來了很多問題,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和很多不足,使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存在偏差。論文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的分析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以及創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個參考作用。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的背景
(一)專業發展的背景
從原始的洞穴文化到壘石為屋,直到今天的摩登大樓,人類對居住環境的改變形成了一部文明史詩。建筑文明可以從神廟、寺院和代表皇權的宮殿談起。從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國的長城,從巴黎圣母院到中國的故宮,無不是建筑的燦爛之星,這些都是人類燦爛建筑文明的精華。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環境從早期的滿足需求到后來的以人為本,是人對環境需求的一個演變過程。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被人重視,對自身生活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環保的意識日益加強,藝術也慢慢融合到環境改造的過程中,早期很難見到的“環境藝術”,也被人們所重視,進而發展成一門相對獨立而又融多學科知識為一體的藝術設計門類。1988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將室內設計專業改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將室內設計專業內容擴展至室外環境設計,隨之,全國高校紛紛設立該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設立,極大滿足了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較短的時間已經在國內數百個院校建立。這種飛速發展滿足了社會的需求,但是也帶來了較多問題,辦學思想和教學水平的差異性和不足,還有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認識上的偏差等等問題。如何提高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水平是至關重要的問題,也成為后期發展的關鍵問題。
(二)專業概念分析
在國家學科目錄中環境藝術設計屬于藝術設計下的專業,其專業內容包含室內設計和外部環境設計,即以研究和設計室內空間、光色、家具、陳設諸要素關系為目標的室內設計,與以研究和設計建筑、綠化、公共藝術、公共空間和設施諸要素關系為目標的環境景觀設計。“室內”與“室外”由“環境藝術設計”建立之初的兩個專業方向逐漸走向兩個相對獨立的專業,環境藝術設計也將從單一專業成長為以“環境藝術設計”為名稱、由眾多相關而又不同的專業組成的專業群。
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發展與現狀分析
(一)環境藝術專業在中國的發展
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中人們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藝術品位也在不斷提高,生活環境的期望越來越高,在這種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迅速興起,并形成一門獨立學科。
我國環境藝術作為學科和行業,是自1985 年起步的。1985年,中國建筑學會在北京召開了中青年建筑師座談會。建筑作為環境藝術的性質,在會上引起廣泛的重視,與會的建筑師重溫了《華沙宣言》(1981 年第 14 屆世界建筑師大會通過,主題為“建筑·人·環境”),會后,撰文探討有關環境藝術問題。1987 年,《中國美術報》專門召開了以環境藝術為主題的座談會。與會的專家開始籌建中國環境藝術學會。1988 年,《環境藝術》叢刊創刊號問世。1989 年,中國環境藝術學會(籌)等舉辦“中國 80 年代優秀建筑藝術作品評選”,在海內外引起很大反響。1992 年 10 月 8 日,代表中國建設環境藝術的國家級協會――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環境藝術委員會成立。我國環境藝術目前處于起步階段。近 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國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涨暗丶铀偌哟?,城市建設、住宅區的建設速度與規模也是空前的。沒有自己民族的、本土特色的設計,這種現象給各個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敲響了警鐘,創新型人才培養是很重要的。
(二)現階段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我國高校設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時間還不長,大多數開設在藝術類院校和一些工科院校。這個專業在我國的迅速發展,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現在市場對本專業的需求較大,整個就業形式還是比較好的。二是專業本身的特點是技藝性較強,具有實踐性、技能性的綜合特征,很容易適應社會,這也是各個院校愿意設置本專業的重要原因。系統培養的專業人才慢慢涌入社會,雖然提高了行業的水準,但也存在很多問題,例如:
1、教學大綱沒有統一的標準
各個院校對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解不同,造成各個院校在制定教學大綱的時候沒有統一的標準,有一些院校還沿用的是原教育部頒布的《美術教學大綱》,還是以繪畫課目較多專業課程只是附屬,這就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停留在空洞的“形式主義”和“裝飾主義”之中。還有一部分院校課程設置很近似,沒有本專業的特色,無法培養出專業特色人才。
2、專業課程設置缺乏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特性研究
部分院校在課程設置的時候,只考慮到科目的數量,增加理論課學時,忽略了實踐課程的重要性,缺乏社會職業需求的時代性和針對性,與實際應用的社會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課程體系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也是現在社會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學生大學畢業后再從零開始學習,社會中所需要的人才和高校培養的人才有一定的差距。
3、設計教育體系不建全、人才質量不高,缺乏創新意識
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既有理論作為基礎還要有實踐,并且還需要較高的審美能力,我國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只有兩種院校,藝術和理工類,這就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環境藝術設計的過程和方法是需要較強的理性指導,嚴格遵循科學的規律,而外觀和造型設計卻有需要創造性和人性與靈活的思維能力來進行設計的,在現在的工科類建筑設計領域,有一套較為完整的思想體系和科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強調工程性,注重技術方面的培養,在藝術設計院校更多的注意感性方面的培養,只強調了造型的重要性,注重設計缺乏對工程方面的學習。這就造成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不管是針對室內還是室外都缺乏持續的、廣泛的、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是不完善的。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應該注重現代設計思維理論和現代的先進科學技術在課程建設與理論研究方面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長效發展。包豪斯設計學院曾強調藝術與技術的統一性,西方國家在很早的時期已經注意這個問題,將學生的知識結構完善,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應該吸取精華,使學生成為創新應用型人才。
企業和市場需要大量的具有綜合素質的創新應用型人才,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是全方面的,既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還是應用型專業設計人才,公司還需要設計師的綜合設計能力,招聘時會模擬工作時間的一些案例來考察設計師的綜合應用設計能力。市場不是檢驗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唯一標準,就業率也不是衡量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辦得好壞的指標。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要培養有眼光、在設計上有創新思維的設計師,不應以工程數量和經濟效益來衡量,如果我們大家都來強調“工程”,設計誰來做?再過十年,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我們所完成的項目頻繁改建拆毀,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相矛盾,我們所培養的設計師僅僅是普通的勞動力而已。跟隨他人腳步不如自己搶先而行,為此,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對于我們環境藝術設計教育者來說可謂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大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展示空間設計與工程》.胡家寧.重慶大學出版社.
[3]《花卉學》.蘆建國.東南大學出版社.
[4]《建筑裝飾設計》.吳龍生.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5]《建筑裝飾設計》.劉超英.張玉明.中國電力出版社.
[6]《室內空氣環境》.王昭俊.趙加寧.劉京.華工出版社.
[7]《室內空氣質量檢驗方法指南》.曲建翹.薛豐標.蒙濱.中國標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