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大學生當前不良行為習慣的構成原因入手,分析不良習慣、行為主要是由于教育思想觀念、教育方式以及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教育之間的不協調性造成。當然,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局限性因素非一日而形成,對大學生的影響也非一日。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提高大學生德育教育意識以及構建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加之網絡教育的創(chuàng)新,全面的增強大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能力,保證大學生可以在獲得終身受益的良好行為、習慣等,助力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之路的建設。
【關鍵詞】:大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人們對人才的培養(yǎng)有了更深刻的認知,然而在長期的教育中,我們發(fā)現持之以恒的學習態(tài)度決定這個人成功的關鍵。而個人的成功了取決于習慣,這一日積月累的強大力量主宰著個人的人生成功與否。習慣既有無意識性特征,自然而然的發(fā)揮作用。也就是說,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大學生的工作以及學習都可以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而且實踐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本文從大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培養(yǎng)優(yōu)良的行為習慣,就是成就大學生成功人生的起點,影響著大學生終身事業(yè)的追求。
一、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原因
1、教育方式不得當
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對薄弱的行為習慣教育,主要是由于我國現階段素質教育過分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利于大學生基本的德育素質的發(fā)展。對于學生的知識掌握比較在意,而忽視了大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缺少必要的教師引導,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比較不利如大學生的個人行為、談吐等日常規(guī)范的良好習慣,并沒有上升到教育層面。但這一外在的行為習慣卻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終身事業(yè)的發(fā)展。而且大學生缺少艱苦磨礪內心的經歷以及鍛煉自我控制能力的實踐,必然不利于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
2、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不同步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不協調,相互之間必然形成制約的格局,不利于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絕大多數的家庭教育不重視大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而使得眾多的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忽視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層次不齊,個人的文明程度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構成了消極影響因素。學校以及家庭、社會之間沒有形成系統的行為習慣教育格局,嚴重制約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發(fā)展。社會沒有充分發(fā)揮對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引導宣傳作用,家庭更加沒有發(fā)揮好對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潛移默化影響的效用,高校針對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認知滯后,三者之間的不協調教育,致使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存在困難。
3、滯后的教育思想觀念
長期以來的素質教育,過多的投入精力于專業(yè)課程教育研究,忽視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滯后的教育思想觀念,嚴重不利于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發(fā)展。絕大多數的父母和教師針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高,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方法研究較少,而且對于不良的行為習慣,又不能及時的給予糾正。甚至以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大學生的言談舉止。在不正確的引導以及偏袒呵護下,大學生的個人的團隊意識、協作能力以及助人為樂的優(yōu)良品質的培養(yǎng)被忽視,個性化的缺陷,使得大學生在今后的成長道路上不斷碰壁,導致了大學生進入大學和工作后自身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受挫,追名逐利之心較強,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的叛逆心理越來越高,錯誤的思想觀念和不良的習慣對大學生構成了不利的影響。因此,滯后的大學生行為習慣教育思想觀念,嚴重制約了大學生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更加不利于大學生學習和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對策
1、強化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的思想觀念意識
進一步通過轉變思想觀念,重視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時,不斷的引入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內容。并有意識的加強良好行為習慣引導式教育,讓大學生可以在常規(guī)教育中體會規(guī)范的意義。并全面的促進大學生自身以及高校、教師的自我行為習慣教育發(fā)展,形成良好的校園教育氛圍,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推動大學生精神文明建設。
2、營造良好行為習慣教育風氣
通過構建良好的教育風氣,借助環(huán)境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小到每一個細節(jié)的培養(yǎng),大到個人品質的形成,都要納入到大學生行為習慣教育內容中。當然,教師作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的表率,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需要教師通過個人嚴于律己的態(tài)度,以身作則,構建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增強教師的文明素質,規(guī)范教師的德育行為,并在實際工作中倡導良好文明的習慣,為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習慣奠定基礎。其次,高校應該積極營造良好行為習慣教育風氣,宣傳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必要性。
3、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行為習慣教育模式
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行為習慣教育模式。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大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必須與日常的行為管理形成有機的共同體,通過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手段,培養(yǎng)大學生堅實的良好行為習慣德育教育基礎,增強大學生的文明程度。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并將其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積極與家長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與家長共同對大學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形成聯動效應。同時,家長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為子女樹立榜樣,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高校、社會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營造和諧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促進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
4、重視引入網絡教育模式
高校應該重視引入網絡教育模式。通過網絡教育這一新興的技術,加快推動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網絡作為新時代的象征,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影響不斷的擴大。借助網絡對大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能夠通過各種論壇等媒體交流模式,開展吸引大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活動,提倡各種文明行為,積極營造強化大學生的網絡文明自律意識,促進整個高校文明意識的提高,從而滿足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教育創(chuàng)新需求。
三、結論
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卻影響著個人的道德品質,是個人在社會中發(fā)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因此,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海泉;大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探索[J];學苑教育;2010年24期
[2]徐文彬;為大學生的發(fā)展奠基——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方法略談[J];甘肅教育;2011年01期
[3]李娜;大學生家庭環(huán)境與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相關性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