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國歷史悠久,傳播廣泛,傳統文化中先進性思想能為高校學生在價值觀體系構成提供有力保障。由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性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傳統文化先進思想與高校思想教育充分結合的全新教育方式,能充分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兩者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作為核心引導者,需要教師做到在傳統文化教學案例選取方面做到去粗取精,通過高校實際情況與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科學、健康、積極的融合教學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綜合性高素質人才。本文通過闡述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教育結合后體現的現實意義,并提出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融合策略,希望能為我國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思想。
【關鍵詞】:高等院校;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去粗取精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中華民族善于創造燦爛的歷史文化,更善于繼承與發展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使我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把優秀傳統文化充分繼承,把傳統美德推廣到全世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是背負在每一個中國身上的歷史任務。高校作為培養、推廣人才的重要媒介,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學生方面推廣、發揚傳統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并開展切實、高效、通俗易懂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需要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通過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學習,提出一個符合校情、符合生情的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學方針,實現學生在思想教育方面充分吸收我國先進傳統文化思想,并把些傳統文化中存在的美德作為自身的價值指導,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具有健全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高素質人才,也在教育工作中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當前高職教育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并對一些現象具有分析能力,做到能夠通過現象進行獨立思考,最終發現其內在含義與規律,這個階段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指導工作尤為重要。因此在此階段,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在道德方面方面的教育工作,做到科學、正確的引導學生發展,幫助學生構建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過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充分融合開展的教學工作,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來自歷史的經驗教訓,并通過歷史人物故事學習,感受到他們的精神世界和先進的思想觀念,進而在為學生在校園學習生活及將要到來的社會工作中提供價值指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通過循序漸進的深度教育,讓學生能夠知廉恥、懂感恩、能互助,進而成為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思想的人。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民族凝聚力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歷史長河的不斷洗涮中,多少文明隕落最終消失,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至今,是因為文化內核具有穩定性,在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先進性。在改革開放直至今天的過程中,由于西方文化的沖擊與滲透,不少學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巨大深遠,具體體現在道德觀念和思想文化兩方面。甚至在部分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存在盲目崇拜,由于對西方文化的認可甚至否認傳統文化,這些現象的存在不得不引起我國高校的充分重視。當前現實情況要求我國高校通過傳統文化與思想教育工作的充分融合,使得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先進性和豐富性,充分感受到來自傳統文化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傳統文化的深度介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充滿文化自豪感的基礎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工作自然水到渠成,教育學生形成奉獻精神,使得學生自發意識到自身背負的歷史使命和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意識。
3、全面塑造人格魅力,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文化中豐富的歷史故事,每一個精彩的歷史故事中人物描寫都極為豐富,這些人物身上散發的優秀品質值得學生去借鑒學習,這些豐富的歷史故事作為人文教育資源而存在,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值得廣大高校學生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修養,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及社會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供指導性方法,實現學生在自我修養、實際能力、審美意識等方面全面提高。傳統文化的教學資源對學生內在修養也具有先進的指導意義,學生在當前階段正處于性格、人格、價值觀等方面全面構造的階段,這一時期通過傳統文化中歷史故事教育,通過讀史知得失、讀史明興衰、讀史得自知,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人生的真諦,并通過不斷豐富自身內在修養,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兼收并蓄,成功塑造專屬自己的人格魅力。
4、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文修養
我國傳統文化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兼收并蓄,是一種融合了百家的先進思想,我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自身的內在修養,修身養性思想作為核心而存在,對學生內在道德、素養、習慣等方面的構成具有指導性意義。學生在當前階段具有個性突出但自律性較差等特征,他們充滿正義卻又固執己見,有上進心卻又缺乏堅持等矛盾特征,這些特征體現出學生在此階段迷茫、無助,優秀傳統文化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幫助學生指明道路,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從容不迫,不在迷失自我。
三、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
1、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課堂充分結合
首先需要立足課堂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素材收集,做到以課堂為主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需要對各種教學手段的靈活運用,做到教學方法適用于本班學生,從而激發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方面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發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習慣。最后還可以通過課外拓展的方式為學生提供自發學習的保障,例如開展傳統文化專題講座;開設傳統文化選修課;通過互聯網云平臺建設使得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自發學習。使學生全面、深刻的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核心,并通過兼收并蓄的方式運用到實際學習生活中去,使學生內在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全。
2、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做到“知行合一”
學生在當前階段以校園生活為主,優秀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構建了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使得學生擁有高尚的情操,充分完成了“知”。在“行”方面也需要通過實踐活動進行鞏固,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有所思有所想,真正做到“知”能為學生在社會活動中有所指導,實現了“知行合一”的最終目標。在我校實際教學工作中,通過社區幫扶、街道清潔、農田耕種、敬老院義工等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有所思考,體會生活的不易,完成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完成自我價值體系的構建。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將傳統文化充分融合
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從物質、精神、制度三方面建設入手,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把學風、師風、校風和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做到高校傳統文化在軟、硬兩面環境的充分保障。通過網絡、廣播、報紙、文化墻等媒介的運用,使傳統文化遍布校園每一個角落,實現學生充分受教;可以通過校園話劇表演的形式充分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演促學;還可以通過對高校教師的再教育培訓,教師在開展各科目教學工作中都得以向著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教學引導。實現傳統文化在校園環境、文化氛圍、專業教師等方面充分滲透的多維度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聶龍飛.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6):93+
[2]王穎.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5(07):85-88.
[3]王羽.中國傳統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啟示[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