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洛克時期(1600--1750)是歐洲聲樂作品璀璨的時代,這一時期的聲樂作品雖然距今已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仍然受到眾多歌唱家的推崇,這源于它永恒的藝術性。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旋律線條優美、節奏類型多樣、裝飾音運用頻繁、曲式結構工整嚴謹。這個時期對于聲音的要求比較嚴謹、規范,對演唱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這個時期的美聲唱法被稱為美聲的Golden Age(黃金時代)。巴洛克時期的古詠嘆調及歌曲,除了在藝術內容上反映當時的進步思想和人文主義精神足以為我們借鑒之外,在聲樂演唱技術上,也樹立了良好典范。
【關鍵詞】:巴洛克時期;音樂演唱風格;歌劇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文化不同于其他時期的音樂文化,它是豐富多彩的。受人文主義的世界觀影響,在這個時期的音樂中,題材和形象的范圍顯著地擴大了,并引入了“對比”的概念。這種對現實生活的多方面的反應預先決定了這一時期的聲樂藝術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不僅是音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巴洛克時期音樂文化發展進程的重要標志之一。
一、巴洛克時期音樂的三個階段
巴洛克風格的產生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隨著文藝復興的衰落和反宗教改革潮流的蔓延,在意大利以及天主教甚至新教世界中,藝術融入了具有新的教會精神的文化氛圍中。在古典主義形式的完美、平衡、和諧被打亂之后,綜合、調和以及刻意的修飾成為新一代風格教會為自己的世界從建筑形式上提供了富麗堂皇、瑰麗精致的形式,同時也給音樂打下了自己的文化烙印。巴洛克時期音樂可分為三個階段,即早期階段——1600-1640是巴洛克風格的形成期;中期階段——1640-1690是巴洛克風格的定型期;晚期階段——1690-1750是巴羅的風格的鼎盛期,也是完善期。
二、歌劇的誕生
歌劇的產生并非偶然,可追溯到古希臘的悲喜劇,中世紀的宗教劇與民間的田園劇。主調音樂的出現和“數字低音”的使用,為歌劇的產生做了準備。歸納起來歌劇誕生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思潮所帶來的藝術領域的革命,是音樂家有著強烈的現實主義觀念,他們力圖用音樂藝術準確、深刻的反映現實,歌劇這種形式是達到音樂家這一目的最好體裁。
2、聲樂藝術的發展為歌劇人物角色演唱提供了機會與條件,當時在意大利及歐洲許多國家美聲唱法已經較為成熟,這種唱法以飽滿、響亮的共鳴為演唱特征,適于歌劇院、劇場的演出。
3、器樂的發展為歌劇樂隊的組建創造了條件,尤其是管樂器與弦樂器的發展,使歌劇早期的樂隊很快被管弦樂隊取代。
4、早在古希臘,人們就創作了戲劇和悲劇的形式。
佛羅倫薩“卡梅拉塔”成員的“歌劇”理論在佩里和卡奇尼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了時間。里努契尼和佩里、卡奇尼等人合作,完成了取材于希臘神話的音樂劇《達芙尼》。
三、多樣化的演唱風格
(一)題材廣泛內容豐富
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題材十分廣泛,抒寫出那些拜托了禁欲主義束縛的人的種種喜怒哀樂。巴洛克時期聲樂作品的題材豐富多樣,有的取材于宗教,有的取材于希臘神話,有的取材于歷史故事,有的取材于世俗愛情,有的取材于鄉野民情等。
1.宗教題材
宗教題材的歌曲,具有莊嚴肅靜的風格,需要演唱者具有“沉穩,虔誠”的演唱心態。斯特拉德創作的《仁慈的神明》,是一首具有宗教色彩的歌曲,前奏模仿教堂的風琴的音響,顯得莊嚴肅穆。當演唱聲部出現后伴奏聲部又與它相呼應,既增強了音樂寬廣回蕩的音色效果,又烘托出歌曲凝重虔誠的情緒氣氛。
2.世俗生活
取材于世俗生活的藝術歌曲,旋律親切動人,更加容易被理解,根據不同的曲風,音色需要不同的處理。《誰想買美麗的百靈鳥》寫的是市場上賣鳥人叫賣的故事。這是一首輕快的歌曲,旋律樸實動人,節奏輕盈活潑,歌詞也非常生活化,把市場上賣鳥人的形象描摹得入木三分。
歌曲《雖然你冷酷無情》表達了一位是盡管被愛人所拋棄,但卻仍然對她忠貞不渝的一片癡情,歌曲的結構為三段式,小調式的旋律。這首歌曲要求音色柔和,抒情性較強。
《你發火,就愛生氣》是作曲家佩戈萊西所作的歌劇《女傭作夫人》中賽爾比娜所唱的一首著名的詠嘆調。具有詼諧的曲風,演唱者應該注意節奏和力度變化的使用。
3.希臘神話
取材于希臘神話的歌曲,一般音樂風格具有神圣感,旋律線條平穩。《奧菲歐的祈禱》這首意大利歌曲,是作曲家佩里所作的歌劇《優麗狄茜》里面的一首詠嘆調,《優麗狄茜》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歌劇。這部歌劇就取材自希臘神話故事,木人和林中少女優麗狄茜即將舉行婚禮而歌舞歡慶,忽然傳來噩耗:新娘被蛇咬死,新郎奧菲歐痛不欲生。愛神維納斯勸他去冥府哀求冥王冥后,讓他把優麗狄茜帶回人間。《奧菲歐的祈禱》是奧菲歐在牧人與林中少女歌舞之后唱的,是極有價值的一首歌曲。奧菲歐是神話中的民歌手,音樂魔力的象征,在他彈奏阿波羅送給他的四弦琴時,不但鳥獸,連奧林匹斯山的巖石也會滾動著應和他迷人的音響。
(二)注重和聲概念及詩性的重現
1.“數字低音”
巴洛克時期的意大利歌曲一般具有音域適中,音程以級進為主,旋律優美、流暢自然,感情真摯細膩,即使偶爾出現一些音程的大跳,也是為了情感表達的需要。巴洛克時期,在音樂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數字低音”,它運用構成了一種典型的巴洛克音樂織體---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聲伴奏構成。伴奏采用簡潔、流暢的織體造型,更加體現出古典時期作品的平靜、文雅、樸素而豐富的藝術風格。主要音樂是作品以其中某一個聲部(多數情況是高音部)的“旋律”為主,其余聲部以“和聲”或者“節奏”等手法陪襯和伴奏。主要音樂特點是音樂形象明顯,感情表達明確,欣賞者比較容易能夠融入其中。
2.古希臘詩歌性的重現
巴洛克時期,以卡其尼為首的佛羅倫薩集團的成員和佛羅倫薩歌劇樂派的代表人物在音樂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創作像古希臘那樣質樸的歌劇。他們認為對位法的眾多聲調不讓人聽歌詞,消滅了思想,破壞了詩歌,時而拉長音節,時而縮短音節,以便適應把詩歌弄得支離破碎的對位。他們想恢復古代(古希臘的)簡樸風格,音調富于朗誦性,拋棄對位的繁復手法,便于和音樂緊密相聯,使所有的藝術融會貫通,從而產生一種像古希臘悲劇那樣具有巨大效果的藝術作品。
例如《別再使我痛苦迷惘》是阿·斯卡拉蒂的一首詠嘆調。歌曲結構為單三段式,曲調簡潔,有很多同音反復,這似說話、朗讀的語調,不僅沒有單調感,反而會越唱越感到有韻味,具有主音樂的特征。
四、夏龐蒂埃
在意大利作曲家風行的時代,夏龐蒂埃和拉莫一樣,是少數幾個有影響的法國本土作曲家之一。夏龐蒂埃是呂利同時代作曲家,由于呂利在宮廷獨攬大權,夏龐蒂埃被排擠。夏龐蒂埃曾經和莫里哀合作多年。除了一首輕盈雅致的小曲《在林中無懼》,還有他的歌劇《美狄亞》中的三首作品。很多人或許熟悉凱魯比尼的歌劇《美狄亞》,這多虧了卡拉斯的功勞,而夏龐蒂埃的這部歌劇知道的人則不多了。《美狄亞》是夏龐蒂埃現存唯一完整的一部歌劇,完成于1693年,可謂是老古董了。
五、結論
巴洛克時期的聲樂作品作為世界音樂文化瑰寶,在聲樂訓練中具有極高的價值。它對于聲樂訓練具有規范性和科學性。在浩瀚的聲樂藝術海洋中,聲樂作品繁雜,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科學的選用聲樂作品作為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唱一些難度較大的歌劇詠嘆調,可以幫助提高歌唱者駕馭完成作品的能力,而多唱一些藝術性強、旋律優美、情感豐富的巴洛克時期的古典歌曲,可以幫助歌曲者扎實聲樂技巧,提高音樂修養,提高文化層次,為今后的歌曲之路打下文化與技術的雙重根基。巴洛克聲樂作品不僅是訓練聲音的好材料,也是歌唱家高深造詣的試金石。
參考文獻:
[1]陳 嶺《論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風格特征及演唱》.南京藝術學院報.
[2]倪海峽《意大利歌劇的誕生及早期發展》.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 2.1-3.
[5]陳 果《意大利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12.1-3.
[7]陳曉春《多姿多彩的巴洛克文化》北京.中華讀書報.2006.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