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演員對塑造人物形象的認識有兩個方面,一是對劇本中人物的理解,二是在劇目或是舞劇中對人物的體現。本文結合舞劇《情殤》的排練及表演經歷,對在舞劇中人物表演的塑造進行了分析,通過周萍與蘩漪、周樸園、四鳳幾個人物之間的矛盾關系和感情糾葛,用舞劇中簡單的動作來說明表現力在當下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表現力;人物塑造;理解;體現
《情殤》這部舞劇,是根據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改編而來的中型舞劇。這個舞劇在30年的背景上展開,全國通過周公館悲劇發生后的一個雷雨之夜,空氣更加壓抑、沉悶,周樸園又一次端起藥碗,逼迫蘩漪喝藥為觸點,透過蘩漪的主觀視角,圍繞蘩漪與周樸園、周萍、四鳳、周沖、魯媽幾個人物間矛盾關系和情感糾葛,呈現出主人公在道德倫理的巨大壓力面前的無奈。讓人們看到了那個年代歷史時期下和社會環境中,每個受到壓抑的靈魂,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矛盾心里,并且透視出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人們都處在困惑的圍城之中,是那樣的渺小,那樣的無助。也表現出了悲劇的沖突建筑在歷史的積淀和醞釀中,這就是歷史發展過程所揭示出悲劇的深淵。而我也想從我在這部舞劇中的切身體會,談一下我對舞劇中人物表演的幾點認識。
一.如何理解人物——我對周萍的理解
首先我從原著中尋找答案。周萍這個角色,作為這部作品的中心人物,我認為他是所有人物關系網中的中心。周萍是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兒子,是蘩漪的繼子,同時也是蘩漪的情人,他是周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繼承人。在《雷雨》這部作品的眾多人物里,周萍是一個極為矛盾的性格,同時他也是活得最不光彩的人物。周萍這個人有些曖昧的同時又非常的懦弱。這就是我最開始對周萍的理解,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的話,我覺得“糾結”這個詞可以表達這個人與《雷雨》中其他人物的關系。后來,通過這部舞劇編導對我的講解,我又更深一層的認識了周萍這個角色。就像作者曹禺先生介紹的,周萍這個人身上有“慧”,有“蠻”,但現在已成為“美麗的空形”;他有沖動的激情和決絕的勇氣,但緊接著是無窮無盡的“悔”;他一再觸犯禁忌。而他是有道德觀念的;他似乎絕情絕意,但他又是“有情有愛的”;他賭錢酗酒,“精神頹喪,永遠成了不安定的神情”,“同時又是渴望著生活”。痛苦焦灼、不得其所使他不僅佩服景仰“模范市民”、“模范家長”的父親,甚至羨慕沒有顧慮、敢于做壞事而心安理得的魯貴。
通過對原著的通讀以及編導的解說,我認識到了光憑肢體語言表現是無法將這樣一個具有豐富情感、關系復雜而又“糾結”的人物的,更不可能給觀眾傳達出周萍這個角色生動的人物形象的。如果只表演,那舞劇和戲劇就沒有區別了,好的舞蹈演員就是應該把真情融入每個動作之中,使每個動作都富有自己的感情。因而在對舞劇中人物表演中,應當首先對這個人物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自己內心中形成一個鮮活的形象。
二.如何表現人物——人物在舞劇中的體現
1.第一幕中周萍的出現,就是簡簡單單的從兩塊木板中間走出來,雖然走這個動作看似簡單,但是要從走的過程中表現出大少爺的氣質可就吃功夫了,臉上的表現、腳的步伐、手的位置這些都是非常講究的,那就是要在表現出氣質的同時從容,正是用這種“淡定”的魅力才引出了蘩漪對周萍的迷戀,如果說這是周萍在引誘蘩漪,我認為不是。我覺得這是一種吸引力,就像鐵會被吸鐵石吸上一樣,我相信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周萍也曾真正的愛上過蘩漪,但可能這種愛,在他這種封建家庭的壓迫下,使周萍不敢去愛害怕了。正式因為在這樣一種若即若離、若隱若現的情感下,表現他這個人物,需要更為細膩的方式
2.就像舞劇第二段周萍和蘩漪激情過后從門里走出來一樣,他的心情是左右為難的,一邊是他當時所愛的后媽,一邊是他的親生父親,這種愧疚就像鎮靜劑一樣,迫使周萍不得不離開蘩漪。我的感觸用兩個字表達那就是“憂郁”,雖然最后周萍還是被蘩漪拉了回去,但這就是舞劇用表演的方法來給觀眾留下的伏筆。
3.周萍在第三幕中看見了四鳳在擦桌子于是走過去,這次的走我認為不是被動的,而是像餓了幾天的人突然看到飯一樣,周萍終于看到了可以將全部的愛寄托的這個女人。這種走與前兩種走不同之處就是比較“急促”,因為周萍太想占有四鳳了,這種占有欲使周萍神魂顛倒,在動作中每一次對四鳳的挑逗,每一次對四鳳的擁抱,都是發自真心的愛。以至于可以為了四鳳跟蘩漪恩斷義絕的地步。
4.最后一幕當真相大白,周萍知道了那個他愛的并且已經懷了他的孩子的女人,竟然是他的親妹妹時,周樸園把手按在周萍的肩膀上走了一圈,這時他的腦海里一片空白,整個人像丟了魂魄一樣,我覺得用“麻木”這個詞來形容他是最好的了,因為此時的周萍就像一灘爛泥一樣,對以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也無法再面對這個封建的家庭。他走的每一步都顯得非常疲憊,就像打了敗仗的士兵,無法接受殘酷的事實。
三.表演人物時的體驗——我與周萍
我認為舞蹈演員之所以叫演員,是因為他是用自己的表演情緒和身體動作來打動或是感動觀眾,而這種表演情緒卻不是像身體動作一樣熟能生巧,這需要演員對劇本對人物認真的琢磨,將自己真正的融入到角色之中。為了使人物更加真實貼切,我看過話劇版、電視劇版《雷雨》,甚至在排練過程中把每一個動作都編上一句潛臺詞,這樣時刻提醒自己要入戲, 并且要在編導要求的原有基礎上創新想象、創新感情、創新精神。
因為《情殤》這個舞劇是由話劇改編的,所以想要用舞蹈的表演形式超越話劇,就要把話劇中的人物形象放大,將話劇中的每一句話,用身體和表演來生動他。例如:第三幕中周萍調戲四鳳時抽走她的紗巾,為什么不用搶而是用抽呢?因為周萍本身是大少爺的身份,用抽這個動作更加能表現出他的修養和他對四鳳的喜愛之情。借用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常說的話,表演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真是假,真假難分”。大家常說內心的感受需要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而肢體動作又總是有內心想法的依據,兩者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相聯的。就像舞劇的第四幕,與周萍關系最復雜的兩個人同時出現在了他的面前,而且蘩漪正在用她太太的權利威逼四鳳,周萍幾次想幫助四鳳,都被阻止了回來,這時周萍的表演就是夸張的表情加上夸張的動作,每一次舉手投足都代表了他對四鳳的愛,每一次舉手投足也代表了他對蘩漪的厭惡,給觀眾傳達的就是周萍正掙扎在愛與被愛之間。舞蹈跟話劇相比較雖然弱化了人物,但并沒有弱化情節,最后一幕中周萍自殺的舞段,我運用視線向遠處望的設計,把身體的動勢向前探,手槍舉在面前,來表達當時的周萍已經崩潰,而且決定自殺的意念。這樣的表演和動作的處理就會使觀眾感到更真實,整個舞劇的效果就會更強烈。
通過淺析《情殤》中周萍這個人物角色,使我明白了,無論在節目里還是在舞劇中,想要刻畫好角色,不但肢體素質上要高、精、尖,還要在情感、內涵、意境中追究表現力,而表現力就是要以感情來帶動動作,把每一個動作都貫穿于整個舞劇發展的過程情節當中,只有這樣舞蹈才能成為富有生命力的藝術,而不是像機器一樣的動作組合。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我們古典舞舞蹈表演,應當抓住中國人民族文化心理,強調當下現代人對古典舞舞蹈表演的審美品位。必須要將舞蹈訓練與表演更好的相結合,愿中國古典舞的發展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馬琳.舞劇表演中人物塑造的特征[J].科技風,2017,(08):251.