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元藝術共存與交融的現代社會,現代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藝術溯源的挖掘與解讀。湘西土家織錦從紋樣、色彩、象征意義等蘊含了豐富的美學資源,其藝術審美從人和自然到宗教信仰,無不體現著傳統藝術中極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是一種“有意義的語言符號”。
【關鍵詞】:土家織錦;傳統藝術;語言符號;文化傳承
湘西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通俗來講,是指土家人自己織造的土花鋪蓋的意思。土家織錦歷史悠久,從土家織錦發展的歷史脈絡來看,首先是從商周時期的原始編織到唐朝時期的蘭干細布,到宋元時期的溪峒布,再到明清時期的土錦,最后到現在的土家織錦。一直是我國民間織錦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被譽為“無字的物質歷史史詩”。在湘西,土家織錦主要集中于古丈縣、龍山縣、永順縣和保靖縣四地。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大量手工民間藝術因無法快速實現經濟回報,處于逐漸消亡的狀態,國家和大量專家學者意識到其社會歷史、藝術審美、文化傳承等研究價值,以及給于保護和傳承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把湘西土家織錦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并設置相關研究機構和傳承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土家織錦被更多人所悉知和接受。
在多元藝術共存與交融的現代社會,現代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對傳統藝術溯源的挖掘與解讀。湘西土家織錦從紋樣、色彩、象征寓意等蘊含了豐富的美學資源,其藝術審美從人和自然到宗教信仰,無不體現著傳統藝術中極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是一種“有意義的語言符號”。
1.土家織錦的紋樣藝術語言特征
土家織錦的紋樣題材整體可以歸類為四大類。一類是動植物紋樣,主要與土家族人們長期山中狩獵生活相關。第二類是生活物件及場景,土家族人善于取材于生活細節,把身邊隨處可見的農作工具、家具、勞作場景、嫁娶場景等各方各面均能成為藝術創作的題材來源,并對之進行加工提煉呈現于土家織錦紋樣中。第三類為幾何紋樣,也是織錦紋樣中運用最多的形式。第四類為文字紋樣。土家織錦紋樣樣式繁多,豐富多彩,體現著土家族人們有著高度的觀察力和裝飾審美。其藝術語言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幾何化、對稱性和連續性。
土家織錦的織造工藝手法為通經斷緯法,即經線固定不變,而是通過緯線的穿插形成圖案,邊緣呈階梯狀從而使各種圖形最終以簡化的多邊形形狀來描繪,使得土家織錦圖案整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幾何化的藝術效果。在構圖上,通常習慣把以團花為主的主體圖案置于中心位置,突出創造者的主題意境造型上喜好采取夸張的表達形式,經過變形使得紋樣圖案更具裝飾趣味性。
圖案的對稱性和連續性在土家織錦紋樣中亦是很常見的結構布局形式,如西蘭卡普作品“爛苦梅”,梅花圖案以二方連續的形式左右展開,置于作品中間,外部圖形則用“之”字形幾何紋樣對稱分布在兩側。另外,土家織錦優秀作品《四十八勾紋》、《巖墻花》等,均采用了對稱和重復連續的藝術形式,使作品有著氣勢磅礴的大氣之勢。另外,從作品細節來看,大的結構用連續方式排列,而小的圖形則在大圖形的四周向外擴散,顯得沉著穩定。土家織錦圖案的對稱性和連續性特征早已在土家族人民心中達成共識,并且一代代流傳下來。土家織錦紋樣表現形式、構圖方法、構成規律等通過口授和模仿,逐漸形成土家族的民族特色。
2.土家織錦的色彩藝術語言特征
土家織錦在色彩上給人色彩豐富、用色夸張的整體印象。通過整理分析大量作品后發現,土家織錦的色彩運用通過代代相傳,在配色上早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程式和規律,有著自己的獨特色彩表達方法。土家織錦色彩的特征之一是忌白尚黑,這跟土家族人的生活習俗有關,白色是不吉利的象征,因此土家族從服飾到織錦均以黑色或深色為主,崇尚黑色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即用來染色織物的染料來源于天然植物或礦物中提取,深色不容易脫色,因此長久流傳下來。原色的對比和復色的互補是土家織錦色彩運用的另一個特征,最常見的即用紅、黃、藍三原色,加上黑色、藍色為底色,進行色彩面積合理分配及搭配,形成鮮明強烈的色彩對比藝術效果。
土家織錦的大部分作品在色彩上給人以色彩斑斕的印象,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但是仔細觀摩,可以發現張揚的色彩背后,卻透露平衡的和諧本質。比如作品《巖墻花》,所用色彩除了對比強烈外,明度和純度還很高,但是以黑色為底色,并用黑色和淺色進行勾邊處理,使得激進的色彩得以平緩。另外,土家織錦在色彩上對所表達描繪的對象不是直接的拿來,而是在原有色彩上進行簡化、提煉,最終為表現審美和情感服務。
3.土家織錦的象征寓意特征
土家族人民自古便崇拜神與大自然,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民間信仰,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土家織錦藝術中,主要體現為紋樣的吉祥、自然崇拜、原始圖騰、生殖崇拜等象征性寓意。比如,織錦中的花鳥魚蟲、自然氣象、農耕生活等形象的呈現,便是土家族人民對大自然最直白的解讀和崇拜。而把代表祝愿的吉祥的漢子、寓意吉祥的事物的圖案織入織錦中,是土家族人對用以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土家織錦除了紋樣具有象征寓意性的特征外,織錦本身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比如土家族姑娘們出嫁的時候,有織錦為嫁妝,代表女方勤勞持家和對該姻緣的重視;“臺臺花”紋樣的織錦,用來包裹剛出生的嬰兒或作為小孩搖籃的蓋被,具有保護小孩不受傷害的理想象征意愿。
土家織錦紋樣和色彩運用關聯著象征性寓意的圖騰信仰,土家族人民對象征性寓意的重視,造就了土家織錦的獨有特色。更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土家織錦的藝術語言無聲勝有聲,其紋樣、色彩、象征寓意賦予了紡織品傳神的意蘊,需要研究者或傳承人深入了解其中滋味、解讀其藝術語言,方能感受其中之意趣所在。土家織錦的藝術性與土家族的民族民俗文化緊密相連,更是社會的多元化文化里土家文化與智慧生產之間的傳承與交融。當今社會對土家織錦藝術語言的解讀,不應該僅僅停留于表面的藝術形式美感,更要關注其工藝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傳承。深入品味土家族人民高尚的生活哲學和最原始的藝術創作激情,把土家族人們創作織錦藝術過程中的淳樸、善良、包容的藝術態度融入到現代藝術設計中來,構建傳統藝術語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和諧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