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網絡與新聞媒體逐步融合,這不僅極大的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效果,而且促進了新聞事業的發展。但是網絡新聞在傳播過程中也存在很多負面影響,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對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造成極大的阻礙。本研究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及觀察法等對網絡新聞傳播的概念及特征進行研究,分析網絡新聞傳播的負面影響及產生原因,提出加強網絡新聞傳播的管理辦法,為網絡新聞傳播的規范和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新聞傳播;負面;影響;管理
網絡新聞傳播有很多優勢特征,對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同時網絡新聞傳播所具有的匿名性、開放性等特征,也能即時的反映一些負面網絡新聞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網絡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
1、網絡新聞傳播的負面影響
網絡新聞的傳播使得信息傳播更加迅速,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更加便捷,然而傳播技術的發展,同時使得傳播的負面影響擴大。
1.1虛假新聞報道
信息的真實是新聞傳播的基礎,但是一些網絡媒體為了提高點擊率,而將一些虛假或有害消息發到網上,網絡的虛擬性為一些虛假消息的傳播者制造了機會,他們利用虛假姓名將一些有待考證的信息發揮成文,進行傳播,這對網絡新聞的公信度有很大的損害。隨著網民數量及其對網絡信息依賴性的增強,虛假網絡新聞可能對個人名譽、錢財及社會安定造成負面影響,虛假網絡新聞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控制,對社會和個人都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1.2惡俗網絡新聞泛濫
網絡媒體的生存依靠的是來源廣泛的新聞信息,海量的網絡新聞信息會呈現在受眾的眼前,其中不免會出現一些色情、低俗信息。例如2014年一款名為友加的交友軟件策劃的“用身體換旅行的”、“挖掘機車震”等一系列惡俗事件,2017年9月16日在微信和微博廣泛傳播的“喬任梁因玩SM過度死于上海普陀區某別墅內”等造謠事件等。網絡媒體具有很強的交互性,新聞信息發出之后能夠立即得到反饋,不良網絡信息也會迅速繁殖,這是對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少年思想的腐蝕,可見對網絡色情低俗信息進行清理刻不容緩。
1.3新聞報道角度偏離正軌
網絡媒體營造的是一個虛擬空間,人們在這種虛擬空間中獲取的信息越多,對現實世界的接觸和了解越少。如果過度關注社會中的殺人、搶劫等反常事件,并以此吸引讀者眼球,這與媒體應該展現積極健康、貼近人們現實生活、滿足社會大眾的知情權等目的是不相符的。而網絡媒體卻因對利益的過分追求而青睞對丑聞、片面戲劇化的新聞進行報道和宣傳。
2、網絡新聞傳播負面影響的原因分析
網絡負面新聞的出現,一是迎合了部分公眾獵奇的心理,二是點擊量背后所謂的眼球經濟,致使虛假新聞、惡俗炒作等借由網絡平臺大肆傳播。
2.1虛假新聞報道產生原因分析
很多商業網絡媒體獲取信息是通過其他媒體來源轉載而來,這些信息的真實性都有待考證。甚至有些網站捏造一些新聞發到網上,以訛傳訛,混淆受眾試聽。同時,很多網站沒有專門的記者團隊,加上網絡開放性太大,一些網站更容易將所獲信息進行加工,發布虛假消息。目前,很多網絡媒體沒有對網絡新聞進行嚴格有效的審核,對真假新聞信息的把關也不到位。這些網站的新聞工作者沒有真正遵守新聞行業規范和職業道德,面對眾多信息的把關和選擇也缺乏一定的經驗。
2.2惡俗新聞泛濫的原因分析
互聯網企業如何獲得利潤,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通過提高點擊率。網絡媒體就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點擊率,獲取經濟利益。網絡開放式的交流為個人和機構提供了網絡發布與接收信息的條件,而信息的發布并不需要專業的審核,這樣很多低俗、有失道德甚至是色情信息很容易出現在網絡上。同時,網絡媒體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與網絡有關的法律不少,但是對網絡色情的管理缺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就為網絡色情的發展提供了生存空間。一些色情網站在面臨公安機關調查時,及時銷毀證據,為監管部門的治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2.3網絡新聞報道偏離正軌的原因分析
為了搶先報道,很多網絡媒體并不會過多考慮新聞信息的內容是否符合受眾及社會的需求。這樣產生的結果就是新聞傳播網站越來越多,各種信息都被報道出來,而一些偏離新聞報道正軌、違背新聞傳播原則的負面、刺激性信息越來越多。對流血事件、暴力行為報道增多,而對最貼近人們生活的疾病、污染、貧困、缺水等消息的報道卻少之又少,這樣社會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呼吁,卻讓網絡新聞信息傳播走向庸俗化。
3、加強網絡新聞傳播管理策略分析
以上對網絡新聞的負面影響和其產生背景的分析,可以看出網絡新聞的負面影響是現代信息社會亟需解決的社會問題,需要網媒從業人員、網媒企業、網民、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
3.1提高網絡新聞編輯隊伍業務素質
網絡新聞編輯作為新聞傳播的把關人,他們的業務素質關系到網絡新聞事業的整體發展。首先網絡編輯應提高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把關能力,及時對新聞來源進行核實,確認消息的可靠性和權威性,恪守職業操守,堅決杜絕虛假新聞的發布和傳播。網絡編輯要盡量利用主流媒體的新聞,慎重利用網絡新聞,隨著媒體競爭的激烈化,許多傳統媒體都在運用網絡拓展新聞采集,這樣網絡編輯更要做好把關,把假新聞過濾掉。
3.2強化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意識
首先,網絡媒體要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念,防止新聞報道異化,盡可能全面、真實的還原報道事件的本來面貌,讓社會大眾能夠準確、完整的了解新聞事件及其發展的意義,讓人們更清楚的認識到生存環境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而進行正確判斷。其次,網絡媒體要時刻關注輿論導向,防止來自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各種滲透。
3.3增強網民社會道德意識
由于網絡本身的開放性和自由性,網絡傳播受到的法律和技術的監控是非常有限的,此時社會道德的約束性則顯得尤為重要。雖然網絡是虛擬的空間,但是網絡的行為主體是現實社會中有道德意識的人,因此廣大網民個人道德素質對網絡交往及網絡信息傳播的文明程度有重要影響。人們道德素質普遍較高,網絡發展的文明程度的相對較高,反之則較低。網絡空間也是人們生存空間的一部分,傳統的社會倫理道德在這種空間同樣適用。在加強網絡空間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傳統道德引入其中協調發展,提高網絡空間發展的道德水平。
3.4促進行政立法,加強法制監督,加大處罰力度
相關部門要積極促進個人隱私及知識產權方面系統法律的立法,保障網民的個人隱私和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加強法制監督,強化媒體職業道德建設,規范網絡媒體行為,杜絕虛假新聞及色情信息的出現,促進網絡新聞事業健康發展。對新聞采編人員進行實名登記管理,如果出現虛假新聞等行為要嚴格處理,情節嚴重的,要吊銷其新聞記者執照。
參考文獻:
[1]張晴.我國網絡新聞傳播煽情化問題及其治理[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7
[2]葛楊曦.網絡新聞傳播負面效應及其成因分析[J].網絡時代,2009.9
[3]黃曼青.網絡新聞傳播失真原因探析 [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1
[4]周燦華.傳播心理學視野下虛假新聞的防治[J].中國出版,2014.1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