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開發審美感悟能力、審美認知能力、審美賞析能力、審美想象能力、創審美造能力以及全面審美能力。對此,本文主要以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教學為例,從理論依據、營造設想以及實踐操作等三個方面對其進行了探索,且相關教學實踐表明,特殊教育學校聽力障礙生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是具備意義的。
【關鍵詞】:特殊教育學校;聽力障礙生;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審美能力
引言:大部分聽力障礙生都非常熱愛美術學習,美術已然成為了聽力障礙生最感興趣的科目。培養聽力障礙生的審美能力是特殊教育學校美術開放式教學的性重要內容。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教學怎樣提升聽力障礙生審美意識、審美能力以及如何拓展其審美能力成為了目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全新挑戰。
一、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開展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提升審美能力的基礎是創造潛能,孩子的創造力是無限的,甚至是成年人不能比擬的。偉大的美術教育家畢加索曾經為之感嘆:“我花費了畢生精力去學習像孩子那樣的去畫畫?!毕到y論提出:“有生命的系統是開放式的并非封閉式的。美術教育是非常具有特殊目的、特殊內容以及特殊方法的個性化系統,美術教育必須是生動形象的,因此這就需要吸收多元化的美術素材,并向其他科目教學開放。”以上論述都為特殊教育學校聽力障礙生初中美術“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理論依據。
二、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設想
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流程是“體會-賞析-創作-評價”,各個流程都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一起協作的審美活動。在各個流程所描繪的等邊三角形過程中,兩腰則是代表學生自主學習以及教育工作者為開發學生潛在能力所利用的有效教學手段,底邊則是代表學生已經被開發的潛在能力,頂點則是代表能夠實現的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具體等邊三角形的意義是:教育工作者所運用的教學手段越合理(等邊三角形腰越長),學生創造出的潛在能力就越豐富,與此同時,三角形的面積就會越大,所達到的教學目標就會越久遠。除此之外,在這幾個流程中,其之間的關系是呈現動態發展、緊密相連、循序漸進并反饋重復的特點。
三、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1)開發審美感悟能力
“自然生活是人類的啟蒙教師”,教育工作者必須帶領學生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好,開發其審美需要。例如,秋季大自然的景色非常清爽怡人,教育工作者可以帶領聽力障礙生去發現、寫生各種場景中的美。樹木的綠意盎然、花朵的色彩繽紛、天空的廣闊無邊,能夠變成他們筆下的優美畫面。教育工作者引領聽力障礙生去發現、去賞析、去描繪,讓其把不同的創造、想象、實際、自然等都運用感覺傾注于筆下,培養其審美能力。
教育工作者指引聽力障礙生正確展現出較為清晰、看得見、摸得到的事物并根據直覺隨性的表達自身的感悟,在此過程中,必須利用感受來激發聽力障礙生對藝術的審美認識以及審美需求。
(2)開發審美賞析能力
伴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賞析成為了最重要的藝術審美模式。教育工作者如果想要有效的進行專題賞析課的教學,必須注重隨堂賞析,正確的啟迪聽力障礙生自主的、積極的去賞析并解析范作,正確引領聽力障礙生環繞賞析這一主題,并培養其審美感悟力,指引聽力障礙生正確的了解賞析技巧,真正展現理性和感性相互融合。例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傳世名畫,引導聽力障礙生去賞析其美感。在教授民間美術的環節時,可以利用形象的民間年畫作為賞析資源,以圖案色澤為主流,重視潮流,追隨潮流的步伐,來達到創新的目的。又比如,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聽力障礙生進行課外賞析活動,帶領聽力障礙生參觀不同類型的美術以及繪畫作品或者是大自然中的雕像作品,以此來培養聽力障礙生的審美賞析能力,豐富其審美閱歷,并為未來的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開發審美創作能力
在藝術創作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親自和聽力障礙生共同探討創作的流程以及重要方法,合理的在創作的過程中注重其實踐性(這里的實踐性主要指的是技術素養以及注重其展示性)。聽力障礙生必須主動利用活躍且個性化的創造模式,一定不能仿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其他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注重在表達自身的思想感情的同時,創作出屬于自己的優質作品。
(3.1)鼓勵學生敢于發揮想象力,為學生的想象思維插上一雙五彩繽紛的翅膀
每當我們安靜的坐在某個角落,閉上雙眼想象時,腦海中往往會自然而言的構建一幅幅不同的畫面。由此可見,創造是依附在想象力的基礎上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鼓勵學生敢于發揮自身想象力,在美術的海洋里遨游。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班級環境文化建設評比”活動中,每個班級學生都是以教室后墻為文化墻,巧妙的構造一幅幅動人的畫面,美化班級的人文環境。學生們心情愉悅,手舞足蹈,積極的創造出想象力濃厚的圖畫。這些作品充滿想象力,有的平靜祥和,有的熱情奔放,盡管大部分作品透視并沒有那么準確,但是卻富有想象力和裝飾性。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創作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并提升其繪畫能力。由此可見,教師一定要定期組織類似的美術活動,以此為聽力障礙生創設更多的展現自我,敢于創造的空間。教育工作者必須有效的營造氛圍,讓聽力障礙生可以在廣闊的空間中自由想象,呈現出姿態萬千的藝術品。
(3.2)結合實際生活,體會成就感
在創作美學中,美的模式和內容是共同存在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敢于構想,并將美創造在畫紙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情感、認知、創造、發現等多方面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成就感。案例分享:在組織學生進行秋游時,突然天空中掉落下雨點,我及時的啟迪了學生用“秋中畫”為主題進行創作。每一個學生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了生活,并豐富的展現了對畫中事物的情感。
(4)開發全面審美能力
在教授聽力障礙生美術知識時,在此過程中,如果聽力障礙生并未獲取有關審美的教育或者是自身的審美素養較為薄弱,那么這種教育便是無效的教育。在特殊教育學校中,聽力障礙生的美術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由于聽力障礙生在語言、思維邏輯等等領域的能力相比較正常人較為薄弱,自主思維能力較低,其判斷力主要是構建在觀察的前提下。審美修養中的具體要求,就是要求聽力障礙生必須在實際中去觀察美,以此來提升其全方位發展的能力。例如在教授“面具制作”這一內容時,當聽力障礙生自主制造出面具時,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面具互動,讓其相互賞析彼此作品,互相對比,一起感受創造的成就感,進而開發其綜合審美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學是無止境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本文通過分析并探討構建特殊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其上述論述表明,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是具備可持續發展性的。
參考文獻:
[1]康紅軍.特殊教育學校初中美術“開發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美術教育研究,2012(02).
[2]劉海成.談成功美術教學模式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實施[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7(05).
[3]邢磊.談特殊教育學校初中聽力障礙生美術欣賞課教學以及審美評價[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07).
[4]馬立新.如何在特殊學校美術課堂實施新課程理念[J].2015(06).
[5]梁靜.分層次教學在聽力障礙生美術課堂中的應用-以北海市特殊教育學校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