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要管理,班級要管理,對于我們每個教師來說,在教學當中,要對學生進行管理,尤其是課堂的管理。能否管理好學生,直接關系到我們的教學成績。現在的學生見多識廣,尤其是一些雙差生,課堂上很不好管理,如果管理不好,影響教師的講課,影響學生的聽課,影響我們的教學質量。究竟什 么能有利于我們對學生的管理,怎樣做有利于我們的管理,一直是我們在探索的問題。本文,就學生管理,談一下我的一些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技巧
一、教師的儀表風度
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為人師表,為人師表必須要言傳身教。“言傳”和“身教”作為教育的兩種行之有效的基本手段,歷來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和不可分割的。“言傳”固然重要,但是“身教”更重要,它是通過自己的儀表風度來影響、感染和教育學生,包括我們的衣著、發式、舉止、姿態以及由此體現出來的風格態度等內容,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言傳”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什么樣的儀表風度有利于我們的課堂管理呢?我認為,應該做到:衣著打扮整潔干凈,美觀大方;(并不一定要新奇漂亮,流行時髦,而是要整潔得體,落落大方,樸實整潔的美)。行為舉止文雅禮貌,穩重端莊,(謙虛禮貌,不粗野蠻橫);待人接物熱情洋溢和藹可親;教態自然典雅,從容瀟灑等。關于我們教師的儀表風度,尤其是第一次和學生接觸,更為關鍵,也就是說,我們要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師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對教師總印象的形成有較大的決定力,如果師生初次見面,教師給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影響,即使這個教師在日后的工作中出現某些差錯,學生也能諒解,認為是教師的一時疏忽所至,反之,如果一個教師第一堂課未上好,即使以后的講課質量有提高,學生往往也不易改變原來的不好印象。
二、加強修養,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
博大的愛心、負責的精神、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修養、豐富的知識、精湛的教學、一流的口才、巧妙的辦法……這些都是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所應具備的素質。
教師有沒有威信,在于能否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敬重和信服,而這又取決于教師的人格力量。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終身的理念,廣博的學識、精湛的業務,使學生折服。俗話說“要教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無論是進修學習,還是繼續教育,我們都是認真對待,刻苦努力,要真實的成績,我覺得這樣對自身有好處,掌握真本領,有利于自己的教學。學生們都在感興趣中學到了知識,沒有時間去想搞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因此,我們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做好課堂常規管理
1、集思廣益,制訂班規,明確課堂常規。
學期初,班任利用班會課,利用班干部,讓全體學生商議,制訂切合本班實際的,而且是學生自己的《課堂公約》,讓學生自我約束有方向,自我管理有章可循。如:預備鈴響后,怎么做上課鈴響怎么做如遲到怎么做,上課怎么做下課鈴響怎么做等等,然后堅持每個星期一,早讀課集體舉手,面對《課堂公約》宣誓,借以時刻提醒,并強化《課堂公約》意識!
2、合理獎懲,恩威并重,樹立課堂新風。
獎勵是維持課堂紀律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要多鼓勵,多表揚。如口頭贊揚,“你終于成功了”、“真不簡單”,或給一個滿意的、贊許的目光和微笑,或增加積分。又如物質獎勵,獎一朵小紅花,或給學生簽一條“文明存折”。大家你追我趕,希望成為榜樣,這樣上課也和諧了。
適當的懲罰也是有效教育手段。如對好動、多嘴、打瞌睡等表現不好的,減掉小紅花或減掉積分,并解釋一遍原因,讓他明白自己為什么受罰。或給適當的語言批評,批評學生要有度,要因人而異,不要傷害學生自尊心。
然后按月評選遵紀之星、學習之星,告知家長,使學生學有榜樣,趕有勁頭,課堂守紀熱情持續高漲。
3、利用班干部,學生監督,形成自主管理。
首先要選好班干部。學期初,通過演講競選和民主選舉的方式,任命“德才兼備,威信并重,樂意當選”,或者“有領導能力,聽老師話”的學生為班干部。其次交給班干部適當的管理任務,如安排他們坐在差生附近或同桌,以便上課時提醒那些想違紀的學生,達到維護課堂紀律的良好效果。再次在管理過程中,要先扶著他們進行班級管理,并交給方法(依照《課堂公約》檢查、提醒、建議、報告等),樹立并維護其威信,然后逐步放手并安排任務,讓他們自主管理。最后通過表揚激勵的措施,讓班干部獲得班級管理的快樂體驗,保持高漲的熱情,擁有強大的內動力,持續自主管理。
四、教師的教學藝術
課堂的管理和教師的管理機智靈活有關,這是教師根據課堂管理原則,運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當的處理課堂上偶發事件的方法和能力。
1、善于隨機應變
比如我們走進課堂時,可能會遇到黑板的情況,有的教師非常生氣,夾書回來,有的大發脾氣,查找該誰擦,有的干脆就往字上寫,這樣做,實際上都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甚至有的同學看老師生氣覺得很有意思。我認為這時教師一定要冷靜對待。我也曾遇到這種情況,我當時看看黑板,又看看大家,拿起黑板擦我就擦了,擦完以后,我說:“今天老師做一次值日,下次可都要你們做了。”教室里鴉雀無聲,大家都覺得很不好意思,以后再沒有發生過這種情況。
再如在某班的一次英語課上,教師正在教(公雞)一詞,突然一個學生怪腔怪調地問:“英語里有沒有雞母?”頓時,班上哄堂大笑,正常的課堂紀律給攪亂了。但這位教師不動聲色,仍用平靜的語調說:“有。而且還有小雞這個單詞。”接著他把這兩上單詞寫在黑板上和公雞一詞對比著教,并帶學生一起讀。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完全被引到教學內容上來了。那個發出怪聲的學生看到他的行為受到了這無聲的指責,不好意思起來。這時,教師的話鋒一轉,“某同學不錯,不但想學會‘公雞’一詞,還想知道‘母雞’一詞。現在全班同學多學了兩個單詞。但是,剛才你提問題的語調不好。”接著,這位教師又講了英語中的語調問題。這樣的處理,既沒有影響課時計劃的順利進行,又使學生多學習了知識,更使學生受到了教育,充分表現了這位教師在處理課堂偶發事件中的高度機智和隨機應變能力。相反地,如果這位教師當時把課停下來,責令學生站起來,向學生大發一通牢騷,辟頭蓋腦地訓一頓,其效果不僅會使問題蔓延,得不到解決,而且會使教師處于難堪的地步,耽誤教學進度。因此,教師善于隨機應變的能力,是教育藝術和教育機智的高度表現。
2、善于掌握教育分寸
在教育學生和處理問題時,能實事求是,做到分析中肯,判斷恰當,結論合理,對學生要求適當,說話有份量,使學生口服心服。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能估計情勢,考慮學生年齡、經驗、認識水平、以及學生性格、脾氣等,并選擇恰如其分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實踐證明:對學生過分贊揚,會使他們驕傲自滿;過度的批評,會使他們自卑失望;過分愛撫,會消磨他們的意志;過分嚴厲,會養成他們性格上的盲從或固執;過分遷就,會形成他們的松懈和放任;過分苛求,會因吹毛求疵而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過高要求,會使他們望而生畏;過低要求,會使他們失去教育意義……。因此,善于掌握教育分寸,是教育機智的一種重要標志。
總之,課堂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教師們如能不斷地從這一角度和高度來認識和解決問題,定會有利于完成教書育人的工作,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在教學相長中師生雙方都可獲得知識滿足、精神滿足和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