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媒體將我們帶入對自然的遠程感知,讓我們變成了瞎子和聾子。來自電視屏幕的暴力視覺轟炸,形成拓撲災難。裝置藝術作品《時空隧道》的創作者王度用媒體事實的方式提示我們現實的存在,從日常物化現象的自覺,尋求深刻的生命體驗。媒體時代下,或是更應該具有懷疑精神。
【關鍵詞】:王度;《時空隧道》;裝置藝術;信息;媒體
1.前言
現如今我們正處于互聯網消費的大時代,媒體的存在猶如空氣一般,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媒體的發展對于社會生活的影響亦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理性的對待。王度的《時空隧道》運用裝置藝術手段的特殊性,巧妙地把媒體本身作為現實來對待,從而達到揭露時代現實的目的。靜觀時下,足以引起我們對生活本來面目的審視。
2.裝置藝術
2.1概念
裝置藝術是上世紀60年代源于西方的當代藝術類型。裝置藝術通常混合了各種媒材,藝術家通過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中,利用這些人們日常生活中已消費或未消費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的有效目的選擇、利用、改造和組合,以創造出源于內心深處的或概念性的經驗。簡單概述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
2.2特點
“它們主要是裝配起來的,不是畫、描、塑者雕出來的;第二,它們全部或部分組成要素,是預先形成的天然或人工材料、物體或碎片,而并不打算用藝術材料。”【1】阿納森《西方現代藝術史》這樣描述裝置藝術。裝置藝術不能被簡單的分類并置,它能夠有效的利用其他的藝術形式,包括繪畫、雕塑、影像等等。另外裝置藝術所創造的環境,這使得觀者的介入成為作品成立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時空隧道》
3.1創作背景
世紀之交,我們正置身于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時代、消費時代、生命科學時代。每天每時每刻我們接受著來自電視、電腦、手機、報紙、廣播等媒體的信息轟炸。“XX國遭遇恐怖襲擊”,“XX官員情婦事件”,“XX航空公司飛機失聯”,“廣場大媽又掐起來了”“XX明星在電影節走紅毯”“XX公司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XX省今年高考大軍再創新高”這些一條一條的訊息無時不刻的侵襲著我們的生活,或是日常生活的成分。如洪荒炸開之時,信息汪洋恣肆,即時即現,容量宏富。信息媒體對我們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從我們青少年無論起床還是睡前無時不刻地翻閱手機,到尼克松不敵肯尼迪怪罪于他的電視形象不佳,面對這樣的社會語境,我們顯得無所適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汗有一著名的預言:“電子技術使人相互依存的新局面,以地球村的現象重新塑造著世界。”靜觀時下,整個地球的時空緯度已變為彈丸之地,稱麥氏為“既弗洛伊德和愛因斯坦以后最偉大的思想家”實至名歸。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中論道:“印刷術時代步入沒落,而電視時代蒸蒸日上;電視改變了公眾話語的內容和意義;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務領域的內容,都不可避免的被電視的表達方式重新定義。電視的一般表達方式是娛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內容都心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而且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2】
正如策展人巴斯卡爾博斯所言,“他不是一個'批評性的'藝術家。他采取了一種非教條主義的立場,通過把媒體圖像當作現實本身來處理,從而達到揭示我們的時代的現實的目的。”王度沒有單純的反對或批判,而是通過個人的視角將這個充滿信息的媒體化世界的現狀分裂切割夸張攤開,把圖像從媒體世界中還原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以龐大的體量和信息的泛濫讓觀者重新審視和思考媒體信息的存在,從而創造了一個新的現實層面。因而,他的作品可看作是以不同角度作為切入點,捏碎重塑現實世界的一系列觀念,或也可看作是他曾說到的“我是大眾和現實的發言人”的“發言”。如果說王度把自己替代媒體本身來進行創作活動,算是一語雙關,既假裝接受媒體,卻又利用了媒體來試圖擺脫它,雄辯而明智的布道。
3.2形式與內容
在華裔旅法藝術家王度的展覽《時空隧道2004》中,其觀念藝術作品《時空隧道》呈現了讓參觀者進入一個類似于腸子一樣的彎曲的管道,厚30公分的管道壁是由幾噸重的報紙填塞而成,并將正在直播的各不同頻道的電視機鑲嵌在報紙里,隧道的出口是一段滑梯,由此參觀者可滑落進展廳。隧道寓意并替代廣泛的媒體系統,使參觀者圍困其中,我們則象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樣,被媒體系統所生產消費隨后拋掉。對王度而言,作品《時空隧道》是他對我們時下媒體世界的闡釋與再現,他認為,媒體就類似于一個消化系統,當你進入這個隧道,就會被各種噪音和圖像侵蝕。
4.媒體
4.1概念
媒體又稱“媒介”“傳媒”,指傳播資訊的中介物,也就是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受者之間可攜帶或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工具。
4.2媒體時代的自省
正如《娛樂至死》中所宣揚的形式決定內容的實質:“印刷術樹立了個體的現代意識,卻毀滅了中世紀的集體感和統一感;印刷術創造了散文,卻把詩歌變成了一種奇異的及精英的表達形式;印刷術使現代科學成為可能,卻把宗教情感變成了迷信;印刷術幫助了國家民族成長,卻把愛國主義變成了一種近乎致命的狹隘情感。”文明使我們受苦,野蠻使我們回歸。
5.《時空隧道》的意義
《時空隧道》的表達真誠且有力度,未曾誨談現實。馬克思主義所講述的資本主義的發展造成了人的異化,而媒介信息對人深入骨髓的影響正是其理論的現實縮影。毋庸置疑,現如今,人的發展呈現出離心化,我們的思維僵化,無所適從,正逐步喪失更為細膩和敏感的體悟,主體意識的淪陷,使得我們的生命體驗變的如同豬八戒吃人參果一般的粗陋無知。對于任何事物的發展,我們都應該理性的從正反兩方面看待,例如媒體的存在對于日常生活的影響,當我們正在享受媒體的發展所帶來的便捷與高效的時候,不應忽略它的另一面影響。
6.結語
在地球村全然活著,并恰如其分的意識到現實,連帶其中的自由、以及各種可能性和重要的選擇。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把不能很好的理解或吸收真正的自由之意志運用在生活中的狀況稱作“糟糕的信念”。不得不找到XX工作、不得不結婚、不得不生子、不得不贍養老人、不得不上學等等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但從來沒有去斟酌推敲事情背后的本來面目。一如《時空隧道》所指示的那樣,我們處在類似消化系統的媒體系統中,進入其中,自始至終被各種噪音和圖像干擾,如同生產線上的產品被生產和消費。揭露了體制的真相,剩下的該是召回人漸漸失去的本性,平衡理智與情感、思辨與直覺之間的聯系。互聯網消費時代,或是更應該具有懷疑精神。
參考文獻:
【1】(美國)阿納森《西方現代藝術史》(鄒德儂) 出版社: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美國)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章艷) 出版社: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加拿大)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何道寬)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