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多媒體及互聯網+時代,運動類APP不斷進入大學生的生活之中,本文即調查和探討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運動行為、認知以及習慣有何影響,以促進大學生合理科學的運用運動類APP。
【關鍵詞】:運動APP;大學生;體育運動狀況
1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人均收入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人們對體質健康的標準和要求也相應提高。近些年互聯網+和多媒體時代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娛樂生活的方式逐步被智能手機等多媒體所取代,APP就應運而生。運動類APP就是專為運動而產生的社交平臺,該平臺集合多種運動方式、方法、視頻、圖片、運動交友、運動記錄、定制運動技術等功能,對個人運動習慣、運動意識以及體質狀況起到一定的影響。
大學生是“易感人群”,該年齡段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于新鮮事物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現階段我國大學生體質由于各種原因體質狀況不容樂觀,那么如果大學生合理的運用運動類APP對其體質、健康觀、體育運動習慣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和改變,即淺析運動類APP所帶來的正面能量。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體育運動狀況的影響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法
查閱以運動app、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運動狀況等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和資料,設計調查問卷,確定研究思路,為后期調查和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2.2.2 調查法
通過實地和網絡發放回收的問卷的形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調查,共計調查600人,回收問卷582份,有效問卷558份,有效率為95.8%。
2.2.3 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總結出運動類APP對大學生體育運動綜合情況。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運動類APP的特點
3.1.1 顛覆傳統運動觀念
在5年前如果說一個人的運動方式可能還是打打球、跳跳舞或者到健身房跟著教練按部就班的進行鍛煉,沒有記錄、沒有對比、沒有科學的鍛煉方法。而隨著運動APP的強勢推出,一切都發生改變,運動健身不再是盲目,不再是依照心情而定,不再是半途而廢,而是制定個人的健身計劃,通過科學的鍛煉手段和方法,記錄每一次的訓練量、強度、消耗量等指標,通過每一天的實時監控,合理的安排和督促你進行鍛煉。僅僅個人就能完成在健身房或者訓練隊才有計劃性訓練。僅僅幾年就打破傳統的鍛煉方式和觀念。
3.1.2 種類多功能全多元發展
由于APP是建立在智能多媒體上,就具備了智能的特性。很多研發團隊都想打開體育的互聯網市場,所以現在在市面上運動類APP種類繁多,例如KEEP、樂動力、咕咚、小米運動等等,不斷的充實著手機的APP市場,用戶免費就能下載使用。同時為了增加競爭力許多研發團隊不斷拓展運動APP的功能,不單單是記錄運動情況,同時通過大數據制定每一個人的健身方案、指導訓練、交友、互動、會員業務以及商城等功能。促使現在的APP更加全面和多元化,就是為了綁定用戶。
3.2 學生對運動類APP的認知狀況
據調查,1)78.2%的學生認為運動類APP對其參與運動和鍛煉行為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可以幫助他們在運動中起到指導意見。2)85.9%的學生認為運動類APP可以拓展他們的運動知識,可以幫助他們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鍛煉,但是不能代替體育課的作用。3)92.1%的學生認為運動類APP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記錄自己的運動日記,86.5%的學生認為科學指導訓練方法和訓練計劃是另一個重要功能。.
3.3 學生對運動類APP的使用狀況
調查顯示1)有52.3%的學生使用或者正在使用運動類APP,并對其給予了一定的肯定和滿意。2)有21.6%的學生使用過運動類APP,但是由于記錄不準確、植入性廣告、收費、功能冗雜等因素選擇卸載,認為不能滿足其運動的幫助和指導。3)有36.1%的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這些學生中基本不愛運動,不想運動,對運動沒有任何興趣,所以對于運動類APP無動于衷,莫不關注。4)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產品名稱排列前3位的分別是Keep、悅動圈和咕咚運動,而科學的運動訓練、計步和記錄卡路里的消耗是大學生使用運動類APP中運用較多的功能。
3.4 運動類APP對學生運動狀況改變情況
3.4.1 運動類APP認識更加全面
從抵觸、接觸、接受和感受,學生對運動類APP的作用和意義得到更加全面的認識。逐步接受運動類APP成為自己運動的一部分。對于其功能、職能和使用認識的更加透徹,可以促使和督促自己科學的進行鍛煉,能夠給自身的體質健康帶來積極的作用。
3.4.2 提高自己良好的體育健康觀
通過運動類APP,更多的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以及健康更多的意義以及更深層的內涵,不再單單是身體方面的健康,塑性減肥、還包括心理以及社會道德的健康,同時認識到身心健康給他們今后生活、就業、學習以及工作所帶來的積極作用。還深刻認識到培養良好的運動意識對自己家庭以及生活質量的促進作用。
3.4.3 運動習慣更加規律
調查顯示1)使用運動APP后,55.8%的學生能夠一周參與運動在3次以上,每次均在40min以上,達到合格的體育人口;2)學生參與運動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球類、跑步以及體能健身,其中女生主要集中在跑步,通過APP記錄自己的運動情況,步數以及卡路里,還有很多男生通過APP中介紹的健身以及體能訓練課程,堅持不懈的鍛煉。
3.4.5 鍛煉方式更加科學
互聯網+時代下的APP其功能豐富,學生通過APP很輕易的學習到以往專業體育人才的身方式、鍛煉方式以及放松方式等等。據調查現61.2%的學生都已經將現在流行的“平板支撐”“磚石俯臥撐”“波比跳”“各種前沿的放松練習”運用到自己的鍛煉計劃之中。
4 結論
1)記錄、訓練方法是大學生運用運動類APP最主要的功能,但隨著互聯網+時代和多媒體的發展,其功能將會不斷的完善和擴大,更加全面和人性化。
2)運動類APP對提高學生正確的認識體育健康觀、體育價值觀以及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打破傳統的“教科書”訓練方式,通過運動類APP學生的運動習慣和鍛煉方式更加的規律和科學,前沿的運動意識以及鍛煉方式都已運用到學生自己的訓練計劃中。
4)使用運動APP前后大學生運動時間、頻率、項目等習慣都產生了顯著性的差異,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5)自我運動意識、植入性廣告、收費、“雞肋”功能是阻礙大學生運用運動類APP和運動類APP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劉傳海,王清梅,錢俊偉.運動類APP對體育鍛煉行為促進和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29(3):109 -115.
[2]于曉東,劉宗超.運動類APP對普通高校學生體育習慣養成的促進作用[J].四川體育科學 .2016,35(4):116 - 119.
[3]石璞 . 不同類型大學生對運動健身類 APP 的選擇研究 —— 以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為例 [J]. 體育世界 (學術),2016(2):56 -57.
[4]陳佩 , 李曉晨 , 陳東良 . 運動類 APP 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以東南大學為例 [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6,24(7):109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