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段優美的舞蹈往往需要有一首優美的音樂與其相伴,通過優美的旋律能夠更好地襯托出優美的舞蹈動作,使得舞臺效果更好。舞蹈和音樂從兩個不同角度讓人們欣賞到藝術的美好,舞蹈讓人從視覺感受藝術的優美,音樂讓人從聽覺感受藝術的美好。所以理清兩者的關系,對更好地呈現藝術效果具有促進作用。為此,本文對音樂結構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在此基礎上討論了音樂結構各部分與舞蹈表演之間的密切聯系。讓舞蹈表演與音樂更好地融合。
【關鍵詞】:舞蹈表演;音樂結構;藝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這就需要國家加大文化的建設。舞蹈是文化的一種體現方式,近些年得到了國家的重視,不斷加大對舞蹈表演的投入,對舞蹈表演所體現的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求舞蹈表演者能夠將音樂的特色結構展現出來,而且要求舞蹈表演者能夠將舞蹈表演的內容所體現的文化合理的展示出來,促進舞蹈的進步。由此可見,舞蹈音樂結構是非常重要的,是舞蹈表演的基礎,也是舞蹈表演的靈魂所在,是舞蹈表演者深化音樂認識的途徑。
一、舞蹈音樂結構
1.1 舞蹈音樂結構的特征
音樂結構是在舞蹈的表演過程中,由舞蹈表演者對音樂所要展現的藝術進行合理的詮釋和表達。所以音樂結構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所涉及的結構是整個表演過程的基礎,是舞蹈所要表達思想的核心。舞蹈音樂結構特征主要由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組成。結構的形式主要又分為段落、旋律和情感抒發三種[1]。三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可以促進舞蹈表演的情節發展,使得表演更加成功和精彩。音樂結構的另一個特征內容即表演內容,伴隨著音樂結構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舞蹈音樂的襯托下,舞蹈表演的形式和內容才能夠有效地融合,才能夠完美地詮釋舞蹈音樂結構。
1.2 音樂結構的表現形式
音樂結構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段落結構、旋律結構和情感抒發結構。
段落結構的表現形式又可分為多種,如一段式結構,多段式結構等。一段式結構是段落結構的最小表現形式,一般情況下能夠將一首音樂的內容相對完整地表達出來,但是表現出的內容是相對單一的,并且規模是相對較小的。然而,由于簡單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在集中性的舞蹈上應用的較好,只需簡單的音樂就能夠和舞蹈很好地結合,但是所展現出來的效果特別好,給觀眾帶來的生動性、互動性較佳,傳播性較強。舞蹈通過肢體呈現動作,音樂通過音符節奏等表現律感,兩者是不一樣的,但是通過舞蹈對音樂的段落結構劃分后,可以讓觀眾在舞蹈表演中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意境。
旋律結構是舞蹈表演者動作演示的依據。他們根據旋律不斷變化動作和角色,將不同的人物角色情感呈現出來。這對舞蹈表演者的要求是較高的,要求舞蹈表演者根據自身所需要表達的情感去選擇合適的音樂,將情感與音樂相互結合,要將音樂的旋律和舞蹈動作完美配合。舞蹈設計者對音樂節奏旋律的分析掌握旋律的精髓,從而使得舞蹈動作更加優美,使得舞蹈動作和音樂旋律的結合更完美。
二、舞蹈音樂結構與舞蹈表演的實際關系
2.1 段落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音樂具有段落結構,通過聲音將藝術情感表達出來。舞蹈具有動作結構,層次感強,也具有段落結構,通過肢體展現藝術效果。兩者都具有藝術的特色和段落結構。但是表達方式是不一致的。所以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對舞蹈按照音樂結構進行合理的段落劃分,能夠將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很好地展現出來,使得觀眾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到舞蹈表演者的情感抒發和舞蹈的內涵[2]。所以通過讀音樂段落的劃分使得舞蹈也具有段落層次感,讓情感的表達能夠實現迭代式遞進,實現了舞蹈和音樂的統一。比如《采茶歌》,是貴州的花燈舞之一。在這個花燈舞中,舞蹈與音樂結合和很美妙,將音樂的段落特征表現的淋漓盡致,總共分為上山、采茶和勸茶三部分。在上山這部分中,舞蹈表演者通過改變舞蹈隊形將上山的不同場景展現出來。而在采茶過程中,此時的音樂透露的是茶農收獲的快樂和喜悅,是歡快的音樂,所以舞蹈表演者此時的動作非常舒展,臉上洋溢著笑容,將舞蹈動作與心情相互融合,表達收獲喜悅的場景。到了勸茶,由于該部分要表現的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此時的音樂變得溫和,而舞蹈的風格也發生變化,由歡快活潑變得相對柔和輕盈。三部分呈現的氛圍是不一樣的,但是音樂的切換,舞蹈的變換,將情感很好地在舞臺上呈現出來。
2.2 旋律結構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旋律是音樂比不可少的組成,而旋律結構是舞蹈音樂節奏控制的基礎,也是展現舞蹈表演者的情感變化的基礎。優美的旋律更加容易吸引觀眾,如果該旋律與舞蹈表演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一致,那么就是最好的旋律。旋律表達表演者的情感,音樂來傳遞表演者的情感。觀眾的思緒在音樂的旋律下飛揚。所以舞蹈表演者在進行舞蹈編排過程中,要將舞蹈與旋律較好地融合,讓兩者相互配合實現更好地效果呈現。所以,舞蹈的編排是在音樂選擇好的基礎上進行的,受到音樂的制約[3]。音樂表達的情感與舞蹈者的情感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不可能完全一致,此時要讓不一致的地方向著積極的影響改變,使得舞蹈編排更加精彩。舞蹈以音樂為基礎編排,所以應在音樂旋律的基礎上,讓舞蹈與音樂產生共鳴,更好地表達出舞蹈表演者的情感。除了一致性,還可以通過互斥性來表達強烈的情感,實現更強的觀賞性和沖擊性,讓觀眾更加容易理解表演的魅力和精髓。
2.3 情感抒發與舞蹈表演的關系
音樂是帶有情感表達的,不同的音樂所要抒發的情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舞蹈編排者編舞時候要同音樂情感進行結合。舞蹈表演者需要跟隨音樂節奏的變化動態地調整舞蹈動作,通過音樂情感的變化來表達自身的情感變化。情感的變化與舞蹈動作的復雜性也是有關聯的。簡單的舞蹈動作只需簡單的音樂,復雜的舞蹈動作對應的音樂結構則更復雜,情感的表達需要音樂中含有多條感情線索。比如舞臺劇《阿詩瑪》通過紅綠黑灰白等不同色彩的舞蹈片段來表達該劇的不同情感。不同的段落抒發不同的情感,伴隨著不同的音樂,將音樂情感同表演者的情感、舞蹈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將抒發情感的音樂和舞蹈有機結合,使得兩者發揮最大的功效,促進舞蹈表演者情感抒發和音樂節奏的密切聯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舞蹈音樂結構和舞蹈表演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兩者之間具有關聯性,都能夠讓人抒發情感,釋放壓力。兩者的相互結合,促進了藝術的表達,又促進了藝術的升華。舞蹈表演者通過肢體動作將音樂的情感和自身的情感很好地表達出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音樂的情感和表演者的情感,使得藝術的內涵更加貼近大眾,實現了藝術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楠. 舞蹈音樂結構研究[J]. 文藝生活: 中旬刊, 2012 (3): 143-143.
[2] 果蕾. 舞蹈音樂結構對舞蹈表演的影響探析[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2, 31(6): 127-128.
[3] 馬燕翔. 舞蹈表演受舞蹈音樂結構的影響探討[J]. 品牌 (下半月), 2015, 5: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