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發展是我國實現小康社會建設,實現大國夢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國制定各項國策的戰略指導方針。隨著經濟建設規模的不斷增大,城市化已經作為經濟發展程度體現的重要指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地區存在盲目城市化的現象,經濟發展的速度與城市化規模并不匹配。因此,如何實現城市化的健康發展,是我國開展經濟建設的重點。在國家的第十二五年計劃中,明確的指出了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科學制定城鎮化發展規劃,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戰略路線。
【關鍵詞】:城市化;經濟發展;關系
引言
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間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城市發展的狀況來看,通常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城市化水平也較高;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其城市化水平也較低,可以說,經濟發展的歷史也就是城市化實現的歷史。關于城市化和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以及運用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的相關數據,可借助文字、圖形、表格、數學模型等種種手段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間互相作用的類型分析
現階段的城市化進程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現有的文獻資料以及學術界一般認為存在單方影響和雙方互相影響兩種類型。在單方影響的類型中一般理論會認為是經濟發展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普遍認為經濟發展是帶動城市化的主要原因。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人們會從第一產業的發展中轉移到第二、三產業的發展中去,隨著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傳統的人口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人口會出現大量的遷移,主要表現為人口向城市遷移集中,慢慢地推動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的建設。城市人口的大幅度增長會促進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但是單方影響中僅僅只是肯定了經濟發展對城市化進程的促進作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們可以看到,在雙方互相影響的理論內涵中不僅僅會肯定經濟發展會帶動城市化的發展,相反的,城市化的程發展水平到一定程度之后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因為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會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空間基礎。就目前來說,更多的研究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的專家學者都是比較肯定雙方互相影響的理論。即肯定的是城市化進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也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由此可以得出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離不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的,城市化進程發展和經濟發展這兩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可以互相促進發展;同時這兩者之間具有很強的依賴關系,片面地離開城市化進程去發展經濟是不現實的,同時如果沒有了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也是沒有任何支撐點的。而且我們必須明白這種發展趨勢將會是一種長期的發展模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的水平是協同發展的,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配合的關系。我們分析和研究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社會發展是否平穩健康,就看城市化進程與經濟發展是否相匹配。在這個雙向影響的理論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我們必須要在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去分析和討論。否則這個問題就不會有存在的意義。任何一個問題的研究都是不能脫離實際情況的,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到這一點。
二、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特點
我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且以罕見的速度實現著城市化進程,城鎮化居民的人口比重不斷提升。受到我國的歷史發展特點和經濟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有很大差異,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發展規律。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城市化進城雖然發展迅速,但過快的發展卻出現了許多問題。首先,部分地區存在盲目城市化的問題,城市化的速度超過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并且大量的占用了農業用地,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其次,城市化與經濟發展在不同的地區差異顯著。如在我國東部地區,城市化水平較高,且城市化發展較為健康;而中西部則城市化發展水平緩慢,城市化中存在滯后性、盲目性等特點,進一步加大了東西部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第三,城市化發展迅速進一步加劇了收入不均勻的問題,同時進城務工人員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城市化的發展對居民收入平衡和生活保障問題的考慮仍然存在不足。
三、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聯系性
目前,城市化的發展,對經濟市場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現在各界人士都認為兩者之間的聯系方式有兩種,其一就是只是單向性的影響,城市的經濟發展是建設的關鍵步驟,但是也有部分的人認為它們屬于雙向性的影響。意思就是說城市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都是相互影響的,兩者相輔相成,如果只是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就會出現局限性,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將兩者更好的運用起來,共同的發展。
(二)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均的收入不斷的提升。由于過去的人口結構在不斷的變化中,出現了大量的人員搬遷,重點在于人口大量的涌向城市,導致人口數量急速增加。更要懂得利用兩者之間的優勢,更好的帶動雙方面的發展,必須要懂得循序漸進,結合我國的社會發展形勢,更好的分析其中的利與弊,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的發展方案。
(三)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主要觀點
對于現在的經濟發展迅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前所未有。由于現在的城市與農村的人口比例越來越懸殊,且深受傳統的思想理念以及發展的影響。與發展比較好的國家相比,我國的城市化發展, 主要的方向在于中國獨特的文化以及地域的特色,雖然發展的速度很快,但是這也是發展中的一個問題。因為如果經濟發展越快,就會埋下很多隱患,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所以過快的發展只會造成城市的建設越來越沒有目標,方向模糊。一旦城市的建設與經濟的發展出現脫軌的現象,就會導致發展失去穩定性。另外,我國的地域性發展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特別是東西兩部,雖然東部的發展很好,但是由于西部本身的資源有限,且地理所處的位置貧瘠。
四、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下的相關意見
(一)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性
對于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互動性,必須要結合實際的情況,必須要懂得經濟發展的可行性,控制使用的時間,并通過整個城市的發展水平進而提高整體的經濟發展,并且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根據每一個地區不同的實際發展情況,確定發展的戰略方針,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其中,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城鄉的發展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懸殊,為了更好的平衡發展,必須要保證雙方的公平化,所以,對于城市化的發展理念必須要保證發展的公開化與公正化,并且也要依靠有關部門的力量,進行適當的調整,盡量縮短城鄉發展之間的差距,進而達到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二)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創新改革模式
對于現在最為特殊的一項改革,就是對人口戶籍的改革,將農村的戶口與城市的戶口進行統一化。并對農村戶口轉入城市戶口的現象,進行控制,以免造成城市人員暴漲,進而造成混亂的現象。對于不屬于城市戶口的居民,應該要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特別是對于居民的工作方面,應當更好的建立同等對待的待遇。所以,為了更好的抑制這樣的現象,更應該對戶籍的制度進行一定的改革,應該讓工作穩定且符合城市住戶的條件進入城市,進行居住,并保證他們的權益與福利,因此,可以對其進行統一化,減少對農民的不公平待遇,更好的利用農村多余的勞動力,提高城市化的建設。懂得使用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的創新方式,更好的去實現新型模式的改進,更好的促進雙向性的實施。
(三)城市化與經濟發展中的體制改革
現在的城市發展,主要發展的方面就是社會的人員保障問題,為了更好的建立全面的保障制度,就必須要將原有的制度進行一定的改善。目前,我國這一方面的涉及范圍非常的小,并且限制的條件也非常的嚴格,必須要是城市的居住者,這樣就將很多城市以外的居住者進行排除,降低了他們的就業率,并且就算有同等的工作,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是不同的,明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造成很多農民工的付出與回報完全不成比例,也沒有相關的社保,造成了大多數農民生活艱難的情況,所以,要想更好的建設城市,帶動整體的經濟發展,就必須加強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并建立同等的平臺,更好的進行城市化的建設發展。
(四)建立城市化的管理體系
對于現在的城市建設化,主要是進行不一樣層次的改革,要想更好的建設城市,就必須懂得引進外資,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根據這樣的方式方法改變周圍所有地方的發展。以大城市的發展帶動小城市的發展,讓其相互作用,互相影響。另外,要懂得全面的進行低下城市的建設,更要將整個局面的發展分段發展,但是由于很多地域性的限制,且當地的發展緩慢,所以,造成很多的人員大量的奔向城市,進而導致城市化人口過于膨脹,且城市空間地域有限,進而造成更多的問題出現,讓城市的發展失去平衡性,所以,在進行城市以及周圍地區的發展,必須要懂得合理的去布局,更好的將兩者之間的經濟共同的發展下去。加大城市發展的領域,更要加強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懂得利用當地的有限資源,更好的去應對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結束語:
我們逐漸地意識到,每個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都是處于不同的階段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對于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發展的研究,我們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結合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的熱點研究,綜合國內外的關于城市化和經濟發展研究理論,我們可以探討出一個適合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建設的道路,利用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健康發展,同時也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明星.城市化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綜述[J].城市發展研究,2013(8):16-23.
[2]黃宇慧.我國城市化水平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計量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6(3):87-91.
[3]董大敏.城市化與經濟發展研究綜述[J].商業經濟,2004(10):25-27.
[4]阿瑟`劉易斯.周師銘,沈丙杰,沈伯根,譯.經濟增長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5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