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審美活動是一種復雜微妙的心理現象,它涉及到民族文化的深層次結構與審美意識的積淀形式。本文依照社會符號學的翻譯觀,通過對電影片名的意義及特殊功能進行分析,說明了電影片名的翻譯不僅僅是單個符號的轉換,而是讓新的電影片名在譯語社會語境中生成意義。
【關鍵詞】:電影片名;翻譯;社會符號學
一.引言
“符號學是研究符號指意系統的科學,是研究符號的最全面的系統。在人類社會多元符號系統中,語言符號系統最為復雜,典型。運用符號學所提供的分析符號的方法和體系,便能對語言進行比傳統語言學更清晰,精確的研究”(王銘玉,2004)。本文首先闡述符號學的基本特征——社會性,再通過社會符號學翻譯理論模式,探索電影片名翻譯對等的實現過程。
二.社會符號學翻譯理論
社會符號學不是對單個符號的研究,而是對符號系統如何在社會語境中生成意義的功能的研究。社會符號學理論是一個功能理論,它來源于韓禮德的功能語言學理論,其中句法不再是一個形式規則系統,而是社會交際的資源。美國翻譯理論家尤金.奈達在符號學基礎上,提出并發展了社會符號學翻譯法。奈達的社會符號學翻譯法指出,“翻譯的過程就尋求功能對等的過程,翻譯中絕對的對等是不可能的”。陳宏薇在韓禮德的社會符號學研究和奈達的社會符號學翻譯法的基礎上,提出翻譯標準應為 “意義相符,功能相似。
三.電影片名的功能特征
從社會符號學角度看,翻譯即翻譯意義,包括言內意義、指稱意義和語用意義。意義往往體現一定的功能,社會符號學翻譯涉及的功能指的是彼特一紐馬克的語言六功能和韓禮德提出的語言的三種元功能。前者指的是語言符號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表情功能,意動功能,酬應功能和元語言功能;后者指的是語言符號的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謀篇功能。
語言的信息功能,針對電影片名來說,就是指電影片名中體現電影的題材,主要內容等。比如 《恐怖游輪》,《電鋸驚魂》,首先,“恐怖”和“驚魂”就明確向觀影者確定了電影的題材為恐怖片,“游輪”和“電鋸”同樣也是符號信息,在觀影者看到片名的一瞬間就能了解影片中恐怖元素。
《滿城盡帶黃金甲》電影片名體現的就是其美感功能。詩句,成語的運用使片名瑯瑯上口,增強了語言藝術的傳播效果,而且能調動觀影者的聯想,也就是說,調動了其共同認知。比如,《滿城盡帶黃金甲》, 其電影片名選自黃巢《不第后賦菊》中的名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這一片名首先會因為其就會通過詩句推斷出電影可能是講述皇室王權爭斗的故事。
語言的意動功能強調了語言的目的性,通過語言來影響接受者的思維及行為。就電影來說,電影要面向觀眾, 吸引觀眾, 讓他們通過電影的片名產生觀看電影片名的欲望, 使影片的票房收入達到預期的目的, 比如《南京!南京!》,《色|戒》,標點符號的使用給片名賦予了很大的感情色彩,而濃烈的感情色彩更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南京!南京!》的兩個感嘆號表達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烈以及震驚程度,而不管是張愛玲原著使用的《色,戒》還是李安電影使用的《色|戒》,都給了這兩個字更意味深長的意義。
四.社會符號學翻譯原則與電影片名翻譯對等的實現
4.1言內對等
言內對等包括語音,詞匯,篇章和句法等層次。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因此言內意義也有很大區別。
比如西班牙著名導演阿莫多瓦的電影《Tie Me Up ! Tie Me Down !》,講述的是一個有精神疾病的男人喜歡上了一個色情片女星,為了能夠得到她,男人用繩子捆著女人去流浪,從來沒有松開過,而影片的最后女星也愛上了這個男人。而中文的翻譯非常巧妙,為《捆住我!困住我》,將英文電影片名里的“up”和“down”的對應,譯為“捆”和“困”,通過諧音的效果,一語雙關,不但沒有損失原片名的音韻美,而且傳達了原片名的言內意義。眾所周知,阿莫多瓦導演的電影風格非常鮮明,在他的電影世界里,欲望始終是人類任何行為的主宰,甚至他自己的制作公司都起名為“欲望無限”,而這兩個字“捆”代表欲望,“困”代表愛情,這樣的譯名已經成為一種符號,有著導演專屬的風格特點,而電影叫座的原因則是這種符號社會資本的不斷積累。
4.2指稱對等
指稱意義是語言符號與其所描繪或敘述的事物的關系,是語言符號表層的意義,其核心內容是事物基本的區別性特征 ,可以理解為語言符號的“所指”。
陳建斌自導自演的新作《一個勺子》在英譯時選擇了 《A Fool》,而不是直接譯成 《A Spoon》,原因是 “勺子”是中國西北地區的方言,意思是指一個人“傻,蠢”,電影全部使用方言進行拍攝,所以講方言符號作為片名不僅僅是電影的營銷手段,也強調了電影明顯的地域特色,更讓觀眾在看完電影后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而相反的是,如果直接譯成 《A Spoon》,外國觀眾看完后還是會感到疑惑,不明白這部電影跟“spoon”之間有什么關系。
4.3語用對等
在電影片名漢譯行為的過程中,有兩對非常重要的互動關系,那就是發行外國影片的本國電影公司 (它同時扮演著翻譯行為發起者、原文提供者和譯文使用者三個角色) 和片名譯者之間的關系;片名譯者和觀眾(譯文信息接受者) 的關系。在翻譯相同類型或者同一系列的外國電影片名時,譯者常常采用重復性的標題來告訴觀眾這些電影的相關性。比如:
Toy Story 《玩具總動員》
Finding Nemo 《海底總動員》
The Croods 《瘋狂原始人》
Zootopia 《瘋狂動物城》
Ghostbusters 《超能敢死隊》
Inside Out 《頭腦特工隊》
Moana 《海洋奇緣》
Frozen 《冰雪奇緣》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英文原譯名之間并沒有什么相關性,而中文譯名卻通過“總動員”,“奇緣”,“瘋狂”,“隊”這些特定的符號語言,增強了聯想作用,也就是說,電影片名絕不僅是商品的識別符號群,其本身還應具有有益的聯想意義,在觀眾過目的一瞬間,就能一下了解這一類電影的體裁和內容,并且,重復使用這種特定的符號語言還有利于使觀影者的印象更深刻,達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五.結語
電影審美活動是一種復雜微妙而又愉悅性異常突出的心理現象,它涉及到民族文化的深層次結構與審美意識的積淀形式。而電影片名的翻譯與其說是兩種語言的轉換 ,不如說是兩種文化的移植。它不僅是純語言形式的對比和分析,而是符號的操作。那么在富含著大量文化信息的電影片名翻譯中,這種符號的操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它要求譯者要有對文本的三種符號意義的宏觀上的把握,還要有對個別或單個符號意義轉換的微觀處理。符號學翻譯理論正是順應了跨文化交際和世界文化大融合的趨勢,從單純語言形式的對比和轉換上升到文化分析和對比的高度,揭示語言形式與文化隱喻和蘊含的深層含義,真正使翻譯活動成為跨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白麗梅,曹進.符號學視野下的翻譯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6(4) : 172一174.
[2]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3]陳宏薇.漢英翻譯基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4]王銘玉.從符號學看語言符號學[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