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因素角度出發,從六個影響因素分析影響安全穩定的原因,針對影響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因素提出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
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凸顯,作為政治、文化、思想匯集、交流的前沿陣地——高校,無疑對穩定的維護與實現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因此,研究和探索新時期維護高校穩定工作體系及機制,確保高等學校的穩定,不僅對于維護高等學校教學、科研、生活秩序及高等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對維護整個社會的穩定、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影響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因素
(一)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工作安全穩定的影響
新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社會交往與人際交流的方式和方法,同時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在滿足大學生對知識的搜集,信息的汲取,提高交際、活動能力的同時,還給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媒體以其快速、傳播廣等特性傳播著消極腐朽的東西,不僅如此,西方敵對勢力和不法分子以新媒體這“無形的手”對高校滲透扭曲的價值觀和不良宗教文化,制造謠言和煽動大學生做出具有不良政治性、攻擊性的言行,這些都成為高校穩定的不利因素。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對高校穩定的影響
當代大學生具有多樣化的價值取向,這種取向有利有弊。有的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受社會不良思想影響,具有一定的辨別能力。有的是自我意識極強,容易沖動,大學生沒有確定的價值取向,隨時以他人的意志為轉移,容易被外人所左右,從而改變自己做事、為人原則。金錢至上、個人利益至上、個人享受至上在校園里呈蔓延趨勢達到幾近瘋狂的境地。價值觀會對大學生的生活與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價值觀的多樣性會帶來各種行為、思想方式和后果,這些都會給學校日常管理帶來挑戰,甚至對高校穩定帶來嚴重的威脅。
(三)民族、宗教問題給高校穩定工作帶來影響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合法的宗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大學生辨別能力較差,社會資歷尚淺,情緒起伏波動較大,極易受到蒙蔽從而被利用。某些境內外一些宗教甚至是邪教,披著宗教的外衣,打著宗教的旗號,為了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在高校中建立各級各類組織,通過傳播非法書籍、音像制品、甚至進行公開傳教等方式煽動大學生的宗教情緒進行破壞活動。
(四)高校穩定工作面臨的內部因素分析
一是高校穩定工作制度欠缺對高校穩定帶來影響。 絕大多數高校將高校穩定工作與保衛處的工作混為一談,沒有對高校穩定工作有一個全局認識,只將高校內部的保衛工作認定為安全穩定工作的全部。二是社會的安全穩定需要有法律的保護,高校的安全穩定同樣需要依法治校下的各項工作的法制化,高校安全穩定的最基本保障是法制化,而從現階段對高校法制的研究來看,大多數都還停留在對規范學校管理權力、完善管理制度方面。
(五)德育教育的缺失
由于高等教育的市場化、社會對高精尖人才的渴求,影響了大學的德育教育,很多高校片面認為培養出具有尖端科技、學識淵博的人才是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忽視了對學生最起碼的做人、做事的培養,思想政治課、形勢政策課、安全教育課形同虛設教師疲于應付,學生也沒有興趣,甚至有的高校已經將這類課程逐出課堂,這勢必會造成學生對學習、對人生追求認識上的錯誤理解,使高校教育偏離黨的教育路線,可想培養的沒有遠大理想、不懂得如何做人、處事的學生定會給社會、學校的穩定帶來隱患。
二、影響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對策分析
(一)政治堅定與精神教育相結合
堅持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的指導地位,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對學生進行意識形態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要引領大學生的思緒陣地,做好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交鋒的前沿陣地,要使學生始終保持警惕,樹立堅定地思想防線,對西方的政治企圖始終繃緊思想的神經。這不僅關系到高校的穩定,更是關乎社會主義祖國生存和發展的大事。在維護高校穩定工作中,各級黨政領導應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充分認識高校穩定工作的重要性,將穩定作為一項重要投入,列為高教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高校穩定管理工作,確保高校師生安全、校園安靜、學校安寧、社會安定。
(二)牢固樹立高校黨委維護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責任感,依法治校
高校黨委是一個學校的領導層,需要從戰略高度出發,有大局觀,重視高校穩定,加強領導和管理。此外,要努力增強各級黨組織以及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責任和大局意識,將穩定壓倒一切的思想樹立起來,將高校穩定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確保做好高校穩定工作。學校黨委要建立和執行好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不斷完善穩定工作處理機制,對校園安保體系要進一步優化和更新,做到不穩定因素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解決。在開展高校安全保衛這一非常特殊的管理工作時,需要依法行事,規范管理。隨著依法治國腳步的不斷深入,如今,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律體系,不過在校園安全管理方面尚無專門的法律出臺。所以,各高校應進一步推動《校園安全法》立法工作的開展,確保我國第一部校園安全保衛工作的法律在不久的將來能出臺施行,以推動我國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的法制化和規范化建設。
(三)提高處理高校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是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師資隊伍。高校的生命線就是教育教學質量,對高校而言,教育教學質量無疑是永恒不變的一個主題。現階段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學生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心程度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與畢業生就業之間關系密切,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學生情緒的波動,進而使高校穩定受到影響。二是落實好畢業生就業工作。高校就業難已成為當今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深入開展就業市場調研工作,掌握就業市場的供需關系,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專業結構等不斷進行調整和優化,從而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三是改善校園周邊環境。整頓學校周邊的治安秩序和學校門前的交通秩序,加強學校周邊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的治安管理,下決心解決長期困擾學校、影響學校生活、教學秩序的攤點林立和交通、治安狀況混亂問題。四是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學生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要一環。高校應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調查需要及時進行,早的預防早發現心理健康問題。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的進行干預和治療,盡可能早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指導。
參考文獻:
[1]程剛.創造和諧校園.促進高校穩定[J].當代行政,2006,(4)
[2]李菊英,張金輝.堅持與時俱進.維護高校穩定[J].文化教育,2005,(11).
[3]趙經.新時期影響高校政治穩定的主要因素[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5,(2).
[4]秦兆偉.依法治校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保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5]曾慶勇,賈鵬飛.新時期高校穩定對策研究[J].新西部,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